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语文主题阅读的方法探究

作者

文文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第八中学 内蒙古 通辽 028000

摘要:语文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基石,其育人功能对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在阅读这一语文学科的核心组成部分中,学生得以学习基础知识、增强理解力和锻炼表达能力。主题阅读,作为一种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限定时间内引导学生集中阅读围绕同一主题的多种文本。将主题阅读应用于中学语文课程中,能够全面提升学科的教学质量。有鉴于此,教师在总结自身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要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和方法,积极探索主题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路径与应用策略。

关键词:语文学科;主题阅读;教学质量

一、语文主题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有序提高学生阅读量

主题式阅读要求学生在限定时段内,围绕同一主题广泛涉猎多种文本,这与传统的单一文章阅读教学模式大相径庭。学生需超越单篇文章的局限,从整体上系统地阅读多篇相关文章,以此不断提升阅读量。此外,当教师实施主题式阅读教学时,还会恰当地融入课外阅读资料,从而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确保他们的课外阅读量得到有效积累。

2、增强学生思维活跃度

思维能力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学生知识学习和长远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在主题式阅读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学生需要提炼和总结不同文章中的主题,同时感受各文章在写作手法和内容上的差异,这一过程能够有效锻炼他们的归纳分析、对比判断等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学生需积极主动地分析和理解文章,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和敏捷。

3、提升学科教学有效性

阅读在语文学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学生通过阅读能够积累基础知识、掌握表达技巧并锻炼学习能力。因此,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成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前提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采用了主题式阅读教学策略,将课内外的阅读资源进行整合,并设计了更加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主题把握能力和内涵感悟能力,从而有力地推动语文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语文主题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主题设置较为单一

确立阅读主题是开展主题式阅读教学的前提条件。当前,虽然一些中学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主题式阅读教学的价值,并开始尝试应用这一教学模式,但由于对主题式阅读的概念和内涵理解不够深入,或者缺乏实际的教学经验,他们往往直接将教材中的单元主题作为主题式阅读教学的唯一主题,而没有先精心挑选出既适合又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主题,再围绕这些主题整合相关文章。这种做法限制了学生接触到的阅读主题的多样性,从而阻碍了主题式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

2、学生参与意愿不强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占据着主体地位,他们的主动性对于能否实现课程教学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阅读本质上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体验、思考和理解的过程。如果学生在外界的强制要求下被动参与阅读,那么他们就无法形成深刻的自主认知。遗憾的是,当前在一些教师构建的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中,留给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相对有限,同时教师也未能充分引导学生去体验和感受阅读的独特魅力。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对参与主题式阅读缺乏热情,投入程度较低。

3、教学流程不够完整

确保教学流程的完整性,是构建教学闭环和推动学科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一个健全的教学流程理应涵盖“教学评”这三个核心环节。然而,当前许多教师在实施主题式阅读教学时,普遍聚焦于“读什么内容”和“如何阅读”,即“教”与“学”这两个方面,却忽视了构建相应的科学评价机制。因此,教学流程未能形成紧密相连、逐步深入的闭环结构。

三、语文主题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思路

1、坚持以学生为本

教学本质上是为学生学习提供必要外部辅助的过程,这意味着教师不应在教学模式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教学相长”则是新时代教师致力于实现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师推行主题式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守以学生为核心的原则,精心挑选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并引发其深思的主题与文章,同时采用有助于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索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在感受到阅读乐趣的基础上,全身心地沉浸在阅读的世界中。

2、设计多元化策略

为了让主题式阅读教学焕发更多生机与活力,教师不能一成不变地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教师需要将宽泛的阅读主题细分为更具体的小主题,这样做既能锻炼学生的主题理解与分析能力,又能丰富他们的阅读经历。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转变传统的“讲解”方式,通过设计主题阅读活动、布置主题阅读任务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充满趣味和变化的课堂中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

3、应用方式灵活化

要最大化主题式阅读教学的价值,教师不仅要创新文章的整合方式,还需确保应用方式的灵活多样。首要的是,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进行主题式阅读,不再完全主导学生的阅读内容选择,而是采取“先确定主题,再让学生根据主题自主选择文章进行阅读”的方式,以此赋予主题式阅读更大的灵活性。其次,教师应积极引入信息技术工具,以新颖的方式呈现文章,进一步创新阅读教学。

四、语文主题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设定多样阅读主题,活跃学生思维

确立主题是启动主题式阅读教学的重要基石,教师需确保所设定的主题既明确又具有教育价值,这样才能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会安排步骤来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文章的主题,虽然这体现了对阅读主题的重视,但这种做法往往显得机械刻板,可能会限制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因此,在推行主题阅读教学模式时,教师必须避免上述问题,尝试设定更多样化的主题,以逐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举个例子,教师可以设定“中国民族独特审美”这一主题,然后要求学生从三篇文章中提炼出中国人的审美观和自然观,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寻找不同文章中的共同点,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2、借助数字技术资源,做好主题导入

在崭新的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着各行各业的转型与创新,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主题阅读教学中,一个关键而又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便是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把握主题。这一目标的实现,不能单凭教师的口头讲授,更需要学生在亲身阅读的过程中逐步领悟。为此,教师特别设置了主题导入这一环节,并巧妙地融入数字技术资源,让主题像涓涓细流一样慢慢“渗透”进学生的脑海中,从而点燃他们深入探索的热情,减少在推行主题式阅读教学过程中的障碍。按照从浅显到深奥、从表象到本质的循序渐进方式,这样的导入环节相较于教师直接带领学生阅读文章的传统方式,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真正发挥了导入环节的“桥梁”作用,为学生的逐步深入理解和把握主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小结

综上所述,主题式阅读是一种与中学生认知水平相契合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它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和价值。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常常采用单一文章阅读的教学模式来设计主题感知与理解的环节,这种方式相对固定,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主题阅读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先确定主题,再精选文章,在更加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的引领下,构建中学语文的主题阅读教学模式,从而同步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曹菊,张琳.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路径探索[J].高考,2021(8):77-80.

[2]马应俊.语文主题阅读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启迪与智慧,2021,(22):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