缩略图

在家庭会议中浸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研究

作者

陈雪梅 李秀容 陈先蓉 王加军 谭凤萍

金牛区教育科学研究院1 成都市奥林小学校2 成都市第十八中学校3 成都市第九幼儿园4 成都市人民北路小学校5

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教育的启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家庭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家庭教育的实施,更多的是需要通过沟通,怎样构建良好的沟通氛围?家庭会议为我们开启了良性沟通的模式,基于“家是最小国 国是千万家”的家国思想,家校社全方位协同育人的理念,我们开启了在家庭会议中浸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题研究。

一、缘起——研究动机分析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教育中渗透的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胡继鹏在《家风家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中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而家风家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观缩影和具体表现”。杨长青对如何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创新家庭教育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由此可见国内对在家庭教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取得一定成就,但是如何在一线家庭教育中具体去实施的研究还比较少。

2.家庭会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家庭会议是一种常见的家庭文化呈现方式,是全家人共同参与,致力于良好家庭教育生态建设或家庭问题解决的一种交流沟通形式。

在国外研究中,大多数的研究者从四个依据:可接受原则、集体主义平等自由原则、娱乐性原则、会议制度规范性原则中的某几个制定原则,互有优缺点。Gary D.Mckay在《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中对家庭会议的制度规范做了具体要求;格罗斯提出“会议要有主持人”;麦克里迪在具体时间上做出了要求。

在国内的研究中,张心韵在《家庭教育视角下的家庭会议内容选择与组织》对家庭会议的内涵进行了界定;邹京村在《家庭会议的意义探讨》归纳了21篇有关家庭会议目的和意义的文献资料,对家庭会议的基础进行了普及。

由此可见,国内外对家庭会议的基本理论及原则有一定的研究和探讨,但对实际操作和实践上的研究有所欠缺,不利于各个家庭的使用和实践,更重要的是,对当下学校教育指导中小学生家庭会议的有效开展的研究较少,更别说早教阶段和幼儿园阶段。

(二)、选题的价值和意义

1.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家庭教育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强调了我们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目前家庭教育问题日益增多,很多家长有树文明家风的意识,知道孩子出了问题需要协商解决,但是很少有家庭有协商解决的好方式和途径,很容易变成“一言堂”甚至是“对孩子的批评与指责”。杨长清提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因此家庭会议作为亲子沟通与交流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其中,不但符合了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而且对孩子、父母乃至整个家庭而言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孩子来说,家庭会议能够使他们懂得倾听与尊重,感受民主与平等,增强自我认同感;而对父母来说,能够使父母真实地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对于整个家庭而言,家庭会议能够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促进家庭内部分工合作,提高经营家庭的效率,降低家庭决策的不确定性。

在前期对家庭会议现状调查中,有效填写人次3866份,结果反馈:对于家庭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23.07%会召开正式的家庭会议,而有75.81%的家庭在解决家庭问题时是随意的交流。

面对家庭中的问题,家人在沟通中的态度?接近一半的家庭沟通方式需要提升。

在对“您孩子所在的学校、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对如何开展家庭会议是否有相关的专业指导?”的反馈中,“从来没有过”占25.53%,“偶尔”占25.53%,经常指导的仅占17.38%,结合我区学校指导“家庭会议”召开内容和方式上,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在目前的实践和理论中提出针对0至18岁孩子在不同阶段的家庭会议的科学性理论指导至关重要。

2.完善亲清家校关系,共同培育学生健康幸福成长

在家校交流中,大多家长面对孩子成长中的学习、生活问题采取的方式比较简单粗暴, 通过深入的家校沟通了解到家长有想引导孩子的愿景,可是缺乏科学善教的方法。那有没有像指导教师教学的教学参考书一样的指导家长教育孩子的参考范例?

我们通过探索,发现通过指导家长以“家庭会议”的形式来解决家庭问题,比较有效。例如“关于引导中小学生合理使用手机,不沉迷网络的家庭会议”中学校教师可以尝试总结出沉迷网络的诱因,并给予家长指导和建议,让家长选择适合的方式和场合开展家庭会议,从而让家校形成合力,促进孩子的自我成长和发展。

3.浸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良好家庭教育生态建设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著作中,都涉及对当代社会家庭结构以及家庭建设的研究。习近平家风建设论述则提取了马克思主义家庭观的“文化基因”,指出良好的社会风气则与好家风的建设息息相关,强调“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家和万事兴,在“家庭、家教、家风”三位一体的家风建设论述体系中,家庭是家风建设的基石,这主要由家庭在社会发展和国家运转中的基础地位和功能定位所决定的。而优良家风中需要的自由、民主、文明、和谐、平等、友善、诚信,甚至家庭的富强、公正等都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相契合。

综上所述,将家庭会议作为浸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家校合作培养孩子的重要方式的模式尚数新兴研究。基于当前本区中小学幼儿园及学前教育(0至18岁孩子)的家庭教育现状,我们尝试通过指导本区学生家庭会议的有效开展,在家庭会议中浸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实现家庭教育质量提升的愿景,从而助推良好家风的形成,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民族复兴梦。

二、行动——确定研究的路径

(一)主要内容

1.渗透家庭会议意识,探索家庭会议的形式,围绕家庭会议主题内容指导家长召开家庭会议,引导家长、学生乐于通过家庭会议解决实际问题。

2.指导家长通过家庭会议向孩子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基本观点

1.通过指导我区0-18岁孩子家庭开展家庭会议,促进良好的家庭教育生态建设,形成浓厚的家庭文化氛围,传承优良的家风家训,进而切实提升我区亲清家校关系建设的质量,最终实现高效的家校共育。

2.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切入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研究思路

1.通过对文献的研究,了解家庭会议的基本含义,知道家庭会议的原则、形式、内容等,结合我区0至18岁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指导家庭围绕孩子成长中的具体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会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2.通过与家长和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对学生的访谈、观察和评价,了解本区学生家庭会议实施现状,分析家庭会议实施效果,找出影响家庭会议实施效果的因素,进而提出完善本区学生在家庭会议中浸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建议。

3.结合本次研究的结果,摸索出学校如何有效指导家长在家庭会议中浸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式和途径,尝试提出完善本区学生家庭会议的有效建议及可行性策略,切实提升我区家庭教育质量。

(四)创新之处

1.研究对象为本区早教(0-3岁)、学前教育(3-6)、小学(6-12)、中学(12-18)全学段学生家庭。

2.课题系统化的研究0-18岁学生家庭会议现状及学校引导家庭开展家庭会议策略,同时实现通过家庭会议浸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愿景。

3.研究中生成的简单易操作、比较系统、完善的《家庭会议指导手册》、《家庭会议案例集》等资料,填补了学校教育引导万千家长有效开展家庭会议实施途径的空白,为家庭会议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参考。

家庭会议只是家庭教育里的一种良性沟通模式,我们将会继续探索更多如何更高效、高品质的召开家庭会议的路径。让家这个国家源远流长的命脉和支柱,走向更和谐、幸福的未来。

2024年12月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