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合作游戏的指导策略
文天舒
天津市河东区第四幼儿园
摘要:幼儿将来要在社会上立足并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就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将自己融入集体中,用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去解决问题和战胜困难。大班幼儿在活动中已经有明显的合作意识,但是他们缺乏科学的合作方法。于是,教师设计了活动“合作游戏真快乐”。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让他们在玩中寻找、探索合作的好方法。在活动中,通过一系列游戏,使幼儿历经探索、讨论、协商、实施等阶段,步调一致、通力配合,寻求最佳的合作方法,体验合作的快乐。
关键词:游戏 合作 相互配合
交往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而幼儿的合作交往,特别是与同龄伙伴间的交往,是幼儿的一种社会性需求,也是幼儿生长发育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合作游戏是一种适应幼儿身心发展水平,能让幼儿感到愉悦的活动。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使其在游戏中不断磨练、丰富自己的交往策略,我将大班幼儿活动目标定位于:
1.在游戏过程中探索与同伴合作的多种方法。
2.喜欢合作,在活动中体验和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有一定的集体意识。
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让幼儿在生活、游戏、学习中,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合作意识和责任感。”而本次活动就是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探索合作的方法,并感受合作带来的乐趣。
游戏一:巧过独木桥
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一座独木桥,活动前,请幼儿自己选择一个伙伴进行游戏。两个小朋友分别从独木桥的两端上桥,走到桥中间相遇时要想办法,怎样同时走过桥且还不从桥上掉落下来。大多数幼儿选择的是两人面对面——将身体侧过来,同时走过桥。部分幼儿由于没有商量好最佳的方法,而是从桥上掉了下来。
第一轮游戏结束后,游戏成功的幼儿显得很兴奋,没有成功的幼儿出现了互相埋怨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及时组织幼儿谈论,先请游戏成功的幼儿说一说他们是怎么玩的,再请没有成功的幼儿讨论,刚才有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在玩游戏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在第二轮进行游戏的时候,幼儿都获得了成功。
对于幼儿来说,需要在反复的、不断的练习中才能体悟合作的要领,让幼儿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中充分尝试,让每个孩子体验成长和快乐。我们要随时鼓励幼儿发展和提高自己在与他人的公平正当竞争中获胜;鼓励幼儿和同伴要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在竞争中共同发展。及时纠正一些不公平竞争现象,以真正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游戏二:好玩的皮球
教师先请幼儿玩拍球比赛的游戏,小朋友自己拍球,接着老师再请幼儿找一个好朋友,两个人一来玩,但两个人只能有一个球,且要商量一下怎么玩。球类运动以其灵活简便的特点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平时的户外活动中,孩子们特别喜欢拍球。这个游戏就是根据孩子自身的需要和兴趣,在平时自己拍球的基础上,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足够的空间,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探索欲望,并将两个人合作游戏作为活动的重点。
在活动开始时,幼儿协商怎样一起玩,比如可以两人一组滚球,也可以互相抛接球,还可以面对面踢球。接着老师提升了游戏的难度,请两个小朋友把球放在胸前,夹住球走,双手不能摸球,且保持球不掉落。开始时,有的小朋友因为步伐和顶球的力量不一致,导致球掉落下来,然后经过几次不断的尝试才获得成功。老师又邀请幼儿玩运西瓜的游戏——将球放在报纸上,两个小朋友一起抬着球放到筐里。幼儿要步伐一致,保持平衡,齐心协力才可完成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不仅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也使他们对球类运动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提高了幼儿协商与合作的能力。
游戏三:毛毛虫
在本游戏中幼儿的合作伙伴从一个增加到了多个,从两人一组到多人一队,游戏的难度进一步增加了。幼儿要7人一队,手搭在前面小朋友的肩上,蹲着一起走到终点。教师提议开展分组竞赛,旨在游戏中通过强化规则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第一次集体游戏时,幼儿们都很迫切,想快一点的到达终点,有不少孩子在脚下的步伐上不能保持一致,因此在刚走了几步的时候,一队队已经走散了,结果第一次游戏四组都失败了。这一次,埋怨的孩子减少了。都说“老师我们再玩一次吧。”教师没有急于重新开展游戏,而是请孩子们静下心来,总结一下游戏失败的原因。馨馨说:我们小朋友都想第一个到达终点,走得太快了。思齐说,“我们应该一起走”。
第二次游戏时,幼儿刚开始时比较留心,可是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就有部分幼儿开始着急了,步伐与同伴不一致了,开始出现了掉队的现象,游戏结束其他孩子就对他们进行抗议,结果都没有取得成功。
第三次游戏前,老师再次请幼儿讨论:怎样做才能使小朋友不掉队,而且还要使游戏具有竞赛性,看看哪组最先到达终点,夺得红旗。在这次讨论过程中,玥玥说:“小朋友要喊着口令前进”,当老师发现幼儿都没有注意到行进中的步伐时,我就有意识地问孩子们:“你们在玩游戏时,都是先出的哪只脚呢?”有的说先出左脚,有的说先出右脚,看来分歧在这里。于是老师抛出问题:“如果在游戏时,有的小朋友先出左脚和有的小朋友先出右脚。结果会怎么样呢?现在请小朋友按照刚才说的,再进行一次游戏,看看结果会怎样?”通过游戏,孩子们发现走起来很难受、不协调,这时老师才适时地启发幼儿,“7名小朋友要走得像一个人,那么就要商量好,先出哪只脚,再出哪只脚。”“如果有小朋友跟大家的步子不一样了,应该怎么样?”教师适时地将这些问题抛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战胜困难。让幼儿懂得共同完成一个目标,必须相互依赖、相互讨论、相互鼓励,共同努力。如何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公平竞争等等,逐渐在班级中形成氛围,在第三次游戏过程中,幼儿注意到了以前出现过的问题,通过喊一二一二口令的方式,顺利完成了游戏。在后来的“穿大鞋”游戏中,幼儿自然地将“毛毛虫”的游戏经验迁移到新的游戏中,体验了合作游戏的关键是保持相对一致。
教师的指导策略
一、制定适宜的游戏规则,激发幼儿合作意识
我们的教育意图是要体现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习,但是经常发现幼儿在活动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是自身无法解决的,那么就会导致活动无法顺利进行,活动的质量也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所以,对幼儿的行为教师应当在积极引导的基础上有所约束和管教,为幼儿制定一些适当的活动规则。
其实,在游戏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与幼儿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研究表明大班的幼儿缺乏足够的判断能力,他们总是以自己的经验来辨别是非,经常主观地认为自己就是对的,于是,经常与其他幼儿产生矛盾。而且在游戏过程中人数越多,发生分歧的机会就越多,而合适、明确的游戏规则,能成为幼儿自觉遵守、友好交往的工具。
二、对幼儿实施赏识教育,肯定幼儿合作行为
清晰简洁的语言可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要求和愿望,能更好的与人沟通,满足自己的需要。老师应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要求、愿望,用语言解决各种矛盾。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对孩子都是莫大的鼓励,轻抚孩子的肩膀,对他们亲切的点头、竖起大拇指等行为,能给与幼儿巨大的力量。因而教师要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使幼儿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相信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