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教学里构建“教学评”一致作业体系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

钟泳诗

武汉武珞路实验初级中学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勾股定理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不仅是数形结合的典范,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本文围绕初中数学勾股定理的教学内容,探讨如何构建“教学评”一致的作业体系,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的有机统一。通过创新作业设计、实施多元化评价和反思教学实践,本文旨在提高勾股定理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教学评一致;作业体系;多元化评价

引言:‌

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中的基础定理之一,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体现。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勾股定理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定理的内容和应用,还强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素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实施勾股定理的教学,构建“教学评”一致的作业体系,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构建“教学评”一致作业体系的意义‌

构建“教学评”一致的作业体系,是指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保持高度一致,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具体而言,这一体系的意义在于:

明确教学目标,指导作业设计。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作业设计的依据。通过明确勾股定理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过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通过构建“教学评”一致的作业体系,教师可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作业练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强化教学评价,促进教学反思。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和反馈。通过构建“教学评”一致的作业体系,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

二、构建“教学评”一致作业体系的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设计针对性作业

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教师应明确以下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能够运用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1]。基于这些目标,教师可设计以下针对性作业:基础题:要求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巩固定理的基本应用。例如: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长为3,斜边长为5,求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探究题:引导学生探究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例如:利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学生可通过构造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长的正方形,利用面积相等的关系来证明勾股定理。应用题:将勾股定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与直角三角形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计算旗杆的高度。已知旗杆底部到某一观察点的距离为10米,观察点到旗杆顶部的仰角为30度(假设旗杆与地面垂直),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旗杆的高度。

(二)优化教学过程,实施多元化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可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或故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直角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述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勾股定理的故事,或者展示一些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如计算建筑物的高度、测量河流的宽度等。合作探究,培养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共同探索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和应用。通过合作探究,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共同进步,同时培养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例如: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探索一种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实施多元化评价,促进全面发展。在评价学生的作业时,教师应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和全面性。除关注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外,还应评价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选择、创新能力等方面[2]。同时,教师还可采用同伴评价、自我评价等方式,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反思教学实践,持续改进作业体系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作业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和认知水平。通过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发现作业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进行持续改进[3]。收集学生反馈意见,教师可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作业的难度、数量、类型等方面的看法和建议。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教师可对作业体系进行调整和优化。观察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果发现学生在某个知识点上存在困惑或错误率较高,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作业设计,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持续改进作业体系。在反思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教师应持续改进作业体系。例如: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认知水平调整作业的难度和数量;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丰富作业的类型和形式;根据评价结果对作业进行及时反馈和指导等。通过持续改进作业体系,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结束语‌

构建“教学评”一致的作业体系是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教学中的重要任务。通过明确教学目标、设计针对性作业、优化教学过程、实施多元化评价和反思教学实践等策略,能有效地提高勾股定理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同时,这一体系的构建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后续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继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作业设计方式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时代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段有新.初中数学实验教学评一体化实践与思考[J].教育与装备研究,2024,40(7):39-44.

[2]关欣,李晓鹏.基于在线课程开展混合式课堂教学研究——以沪科版"勾股定理"教学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22(35):34-35.

[3]王云川.基于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以勾股定理教学为例[J].新智慧,2019(8):1.

[4]张波,段得花.初中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以《勾股定理》为例[J].新课程导学,2024(1):19-22.

作者简介:钟泳诗,(1997-03),女,汉族,广西钦州,本科,研究方向: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