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文化情境模拟”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创新实践路径

作者

钟纯

江西省安福中学 343200

摘要:本文探讨了“文化情境模拟”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创新实践路径。针对传统古诗词教学存在的抽象难懂、学生兴趣不高等问题,笔者提出了将文化情境模拟应用于古诗词教学的策略。通过课前导入的文化情境设置、课堂互动中的文化情境再现以及课后拓展的文化情境延伸,本文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文化情境模拟教学模式;该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文化背景和意境,提升其古诗词鉴赏和创作能力。接下来,笔者将结合具体教学课例,展示文化情境模拟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希望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文化情境模拟

引言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然而,传统古诗词教学方法往往偏重于机械记忆和应试技巧,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文化素养的培养。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文化情境模拟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

一、传统古诗词教学方法的弊端

(一)缺乏情感体验

在我国的传统古诗词教学中,往往过于注重背诵和默写,而忽视了学生对诗词意境和情感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上大多采用直接讲解、逐句翻译的方式,一味强调应试技巧,导致学生难以真正感受到诗词的美感,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古诗词学习成为一种枯燥无味的任务,让学生失去了对古诗词的兴趣,更谈不上对其情感的体验和理解。

(二)教学方法单一

在传统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介绍作者—朗读原文—逐句翻译—背诵默写”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虽然结构清晰,但缺乏创新和变化,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导致课堂氛围较为死板,学生难以主动思考和探索。

(三)忽视文化背景

古诗词的创作往往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情境紧密相连。然而,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导致学生无法全面理解诗词的内涵,学生们仅仅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古诗词,很难把握其真正的意境和情感。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文化背景的引入,让学生了解诗词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从而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

二、文化情境模拟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创新实践

(一)课前导入:创设文化情境,激发兴趣

在课前导入阶段,教师巧妙地运用文化情境模拟,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与参与度。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通过生动、具体的历史文化背景介绍,将学生带入到古诗词所描绘的特定情境中,激发他们的探索欲和学习热情。

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短歌行》[1]为例,教师在正式讲解之前,可以先为学生描绘一幅三国时期的壮丽画卷。通过讲述曹操的生平事迹,特别是他在政治、军事以及文学领域的卓越成就,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立体、饱满的历史人物形象。曹操不仅是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的《短歌行》正是其文学造诣的集中体现。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教师可以精选一段与三国历史紧密相关的影视片段,如《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经典场景。这段视频不仅展示了曹操的英勇与才情,还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这样的导入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的理解,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短歌行》的浓厚兴趣,为后续的课堂学习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二)课堂互动:再现文化情境,深化理解

课堂,作为知识传授与思维碰撞的主阵地,在文化情境模拟的实践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高清图片、历史纪录片视频、古风音乐等,旨在为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让古诗词中的文化情境跃然眼前,使原本抽象的诗句变得生动而鲜活。

以《蜀道难》一课为例,教师精心挑选了一段关于蜀道风光的纪录片,通过高清画面与细腻解说,将蜀道那陡峭险峻、云雾缭绕的自然景观展现得淋漓尽致。随着画面的流转,李白的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学生们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冲击下,直观地感受到了诗人笔下那份对自然奇观的震撼与敬畏,从而对诗词的意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2]。不仅如此,为了进一步增强课堂的互动性与参与感,教师还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活动。比如,在学习《琵琶行》时,教师邀请学生分别扮演白居易与琵琶女,通过精心编排的对话与简单的表演,再现诗中人物的情感交流与故事情节的发展。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不仅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诗词的内涵,还锻炼了他们的表演才能与团队协作能力,使课堂氛围变得异常活跃。角色扮演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表达情感的舞台,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提升了古诗词鉴赏与表达能力。

(三)课后拓展:延伸文化情境,提升素养

课后拓展[3]是巩固课堂所学、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关键阶段。教师可以借助文化情境模拟的手段,精心策划一系列新颖独特的课后作业与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古诗词的领悟与体会。

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春江花月夜》为例,教师可以安排一次以“月夜情思”为主题的散文创作任务,激励学生融合个人情感体验,借鉴古诗词中的意境营造与修辞技巧,抒发自己对月夜的独特感悟与细腻情感。这样的作业安排,既能够锤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又能够激发他们的文化共鸣与情感内化。此外,教师还可以策划古诗词朗诵鉴赏会、诗词意境绘画比赛等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让他们在相互学习中汲取灵感,增强自身的语言表达力与艺术创造力。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后拓展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更加牢固地掌握古诗词知识,还能够在文化的滋养下,实现个人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总之,文化情境模拟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具有显著的优势。通过创设与古诗词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互动环节的设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通过课后拓展活动的组织,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采用文化情境模拟的方法,不断创新教学实践路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水旭芳.品味"古诗词之美"的情境化教学策略[J].语文世界, 2024(9).

[2] 杨星丽.中学语文古诗词情境化学习方法举隅[J].语文建设, 2022(19):69-72.

[3] 杨维风.高中语文古诗词"情境化"教学策略研究[J].电脑爱好者(普及版)(电子刊), 2023(9):3235-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