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
邵维刚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梁宝寺镇桐庄联办小学 272404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法制,在教学中应用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信息化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常用手段,将其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十分契合小学生思维特点及学习诉求,也能为学生自主学习及思维发展提供良好平台,所以能够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目标更好地达成。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辅助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的有效手段。事实上,核心素养早已成为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的共识,而信息化手段以其特有的形象化、内容丰富、代入感强等特点,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路来说具有较高的价值。
1通过信息化手段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价值
1.1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标要求学生要以主动性的姿态来进行学习,而不是被动地进行学习。对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除了提供大量的教学资源外,还能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动画情境,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可以显著地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学生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通过投影仪、电子课件等网络技术,学生也会对于新课程更加关注,从而能够以主动的姿态进入到教学当中,改变过去被动进行学习的状态。
1.2有利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众所周知,大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新课标背景下教育行业的重点教学任务与目标,而信息化教学课堂的构建与设计则能促使目标尽早达成。即在信息化教学课堂中,学生是课堂主体,教师站在课堂组织与引导的位置,充分契合学生学习基础与成长特点组织课堂和引导发展,这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与思维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与此同时,在信息技术所打造的生动、丰富、唯美的课堂中,还可促使学生审美能力、语言能力等获得有效发展。
2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的策略
2.1创设信息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在开展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来为学生创设生动情境,这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更好地专注于课堂,有效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本就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而信息化手段的结合应用则能让情境变得更为有趣、生动,这样就能进一步提升情境创设效果,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掌握知识、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以《雪地里的小画家》为例,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为学生展示出下雪天相关视频,并且配上相应的歌曲来为学生展示教材上描绘的画面,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后再提问学生:“这些小画家分别是什么动物?为什么会在雪中作画呢?”这能引发学生好奇心,让其主动阅读及思索,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2.2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对教学难点进行有效突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受制于部分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的状况,有些知识对他们来说一时半会儿难以理解。例如,作者创作这篇课文时蕴含的一些情感,以及在其中运用了一些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这些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运用信息化技术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运用各种信息化的资源,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难点和关键问题,将不易掌握的知识用资讯科技的方式转化为较为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枯燥的课文内容更具趣味性。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入的讨论,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例如,在教学《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时,学生们也许不明白,“为什么随着豌豆苗的生长,小女孩的病就好了?”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同类型视频的播放,让学生感受希望存在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对于这个问题就有了很深刻的理解。
2.3融入微课资源
融入微课资源是信息化时代下创新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明确微课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微课内容,根据微课内容设计教学,并及时评价微课的效果。通过尝试和改进,将微课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辅助工具。首先,教师应明确微课的教学目标。微课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因此,教师在设计微课时,应注重其实用价值。其次,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微课内容。微课内容应针对教学目标而设计,尽量选取典型的知识点。再次,教师应根据微课内容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微课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或者图片展示知识点,所以教师在设计微课时,应注重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最后,教师应评价微课的效果。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根据教学效果及时改进。教师在使用微课资源的过程中,应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微课质量和效果。
2.4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从传统知识传授逐渐转向能力培养,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课堂还可以借助微课视频,亦或者是信息化平台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渠道,这能拓展学生语文学习渠道,也能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提供良好环境。以《北京的春节》为例,教师在完成新课讲解之后,可以要求学生课后搜集我国传统节日文化,整理传统节日习俗、起源及经过,这样就能增进学生传统文化认识,深化学生对于文本的感悟,而学生网络搜集的过程就是其自主学习的过程。
2.5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对教学情境进行有效的整合
提升在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教师应以对教科书知识的深入理解为基础,不断地给学生拓展教学资源,这样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比如在教学《要下雨了》这篇课文时,由于上课那天外面未必下雨,学生很难直接在课堂上去感受雨声。此时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运用资讯科技手段,引导学生们通过课件去听雨,让他们体会到雨的声音;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下雨前会出现什么现象?”通过运用资讯科技手段,使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到课文当中的内容,更好地理解“下雨前的现象”,同时,有效拓展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是现代化教育改革必然趋势,也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身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准确认识信息化教学价值,借助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同时发展学生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在信息化教学课堂上建构知识、发展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美艳.论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J].中国新通信,2022(1):188—189.
[2]崔娟娟.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