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视野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刘薇薇
重庆市垫江县天街小学校
摘要:美术是一门艺术类的学科,对于小学生而言,美术的抽象性较高,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难免存在一些难度。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普遍存在于人民的生活当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教师采用生活化教学,将美术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生活化视野下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进行分析,旨在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关键词:小学美术;生活化;有效教学;策略
一、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优化学生的美术内涵
由于学生受到年龄以及阅历的制约,其身心发育还不够成熟,且对事物的认知还停留在表面,难以展开深入探究。而且由于其认知能力有限,所以在学习与观察过程中缺乏较为认真且正确的观察思维,并且无法运用精准的语言对事物进行表述。而基于生活化背景开展美术教学,能够增加学生对生活事物的观察频率,引导其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且结合该类事物和学生进行沟通与探讨,一方面有利于其美术知识面的扩展,另一方面有助于其美术内涵的优化。
(二)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在学校美术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的内容让教学知识更加丰富。例如,在进行鉴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常见事物进行观察与回忆,如小动物、天空以及花草树木等,将美术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平凡事物的美丽,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学习美术的乐趣,促使其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美术学习中,为后续美术教学的高效开展打好基础。
二、生活化视野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生活化教学的核心在于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因此,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教授绘画技巧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的花草树木、建筑物等,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寻找灵感,并尝试用画笔将其表现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绘画技巧。在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时,教师还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小学生年纪较小,活泼好动,思维具有跳跃性,对于一些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动画。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实施美术教学,采用多媒体设备,运用生动形象的动画,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而且有效提高了美术教学的成效。例如,在学习小学美术《淅沥的小雨》一节时,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应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以动画的形式将小雨的情景展示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回想下雨天的情景,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将自己带入到下雨的情境中。
(二)利用生活物品作为教学资源
生活中有很多物品都作为美术教学资源。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创作,如废旧报纸、塑料瓶、布料等。通过动手制作,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创新思维和环保意识。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带回家,与家人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例如,在教授手工制作技巧时,教师让学生亲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手工艺品,如纸花、布艺等。通过亲手制作,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制作技巧,还能感受到美术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教师还组织一些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美、表现美,从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三)引入生活元素丰富教学内容
除了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和利用生活物品作为教学资源外,教师还将生活元素融入到美术教学内容中。例如,在教授色彩知识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如服装、家居用品等,并让他们尝试用所学的色彩知识来分析这些物品的色彩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色彩知识,还能让他们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另外,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中的地域特色进行结合。在小学美术教材中,为小学生精心安排了很多传统艺术的相关课程,以期通过传统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然而,在课本中安排的与传统艺术相关的内容与学生理解和思想的距离较远,很难有效地吸引学生进行学习和关注,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对相关美术知识进行学习的兴趣。而如果教师在美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地融入具有本地特色的艺术课程,反而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起到非常有效的教学成果。这些具有本地特色的传统艺术,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平时学生在生活中也能够对这些传统艺术耳濡目染,具有一定的亲切感,而将其融入到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效激发出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共鸣。
(四)组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
艺术创作需要灵感,而创作的灵感来自于实际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在美术教学中,需要将美术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所以,教师在开展美术课堂教学时,需要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技巧,并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运用,真正将课堂中的美术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对生活进行美化。因此,教师应当组织多元化的美术教学活动,并带领学生一同策划并加以指导。如,教师要从思想上关心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术观念,让学生认识到美术活动与自身有着紧密的联系,不会因为自己缺乏美术天赋而不参与美术活动,要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与此同时,学校还应当从学生处征集各类美术活动意见,仔细倾听并吸纳学生的想法。例如,学校结合有关节日庆典组织相关绘画、手工等活动,通过亲手制作卡片给亲朋好友送上节日的祝福。结合学校活动,组织学生一同对活动相关的宣传海报等进行创作,并将各种海报进行评比,选出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并予以适当的奖励,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主动参加海报创作的积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实施效果是显著的。它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美术技能和审美水平。因此,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充分运用生活化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通过美术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美育素养,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地发现美、应用美、创造美。
参考文献:
[1]季海燕.生活化视域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分析[J].智力,2023,(31):29-32.
[2]危文玉.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3,(16):68-70.
[3]陶向东.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3,(15):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