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乡土资源的农村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设计

作者

黄敬桃

广东省兴宁市大坪中心小学 单位地址:广东省兴宁市 邮编: 514533

摘要:在农村小学科学教育中,结合小学科学课程内容,精心地筛选出与教材紧密相关的乡土资源,并利用当地特色植物开展植物学教学,或借助地形地貌进行地质学探索,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科学,深化对科学知识的学习。本文主要阐述了基于乡土资源的农村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设计策略,以期可以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乡土资源;农村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设计

引言:乡土资源包括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动植物种类、地形地貌)、深厚的人文资源(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以及实用的社区资源。将这些乡土资源与教材内容巧妙地整合,可以设计出既符合课程标准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项目化学习内容,有助于农村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为其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确定项目主题与科学目标

基于乡土资源的农村小学科学教学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中,确定一个既符合科学课程内容,又能充分利用乡土资源的项目主题至关重要。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多姿多彩的植物”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生长周期以及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并观察光照、水分、温度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植物科学概念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1]基于乡土资源视域下,教师可以开展“探索家乡的动植物”主题活动,让学生走进自然,观察并记录家乡的动植物种类,并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生态关系。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动植物分类的基本方法,还能培养学生们的生态意识,让学生可以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同时,学生在实地观察和记录的过程中,就会学会如何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从而可以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确定项目主题的同时,教师还要制定明确的科学目标。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科学规律,加深对科学概念的理解。总之,通过项目化学习,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到科学知识,提升了其实践能力,并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为其未来的科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项目活动设计与实施策略

在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的框架下,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是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可以“我是种植小能手”和“探索家乡的动植物”这两个项目主题,精心规划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深入理解科学原理,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在活动规划方面,教师要注重活动的多样性和实践性。比如,可以设计观察植物生长日记的活动,让学生亲自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观察其形态变化,以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2]同时,还可以安排动植物标本制作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制作动植物标本,深入地了解动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此外,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生态环境,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生态环境的调查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家乡的生态环境,分析其生态关系,并培养其生态意识。在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地探究与小组合作学习。比如,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动植物识别等实际问题。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引导他们运用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总之,精心地设计活动的规划与实施策略,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到科学知识,提升其实践能力,同时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满足小学科学教育的需求,还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多元化教学策略、评价体系与反馈改进机制

在项目化学习中,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科学知识全面吸收的关键。教师要为学生构建一个生动、互动的学习环境。比如模拟生态系统,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情境中体验科学现象,以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再比如,探究式教学,让学生操作植物生长实验,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假设、实验和验证等步骤,主动探索科学规律,以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3]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可以建立包含参与度、解决问题能力、科学知识掌握度等多维度的评价体系。这样的评价体系不仅可以关注到学生的学习结果,还重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教师可以通过项目报告、口头汇报、同伴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项目报告和口头汇报能够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思维能力,同伴评价则能够反映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技能。在评价的基础上,可以建立及时的反馈与改进机制。根据评价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反馈,以指出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指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同时,教师还要反思项目设计,不断地优化教学策略,以提升项目化学习的效果。这种持续的反馈与改进机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不断进步,还能够促进教学策略的不断完善,实现教与学的双赢。总之,多元化教学、全面的评价体系和及时的反馈与改进机制,共同构成了项目化学习的核心要素。它们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总结:综上所述,基于乡土资源的农村小学科学项目化学习设计过程中,项目活动注重多样性和实践性,强调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同时,教师要采用多元化教学策略,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和及时的反馈与改进机制,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科学知识全面吸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为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附】本文系2024年广东省梅州市乡村基础教育研究课题(课题编号:XCJC24261)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王永伟.发掘乡土资源 打破教学局限[J].小学科学,2024(11):85-87

[2]罗鸿,杨群英.利用乡土资源优势提高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质量[J].广西教育,2023(7):122-124

[3]杨国鸿.农村小学生活化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探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3(8):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