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优化培训策略,提升职工素养

作者

钱志刚

新疆库尔勒市铁路机务段,新疆 库尔勒 邮编841000

摘要:本文深入剖析了机务段职工培训的现况,指出了适应性、脱产培训、“三新人员”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有的放矢的整改对策,讲述了培训变革后的显著成果。

关键词:职工培训;问题;整改对策;成果

为增强职工培训效果与质量,培育适应我段高速发展、业务素质卓越的职工,以实现提升职工素质的目标。对原有的培训方式进行深入探究、改进并付诸实践,现对我段职工培训方式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对策思考如下:

一、我段职工教育现状

(一)人员结构

我段操作技能岗位共计 3084 人,高技能人才占比 60%,其中首席技师 1 人,经验丰富但面临知识更新压力;高级技师 93 人,平均 年龄45 岁,经验与精力相对平衡;技师 305 人平均年龄 41 岁,处于职业发展关键期;高级工 1441 人平均 34 岁,是中坚力量且具潜力;中级工及以下 1244 人平均 31 岁,年轻有活力但经验欠缺。高技能人才层级分布有待优化,首席技师稀缺,中级工及以下人员占比较大。

二、培训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适应性培训形式主义

每年春暑运、汛期等适应性培训,科内发布培训通知,车间科室自行安排、到点考试、反馈总结,主要依赖车间自觉。由于职教工作缺乏深度思考与探索,适应性培训趋于模板化及台账化,专业化程度低,效果欠佳。

(二)脱产培训方式单一

1. 理论讲解照本宣科。集中理论培训主要由专兼职教师授课,课前未对培训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并制作课件。授课时照本宣科、读文件且无互动,学员积极性与主动性差,培训效果未达预期。

2. 实作培训千篇一律。实作培训采取老师示范、学员演练、老师点评的方式。演练中老师未先讲解理论,受培训周期影响,实作项目易遗忘,线上乘务运用时手忙脚乱。

3. 非正常培训名不副实。模拟演练无法完全模拟现场真实情境,模拟驾驶设备实操时间短,检整部门非正常演练未开展,效果不理想。

(三)“三新人员”培训陈旧

1. “新职人员”培训按部就班。机车运用学员培训未重视跟车实践,校企“2+1”学员培训效果差,关键章节需重新讲解。新职人员的培训应紧密结合实际工作需求,增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转岗人员”培训依赖自学。转岗人员依据人事命令到职教科学习,因人数少无法开班,自学理论,实作到车间跟“师傅”学,效果不理想。

3. “晋升人员”培训与现场脱节。新职司机上岗前培训由职教科组织,培训完毕后单独担当乘务的时间和能力因人而异,反映出培训与乘务实际脱节。

三、问题的整改对策

(一)适应性培训真教真学

1. 精心挑选师资。培训前期,在兼职教师中选拔综合能力强的人员授课。优秀的师资是培训成功的关键,他们能以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为学员提供优质教学。

2. 充分准备授课。授课前做好学员调查和授课分析,制作贴合实际的课件,采用多种方式教学提升学员兴趣,促使学员真学、主动学。

3. 严格闭卷考试。授课结束组织闭卷考试检验效果,日常抽查原人原卷抽考,不合格通报考核,巩固培训成果,提升职工业务素质。

(二)脱产培训多样创新

1. “记忆型”脱产培训班多讲记忆方法。副司机提升司机理论考试班代课老师应讲解背题方法,服务安全生产。

2. 固定脱产培训班采取“理论培训+实作培训+闭卷考试”模式。行车工作脱产培训班 16 学时,以实作培训为主,让乘务员掌握实作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模式,能让学员将所学知识迅速应用于实际工作。

3. 提升司机岗前班增加“典型案例”回顾。组织学员“违章复盘”,对照作业标准找违章项点和教训,加深对作业标准的认识。通过案例分析,让学员从实际案例中汲取经验教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能力。

4. 日常学练开展“我为大家讲课”。事先选定题目,让班组人员讲课,加深对作业标准的理解。这种互动式学习方式,能激发学员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知识交流与共享。

5. 利用模驾增强司机操作和应急处置能力。培训基地内模驾拓展应急处置内容,增强乘务员应急处置能力。

(三)“三新人员”培训有的放矢

1. 新职、转岗人员培训重“动手能力”。乘务人员岗前安全、理论培训由职教部门组织,实作培训“师带徒”,跟车实践后鉴定考试。转岗人员安全教育后到车间重点实作培训,兼顾理论和安全教育,尽快实现单独作业。

2. “晋升人员”培训面向生产实际。新职司机必知必会内容由职教科组织,模驾模拟非正常由车间和职教科制定演练项目,验证项目和理论培训严格考试合格后交车间鉴定,减少车间鉴定时间。

四、培训方式变化后的成果

(一)副司机提升司机考试通过率大幅提高

在新的培训体系下,副司机不仅在理论知识方面基础更加扎实,实作技能也得到充分锻炼和提升。据统计,段副司机提升司机考试的通过率从过去的 71.2%提高至如今的 94.2%。这一显著成果为企业输送了更多优秀司机人才。

(二)在技术比武中成绩优异

培训方式的创新优化促使职工在技术比武中表现出色。在 2023 年的技术比武中,我段选手凭借扎实的 理论功底和娴熟的实作技能,在众多参赛队伍中崭露头角,取得优异名次。在救援技术比武中,我段救援系统荣获团体第一。2024 年,我段在维修电工、探伤工集团公司技术比武中拔得头筹,为我段夺取荣誉。这些成绩不仅是参赛选手个人努力的成果,更是培训方式改革成效的有力佐证。

(三)在集团公司抽考中名列前茅

培训方式的转变在集团公司的抽考中得到充分体现。过去,由于培训工作存在诸多缺陷,我段职工在集团公司抽考中成绩不理想,排名靠后。经过努力2023 年下半年机车乘务员抽考的平均分达到 97 分,远超集团公司平均水平。

总之,机务段要延长安全质量周期,实现安全生产“基本稳定、有序可控”的目标,就必须运用有效的培训方式,提升职工素质,推动我段职工培训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库尔勒机务段职培科

2024 年 10 月 1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