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路径分析
于波
牡丹江市阳明区磨刀石中学 157000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如何通过大单元教学路径来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文章描述了如何通过融入表现性内容和基于体验性的大单元音乐游戏,来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艺术欣赏能力。大单元教学模式为初中音乐教育提供了一种创新的视角和实践路径,有助于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核心素养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采用以大单元为核心的教学策略,可以依据已设定的单元进行教学,或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重新组织单元结构。这种方法允许教师通过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这种大单元教学模式,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音乐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增强其核心素养。
一、整合单元内容,感悟歌曲内涵
初中音乐教材是以单元为单位,每一单元曲目中蕴含的思想是类似的。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师要积极开展大单元教学,整合单元思想,带领学生感悟歌曲内涵。初中阶段的音乐课程更关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乏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过程注重文化渗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促进其逐渐建立文化自信。同时,教师要分析整合大单元教学内容,对大单元中涉及的每一个教学内容和要求进行细致的分析,包括知识点、技能要求、情感表达等。对每一部分的教学内容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确定其核心概念,重点知识和技能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学习需要来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此外,教师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整合各教学内容,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结构,并形成其内在的联系。通过构建概念图和知识框架,可以把不同内容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内容的衔接与过渡,保证教学的连贯性与系统性[1]。例如,在教学一个大单元是音乐节奏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先介绍基本节奏的概念,然后逐步引入不同节奏型,并结合实际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演奏,最终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种节奏表现方式。例如,在学习《梨园百花》时,就要借助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开展教学过程,让学生体会戏曲文化的内涵,感知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首先,将《谁说女子享清闲》《我家有个小九妹》《手拉风笛呼呼响》这三篇曲目呈现在课堂上,让学生闭着眼睛,感受曲目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接着,给学生展示一些我国民族的传统戏剧文化,京剧选段、豫剧选段、黄梅戏选段等,让学生感受民族戏剧文化。最后,带领学生进行演唱训练,要求学生要饱含情绪,开展演唱过程,感悟歌曲内涵,体会戏剧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二、依托单元内容开展体验性音乐游戏,深化大单元作品赏析能力
大单元歌曲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强烈兴趣,增强他们的音乐欣赏技能。教师利用游戏化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能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探索音乐的各种元素、结构及风格,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技巧,增强对音乐的整体感知。因此,教师应实施体验式的大单元音乐游戏活动,提升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2]。以《山野牧歌》为例,这一单元包括五首歌曲:《打支山歌过横排》《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上去高山望平川》《花儿与少年》《巴蜀山歌》。教师可以设计“歌曲接力”游戏,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轮流演唱单元中的歌曲。在演唱过程中,要求学生们准确地演绎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还要求他们通过表情、动作等方式表现出歌曲所传达的山野风情和牧歌情感,锻炼学生的演唱能力,增强他们对歌曲情感的体验。教师还可以开展“音乐寻宝”活动。在活动前,教师准备一些关于“山野牧歌”单元歌曲的线索或问题,如歌曲的创作背景、风格特点、表现手法等。学生们需要通过团队合作,根据线索寻找答案,并最终完成一份关于歌曲的赏析报告,让学生们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深入了解歌曲的内涵,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们扮演歌曲中的不同角色,通过模仿角色的语言、动作和表情来体验歌曲所描述的场景和情感。比如,在《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这首歌曲中,学生可以扮演山民,通过歌唱和表演来展现山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让学生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
三、小组合作开展单元教学,深化理解认识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小组合作开展单元教学,制定小组学习任务和角色分工:针对初中音乐新课标中特定的大单元内容,例如《华夏古韵》这样的大单元,教师就可以根据小组学习确定相应的任务与活动。比如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学习不同的古典音乐作品,如《广陵散》《阳关三叠》等,以及相关的音乐背景知识。然后,教师可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及角色,如搜集资料、分析音乐作品、介绍文化背景等,以促进组员间的合作与沟通。此外,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展示,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与交流,促进相互学习与进步。例如,在学习《华夏古韵》这一大单元中,每组可单独选取一部经典作品,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小组成员可就作品的音乐特征、历史背景及文化内涵进行交流,共同撰写学习报告或制作多媒体演示。最后,每一组都有自己的作品展示与分享,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不同类型的古典音乐,增进彼此间的交流与学习。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音乐课程是初中阶段艺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陶冶学生审美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以及弘扬真善美等正确价值观念的方面有积极作用和现实意义。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师应在明确大单元教学内涵及功能的基础上,借助音乐教材、教学情境以及教学活动,实现自身教学方式的变革,在充分凸显音乐课程美育价值的同时,助力学生审美素养及人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万美灵.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设计[J].琴童,2024,(16):30-32.
[2]林婷.新课标下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开展路径[J].天津教育,2024,(30):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