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李晓红 高雅杰
白城市洮北区长庆街道办事处
摘要:伴随着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行业的飞速进步,街道劳动保障服务体系逐渐转变成普通群众最为关注和敏感的焦点。在推动就业和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险网络、保证社会和谐、解答百姓生活难题等方面,这些服务平台具有无法替代的关键作用[1]。尽管如此,目前这些服务体系的构建相对缓慢,一些城乡街办的劳动服务机构正承受着人手流动、工作繁重、经费匮乏等一系列挑战,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劳动保险事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快速地促进街道劳动保障服务进行改良和创新成为需求解答的问题。作者作为街道就业服务中心的一员,对这方面的难题进行了深入的思索,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能促进劳动保障行业的良性进步。
关键词:街道;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存在问题
引言:提供就业岗位是关乎民众福祉的根基,并且是塑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要素。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对工作岗位的创造与重新就业问题赋予了极高的关注,为了应对下岗人员失业的难题,推行了一系列激励性的就业战略措施,这对促进经济增长、保障社会和谐产生了正面效应。近期以来,街道党委领导核心团队将居民区的发展定位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理论的实践基础,重点关注就业问题,突破裁员失业者再就业的难点,构建就业服务平台,成立专责小组,开拓多样化的工作岗位,妥善安顿被裁减的无业群体,为街道的社区就业事业开辟了崭新的发展空间[2]。伴随时代进步的步伐,探索如何在街道层面出发,增强辞职失业者的技能与市场竞争力,利用社区独有的优势,激发区域经济增长,进而拓展工作岗位与就业空间,成为我街道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领域迎接的挑战。
一、街道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存在的问题
1.工作任务繁重
近期,职业保障领域越趋注重将重点下放至地方,服务亦提前介入。众多事务已经下派至地面组织执行,当前,特别是在乡村和镇级的就业服务部门,它们肩负着对农村工人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跟踪、职业帮助、招聘对接、处理《就业及失业注册》、提供小额贷款、新型农村社会保险、医疗保险、断保问题、劳动监管及参与解决劳动争议等就业创业与社会福利的责任。而且,这些就业保障部门的工作人员还得承接地方党委和政府安排的其他各项任务。极少数的员工面临如此庞大的任务量,事实上他们不可能完全承担起劳动保障岗位的职责,众多一线的劳动保障站点的职员表达了他们承受的工作压力过重。
2.工作经费不足
首先,除了劳动就业主管部门每年定期分配一笔固定的经营费用给各街道和乡镇的劳动保障机构外,这些地方的财政部门几乎不提供其他任何形式的财政支持。尽管如此,面临的是基础阵地逐年增加的工作负担,对于这些阵地而言,每年所获得的经营资金仍旧无法完全覆盖其所需开销。第二,由于街道劳动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并不拥有独立的资金账号,而是归属于各自所在的街道或乡镇的统一财务管理之下,因而各项就业服务经费和特定目的的补贴资金(例如职业培训补贴、就业介绍补贴等)无法实现专项使用,面临被其他项目挤压或挪作他用、无法充分到位的问题。第三,雇用的从事劳动保障服务的协助人员享受的薪酬过低,每月仅由就业部门提供的数百元职位补助,勉强能满足他们的最基本生活需求,但由于工作强度高、薪金待遇不佳,难以吸引和保留有才干的工作人才。
二、街道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对策
1.健全组织机构
依照《湖南省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体制完善执行细则》规定,确立乡村劳动保障服务站的属性,统一管理机构的称谓,配置必要的工作人员阵容,解决乡村劳动保障站工作流程存在的问题。探讨构建覆盖县(区)、乡(镇、街道)以及社区(村)的四层级劳动保障操作新机制,打造连贯的网络体系。依托规范化、专业化、信息技术化、网络化原则,增进劳动关系调和、劳动争议解决、劳工权益监督、人才管理、失业注册、求职援助、技能提升培训、人力资源输出、农民工状况追踪及其权利保护等多项服务职能。采纳基层群体党委与行政当局负责人事管理,而县级或区域的劳保机构负责经济、事务和物资调配的治理架构,以降低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如服务中心)在人力资源、资金和物资方面对地方政府的依存度,进而推动一线工作人员集中精力建设和提升劳动保障服务的成效[3]。
2.筑强平台,优化服务
针对目前一线工作人员编配不足和财政资金紧张等问题显著,需要加强基础劳保服务平台的开发建设,逐步增加对基层的资金倾斜,确保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的综合培训中心及职业介绍所的建设经费能迅速到位;其次,增加对基层劳动保障事务机构的资金支持,努力尽快完善基层劳保事务所工作人员的编配问题和志愿协助人员的无偿工作等课题;最后,优先强化基层劳保事务所员工的劳动保障政策知识培训,可通过开展大规模的公开招聘,吸纳大学本科应届毕业生加入基层劳保机关,这将有效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并且提高基层劳保事务所的服务水准,策划以服务为导向的住宅运营模式蓝图。
3.加大资金扶持
随着基层服务站点职责增多,如就业和社会保险领域任务日益繁重,服务触及点多面广,运营成本年复一年攀升。首先,市区级的财政机构应提高资金支持力度,对劳动保障服务人员的岗位津贴予以适度提升。其次,每年年初,劳动就业管理部门需规划出详细的经费使用计划,包括进行调研建档、推送工作岗位和培训机会、发布就业信息、举办招工活动等,市区财政需把这部分资金纳入预算并定期发放,保障基层就业保险工作有足够的资金保障。再次,基层从事劳动保障的各工作平台须开立独立账户,确保筹集的资金得到正确而专项的使用。
4.强化目标责任
把基础层面的劳动保护服务体系的任务融入党和政府的目标管理责任体系之中,确立具体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并且加强对此项工作的责任落实。深化对考评指标的详细划分,重视关键性能指标评估,强调主要课题,努力实现任务目标的合理性、科学性、规范性及实施可能性,以期推动基础工作的系统性发展。构建健全的监督体系,把实现就业保障指标的考量与评定杰出人员、工资晋升及职位提升紧密融合,增强激励与约束政策。构建模范的基本建设,推动工序的规范操作,并且优化作业体系。拟定职务进展蓝图,构建多样化的规则体系和职能程序,同时将这些程序刊印成宣传册子以及制作成告示牌,悬设于服务区域的醒目之地。提升服务水平,做到服务主动,举止文明,仪表端庄,使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真正成为政府的服务网。
5.加强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
政府部门之间需保持即时沟通以便于信息互通共享。于是,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打造时,须以科学和合理的手段构筑网络平台,提高其信息化建造质量:融入更精准、更细致的管理模式,注重跨部门信息的互通与即时记载,实施信息回响及剖析,以便为设施打造奠定关键的策略基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还必须着手提升乡村网络硬件设施的水平。同时,制订建设蓝图时应避免一刀切,要综合考虑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详尽的本地网络架构,确保网络服务能够及时、有效地响应并满足民众的需要,从而更加贴心地推进公共服务网络平台的发展。经过综合分析,可以明确,构建乡镇和街道的劳动保护服务体系是一个对民极有益的重大项目,需要来自各层级政府的支持。
结语:依循"灵活就业"原则,街道下设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将服务延展至社区级的劳动保障站点,致力于处理居民最为关切、最直接和极具现实性的问题,并将推动下岗与失业者重新获得工作视为街道管理的一项重点任务。
参考文献
[1]倪晗,刘敏.街道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8,7(3):43-46.
[2]梁传杰.街道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对策[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8(4):8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