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中的光芒
陈婧怡 李俊通讯作者
上海市金山区朱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1599)
生命的长河中,常会遇到令人措手不及的挑战。它们有时如暴风骤雨般袭来,让我们陷入深深的逆境。今天讲述的是陈老先生的故事,这是一段在逆境中寻找希望,通过安宁疗护重新点燃生命火花的奇迹旅程。
陈老先生,一位身体强健、生活积极、热爱锻炼的长者。然而,一场突发重度脑梗严重打乱了他平静的生活,将他推向了绝境的悬崖。突如其来的疾病,使他左半边身体毫无知觉,动弹不得,神志深陷昏迷,同时,因为继发感染,他并发了严重肺部感染,生命悬于一线。在综合性医院经历过全力以赴的积极治疗,病情毫无起色,生存希望渺茫,原本强健的身体在接受大量治疗后也逐渐不堪重负。随着时间的推移,陈老先生的身体每况愈下,竟渐渐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这一切让原本就焦虑的家属一时间不知所措,难以抉择。是继续治疗,还是放弃回家,在经过多方面的了解后,得知我中心设有安宁疗护病房,家属经过商议,一致决定选择来我中心开展安宁疗护,希望在陈先生能在一个温馨和缓的环境中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安宁疗护,在欧美等国家称为“hospice care”,在新加坡、台湾等地译为“慈怀疗护”“善终服务”“安宁疗护”等,我国内地大多译为“临终关怀”,在人们的固有的思维印象中,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步入尾声。然而,在陈老先生的病程中,这个选择却为他开启了全新篇章。
当他被送救护车到我们中心时,他的状况十分危急,处于半昏迷状态,肺部感染严重,指脉氧低至90%,并伴有持续不退的高热以及大量的白痰。家属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感到极度焦虑和无助。“让我老头子在最后一段日子里减少他的痛苦,能够安稳地走。这就是我们最希望的。”陈先生的爱人在对我们描述病情的过程中不禁以泪洗面。
我们安宁疗护团队在接收陈老先生后便立即展开了全面的评估。首先,责任医生根据国际通行的“生命质量评估表”对陈先生进行了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陈先生的预期生存期少于1个月。在入住安宁疗护病房前,他的家人签署了一份知情同意书,同意不再对陈先生不再选择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让陈先生温和地度过临终期。但是,对于我们医务人员来说,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延长生命,更重要的是提高他生命的质量,给予他最后的尊严和安宁。
在随后的日子里,我们的团队对陈老先生进行了全方位的照护。我们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计划,通过每日清晨的查房,详细记录他的生命体征,观察病情的任何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定期评估治疗效果。即使在陈老先生意识模糊时,我们也通过温柔的话语和鼓励的动作与他交流,给予他最大的支持和慰藉。我们的护理团队细心地照顾他的日常生活,提供完善的医疗护理工作,防止褥疮的发生,护理员阿姨每天细心地帮他刷牙、擦身、喂食、按摩、定时翻身,无微不至地提供生活上的照料,确保他的舒适和尊严,团队中的志愿者也为家属和患者提供额外的关怀和支持,时常陪伴他们交谈、阅读、听音乐等,为他们的生活增添色彩,缓解孤独感。与此同时,我们还与陈老先生的家属保持着密切的沟通。我们不仅详细解释了对陈老先生病情状况,共同制定最适合陈老先生的护理计划,还耐心倾听他们的担忧和顾虑,让他们感受到在这艰难时刻不是孤单的,疏导他们的消极情绪。这让原本情绪低落的家属重新燃起了希望,尤其是陈先生的爱人和子女。他们每天都会陪护在他的身边,给他按摩患肢,言语鼓励他,悉心做好美味的饭菜,增强营养支持,并且自学了很多脑梗、康复、护理等知识,在整个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家属对陈老先生深深的爱,他们的支持和鼓励对陈老先生的康复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我中心医护团队细心的治疗和周到的护理下,随着时间的推移,陈老先生的状况并未如意料中持续恶化,反而奇迹般地日趋平稳。他从半昏迷状态逐渐恢复意识,开始慢慢地一点点地回应我们的护理和治疗,让人可喜的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呵护,陈老先生甚至可以开始与我们交流。医护团队见陈老先生的病情逐渐稳定,立即邀请团队中的康复师,对陈先生进行早期的肢体康复锻炼,帮助他恢复身体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陈老先生的健康状况显著改善。他的身体逐渐开始恢复知觉,心理状态也变得越来越乐观。他开始积极地参与治疗,配合康复训练,与家人共享美好时光,又找回了对生命的热爱。找回了当初的对生活的自信,陈老先生和他的家属对我们的工作深表感激。他们用锦旗和感谢的话语表达了对我们团队的认可。“我真的非常感谢中心的安宁疗护团队,”陈老先生感慨地说道,“我这次从鬼门关回来,最担心的就是我的家人,特别是我还小的女儿。能够再陪伴她一段时间,见证她的成长,这是我最大的愿望。感谢你们帮我实现了这个愿望。”
陈老先生的康复之路,是一条由全体医护人员和家人爱的手铺就的道路。这条路虽然充满挑战,但通往希望和重生。他的好转不仅仅是个人的胜利,也是整个安宁医疗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更是医患共同携手共筑的健康里程碑。我们看到了安宁疗护在提升生命质量,给予生命支持方面的巨大潜力。
目前,陈老先生已经转入全科床位,继续接受康复治疗。他的安宁疗程画上了句号,但我中心的安宁疗护团队仍在兢兢业业书写新的生命赞歌。这是我们对每一个生命旅程的尊重与珍视,是我们不懈追求的使命和承诺。
【作者简介】陈婧怡(1996.12-),女,汉族,上海市人,本科学士学历,上海市金山区朱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医师,主要研究方向:舒缓疗护、老年慢性病管理。
【通讯作者】李俊(1985.10-),男,汉族,上海市人,硕士学历,上海市金山区朱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教科科长、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社区卫生事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