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困境与路径

作者

吴方

南充科技职业学院

南充市社科研究“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项目“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路径研究”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NC24B122

摘要:随着新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教育数字化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高职教师作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需要厘清高职教师数字素养的内涵及构成要素,明确数字素养的现状和存在困境,提出从强化主体意识、提升数字能力、优化数字环境、健全多维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提升数字素养。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高职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教师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力量,理应具备相应的数字素养以应对时代挑战,为全面推进教育数字化提供强大助力,加快推进教师数字素养能力建设已成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点任务。

一、教育数字化

教育数字化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特殊阶段,是适应数字时代来临的教育准备。教育数字化转型就是持续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技术手段来变革教育、教学系统的过程。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社会形态,它将对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班级课堂教学模式产生变革性影响,在教学上解决规模化授课下的因材施教问题,在学习上实现人人能学,时时处处可学,是人们对未来教育的共同想象与期待。

二、高职教师数字素养

(一)教师数字素养

2022年11月,教育部发布教育行业标准《教师数字素养》,明确指出数字素养,即教师适当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评价数字信息和资源,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而具有的意识、能力和责任。其框架内容包括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专业发展5个一级维度、13个二级维度和33个三级维度,《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的发布为数字化赋能教师队伍提供了执行标准和依据。

(二)高职教师数字素养

高职院校教师数字素养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数字技术对信息进行获取、处理、使用和传递,以及运用数字工具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能力。参考《教师数字素养》标准,高职院校教师数字素养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1.数字意识素养

数字意识素养是指高职教师需要具备对数字技术的敏感性和适应性,能够认识到数字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潜力,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在面对众多的数字信息时,能够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和选择。面对海量的信息,能够有能力对这些信息进行评估和筛选,确保它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数字技能素养

数字技能素养是高职院校教师数字素养的基础内容,是指为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教学的需要,教师需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办公软件使用、数字设备操作等,并能熟练运用各种与教学相关的数字工具和平台。

3.数字应用素养

数字应用素养关注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数字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如使用数字技术对日常教学和学生进行评估。教师需要掌握正确使用相关数字化设备、软件和平台的方法,优化教学过程,丰富学生的学习感受和体验。数字应用素养还强调使用数字工具分析学生学习情况,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数字创新素养

数字创新素养是指教师在积极拥抱和运用数字技术的同时,在日常教学和专业发展中还应积极参与和推动数字技术的创新和运用。教师应该具有评估和选择新的数字工具和资源的能力,并能根据自身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灵活调整和优化数字化教学策略和实践。

三、高职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现实困境

为客观真实了解当下高职教师数字素养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实地走访了5所高职院校,通过访谈调研30名教师,发现高职教师在数字素养提升上面临着如下现实困境。

(一)数字化主体意识不足

调研发现,多数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数字化转型的主体。这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职教师主动参与数字化培训的意识不足。二是,高职教师主动求变的意识不足。一方面,从教学的角度,虽然目前大部分教师已经掌握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基本技能,但缺乏主动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从专业发展的角度,部分教师缺乏利用数字技术资源进行终身学习的意识。三是,高职教师数字化意志不足。大部分教师在数字化教学中遇到问题和挑战时缺乏信心和决心,不能持续开展数字化教育教学的实践探索。

(二)数字化创新力不足

随着技术的发展,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高职教师过度依赖技术解决学习和教学中的问题,而不是根据市场发展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技术创新应用,这种依赖会削弱教师探索和尝试新技术、新方法的动力。二是出现“技术替代”的现象,即技术代替了教师的思考和实践,教师可能会过度依赖技术提供的信息框架,导致他们的思维和认知被局限,缺乏自主探究和深度创新的能力。尤其在高职院校许多创新都来源于实践中的摸索和尝试,高职教师过于依赖自动化技术可能会失去宝贵的实践经验,进而影响他们的技术创新应用。

(三)教学环境亟须优化升级

数字化教学环境是提升高职教师数字素养的重要媒介。虽然目前高职院校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室,教室有计算机、投影仪、无线网络等基础教学设施,能基本满足信息化教学需求。但仍然存在着部分高职院校教学基础设施陈旧、计算机软件未及时更新、投影仪投影质量不达标、教学网络不稳定等现状。其次,数字化教学平台的使用力度和广度不够。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建立自己的数字化教学平台,特别是实践操作类的教学平台建设缓慢。另一方面,数字化教学平台使用率不高。目前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已经引入或建立了数字化教学平台,但由于缺少配套的平台实实操培训,导致平台被闲置、教师使用率不高。

(四)评价体系不健全

2022 年发布的《教师数字素养》这一标准,对于教师数字素养的内涵和框架进行了明确界定,但如何评价教师的数字素养还没有确定标准。关于教师数字素养要评什么,怎么评,如何量化等都是难题,通过走访调研,5所高职院校目前均还没有将教师数字素养纳入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还没有制定详细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开展的评价只停留在表面阶段。评价体系的不健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的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

四、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路径

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为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提供了准绳和基本内容依据,为高职教师数字素养培育和提升提供了基础范本。高职教师数字素养具有时代性、特殊性和职业性,在提升路径选择上应突出“主体意识”“数字能力”“数字环境”“综合评价”四个关键性因素。

(一)强化认知,提升数字素养主体意识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教师数字素养主体意识的培养是提升素养的重要一环。一方面,高职院校作为高职教师的培养阵地,要想培养教师提升数字素养的主体意识,高职院校应深入了解数字化教育的理念、特点和意义,明确数字化转型对教学的重要影响,将数字素养提升纳入教师考核。

另一方面,教师自身应树立正确的数字化教育价值观,认识到数字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素养的发展。教师还应将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放在首位,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数字化教育服务,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定期培训,提升数字应用能力

定期组织开展高职院校教师数字素养培训,可以帮助广大教师系统学习数字技术、熟练运用数字工具。培训内容不仅应包含基础的操作知识,更应当包含先进的应用技巧及相关教育教学策略,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鉴于教师基础和需求的多样性,高职院校还可以定期组织数字化教育的专题讲座和培训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进行讲解和分享,帮助教师了解最新的数字化教育发展趋势和技术应用,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水平。

同时还应针对不同教师的特定需求,制订个性化的培训计划,以满足教师数字化转型的现实需求。培训既能帮助教师深入了解、熟练运用与专业相关的数字工具,又能有效激发教师对于数字技术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数字化教学实践。

(三)加大投入,优化校园数字环境

在《教师数字素养》中,“数字化应用、社会责任”两个维度整体内容占比较大,是教师数字素养核心框架内容,要实现这两个要素提升离不开数字环境的优化。从传统意义上看,高职院校教师数字环境是各类数字化资源,包括高职院校数字化基础设施、教学设备、数据平台等方面,但是随着我国数字战略建设深入,数字环境不仅包括上述内容,还包含了网络生态、信息安全等内容。一是及时改造升级信息系统。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启动已有几年时间,能够满足师生基本信息数据的收集、统计、处理和运用,但是与当前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大规模数据、大容量信息的数据处理功能存有现实“代差”,由此可知改造升级现有信息体系迫在眉睫,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基于体系的系统规划和设计。二是优化高职院校数字环境。数字环境包括网络环境、信息环境、技术环境等多维度的数字环境。高职院校教师处于数字环境的关键位置,对上承接各类教学教育活动,对下承接各类学业信息评价,对中肩负着数字化协同育人的任务。

(四)分层分类,建立多维评价体系

高职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有效评价教师数字素养水平是当前一个重要思考题。教师数字素养评价应当融入教师的整体评价制度中,从制度的顶层设计层面加以考量,需要建立教师数字素养的多维评价体系。第一是教师技术能力评估。主要评估教师在使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和平台方面的熟练程度,包括操作技能、软件应用和故障排除能力等。第二是教学设计与实施评估。主要评估教师在数字化教育中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资源选择和使用等方面。第三是学生学习成果评估。主要评估学生在数字化教育中的表现和成果,以及教师在数字化教育中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影响和促进作用。最后是教师创新思维评估。主要评估教师的创新能力和贡献,以及教师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创新思维和教学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如俊.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内涵溯源、框架构建和实践路向[J].江苏高职教育,2023,23(2):11-20+72.

[2]何剑.高职教师数字素养提升途径研究[J].大众科技,2021,23(11):132-135.

[3]李晓娟,王屹.技术赋能: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的要义、挑战及提升[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3):31-37+45.

[4]雷晓燕,罗琳,严杰.高职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发展契机、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35):71-75.

[5]周良发,张梦雪.数字时代高职教师数字素养的内涵、现状与培育路径[J].甘肃开放大学学报,2022,32(04):1-6.

作者简介:

姓名:吴方  出生年月:1987.06  性别 :女  民族:汉

籍贯:内蒙古  单位(学校) :南充科技职业学院   邮编:637000   学历 :研究生  职称:讲师  研究方向; 职业教育、学前教育      地址: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镇江西路二段佳信阳光香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