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习近平总书记的家风思想在新时代家庭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张岩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省德州市 253034

摘要: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家风思想中,强调了培养良好家庭关系和传承优秀家风的重要性,在新时代家庭建设中,习近平总书记的家风思想得到了广泛应用,涵盖了树立正确家庭观念和价值观、建立和谐夫妻关系、培养孩子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加强家庭文化建设等方面,这些具体应用不仅有助于提升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和互助,还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本文将深入探讨习近平总书记的家风思想在新时代家庭建设中的具体应用,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家庭建设和家庭关系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家风思想;家庭建设;文化建设;文化传承

引言:

在当代社会中,家庭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单位,承载着培养人才、传承文化、传递价值观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的家风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行为指南。家风思想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和作用,弘扬了家庭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倡导了健康、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具有深刻的内涵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新时代家庭建设面临着家庭关系的多元化、现代化的挑战,因此更需要从习近平总书记的家风思想中汲取智慧,引领家庭建设和家庭关系的发展。

一、习近平总书记家风思想的理论基础

(一)家风的定义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的家风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个人经历和家庭观念为基础,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现实,强调了家庭在个人成长、社会和谐以及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家庭的核心地位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个体成长和社会和谐的基石,强调家庭应该是温馨和睦、和谐稳定的,为个人提供爱、关怀和支持的港湾[1]。在优秀家风的传承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风的传承和发扬是家庭建设的关键,强调要培养家庭成员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重视家庭教育,使家庭成为道德、文化和精神力量的源泉。在和谐夫妻关系方面,强调夫妻之间应该建立平等、尊重和支持的关系,共同肩负家庭责任和义务,倡导男女平等、和谐相处,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理解和包容。在子女教育方面,强调要重视子女教育,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和健康成长,强调父母应该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注重家庭教育的全面性和长远性,培养孩子的爱国、创新和责任感。习近平总书记的家风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观点和指导原则,对于新时代家庭建设和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二)习近平总书记的家风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的家风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原则,体现了传统家庭伦理与当代社会需求的有机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社会价值。家风思想强调社会责任与家庭责任的统一,家风思想认为家庭成员应该承担起个人和家庭的责任,同时也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传递家庭的温暖和关怀,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同时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的融合,强调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如尊老敬老、孝道家风等,也强调要与时俱进,将传统价值观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使家庭成为文明和谐、包容开放的基本单元。其次,家风思想强调平等与尊重的家庭关系,倡导家庭成员之间建立平等、尊重和和谐的关系,强调夫妻之间的互助和支持,倡导男女平等,提倡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理解和关心,形成和谐相处的氛围[2]。家风思想还强调教育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认为家庭教育是家庭的基本职责,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也强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孩子成为有益于社会和家庭的有才之人。家风思想也将和谐社会与家庭建设统一起来,认为家庭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强调要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倡导亲情、友情和邻里关系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习近平总书记的家风思想对家庭建设的启示

(一)培养和传承家庭美德和家风

习近平总书记的家风思想强调了家庭美德和家风的培养和传承,认为家庭是道德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家风是家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成员应该注重培养和传承家庭美德和家风,通过这种方式弘扬传统文化,引导家庭成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3]。例如,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某年春节团拜会上讲述了一个关于家庭美德和家风传承的故事,提到每逢新年,全家人都会在祖宅前立正齐声喊出“爷爷好!”的口号,这是一种表达家庭美德和家风的方式,这个规矩一直传承了几代人,并且在他的家庭中也得到了延续,这种规矩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敬和感恩之情,有助于传承家庭美德和家风。家庭美德和家风的传承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精神和信仰的传承,家庭美德和家风的传承不仅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建立和谐和幸福的家庭关系

家庭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单元,家庭关系的和谐与幸福关系到每个家庭成员的幸福感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家风思想中,建立和谐和幸福的家庭关系需要注重平等与尊重,倡导家庭成员之间建立平等、尊重和和谐的关系,这意味着夫妻之间应相互平等对待,尊重对方的意见和需求,共同决策家庭事务,家庭成员之间也应相互尊重、理解和关心,避免权力和地位对待产生的不平等现象。其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亲情和友情的培养,强调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培养深厚的亲情和友情,亲情体现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心和支持,共同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友情则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形成相互依靠、相互帮助的关系,这种亲情和友情的培养可以通过共同的家庭活动、交流和沟通来实现。此外还强调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倾听,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是建立和谐和幸福家庭关系的关键,家庭成员应该主动倾听对方的意见和想法,理解和尊重彼此的需求,通过积极的沟通解决问题和矛盾,这种沟通可以建立在坦诚、宽容和理解的基础上,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情感的交流。

(三)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的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和效果的思想,强调了家庭教育的育人功能,即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创新精神,倡导家长注重孩子的道德教育,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助人之心和奉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家庭教育的示范作用,鼓励家长以身作则,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树立正确的行为和价值观念,成为孩子学习的楷模,提倡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4]。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和个性化,指出家庭教育应因材施教,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他鼓励家长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的特长,并为他们提供适宜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呼吁家长积极学习教育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育儿能力,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支持。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农村时提到一个生活贫困但注重孩子的教育的家庭,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孩子的学习,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知识。习近平总书记赞扬了这个家庭的努力和付出,并强调了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并不取决于物质条件的富裕与否,而更重要的是家长的关心和投入,以及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这鼓励了更多的家长在艰苦条件下,仍然能够通过创造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和提供良好的教育引导,为孩子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习近平总书记的家风思想在新时代家庭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一)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和价值观

在家庭建设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家庭的作用和价值,指出“和谐的家庭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提倡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强调家庭应该成为孩子成长的温馨港湾,同时也是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重要载体。对于家庭教育,家长需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成长,注重发挥家庭教育的育人功能和示范作用,让孩子在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5]。同时家长还需要注重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关注孩子的个性和特长,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和特色,例如,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身作则,以正面的榜样引导孩子,在生活中注重锻炼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自觉自律的好习惯,同时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关注孩子的情感和心理健康,让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温暖和爱。家长通过正确的家庭观念和价值观引导孩子成长,注重发挥家庭教育的示范作用和育人功能,营造了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这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家风思想在新时代家庭建设中的具体应用,也为广大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和价值观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家庭是道德教育的第一学校,家长应该成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通过家庭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良好道德品质,如诚实守信、尊重他人、乐于助人、正直守法等,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可以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做到言传身教,通过自己的行为引导孩子。家长也应与孩子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通过与孩子的互动引导孩子思考和理解道德原则,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可以与孩子讨论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引导他们分析和思考不同选择的利弊,并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例如,家长可以通过故事、寓言、经典文学等方式向孩子传递道德价值观,通过讲述具有启发性的故事和文学作品,向孩子传递道德的智慧和真理。这些故事和文学作品可以激发孩子的思维,引导他们从中汲取道德教益,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家长也可以制定家庭规则和行为准则,与孩子共同制定家庭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行为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保持卫生整洁等,同时应给予孩子适当的奖励和惩罚,帮助他们理解行为的后果和责任。

(三)推动亲情、友情、邻里关系的发展

通过加强亲情、友情和邻里关系的发展,可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促进社区和谐和睦,家长应鼓励家庭成员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习惯,倾听彼此的需求和感受。例如,家长可以组织家庭活动和聚会,加强亲情的体验和建立,家庭成员可以定期举行团圆聚餐、户外郊游、共同参与志愿活动等,增进亲人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家庭成员还可以培养友情和邻里关系,鼓励孩子与同龄人建立友谊,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和互助,可以定期举办邻里聚会或参与社区活动,与邻居们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家长可以带领孩子主动与邻居打招呼、交流,帮助他们建立友好的邻里关系。另外,家庭可以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活动,促进社区的互助和共建。家长可以组织家庭成员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如义务清洁、慰问老人等,通过参与社区事务,增进家庭与社区的联系和融合。

(四)加强家庭文化建设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家庭文化是培养子女正确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重要基础,通过加强家庭文化建设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可以促进家庭成员的精神成长和文化自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例如,家长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了解传统艺术形式、学习传统节日和习俗等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家长可以与子女一起讨论和探索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引导他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家长还可以通过亲身示范和实践来传承传统文化,家庭成员可以一起学习和实践传统技艺,如书法、绘画、剪纸等,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传承和发扬传统技艺,同时家长可以向子女讲述家族历史和家族传统,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属的文化血脉,培养家族凝聚力和归属感。此外,可以组织家庭文化活动,如家庭影视欣赏、亲子读书会、传统手工制作等,通过这些活动,家庭成员可以共同享受文化的乐趣,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沟通。另外,家长还可以利用科技手段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通过使用互联网、移动应用等工具,家长可以为子女提供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和学习平台,可以与子女一起浏览相关网站、观看教育视频,开展在线文化教育活动,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

总结:

家庭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和传递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只有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培养良好的家风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才能使家庭成为温暖、和睦、充满爱和教育力量的地方。在家庭建设中,每个人都可以从小事做起,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和价值观,通过和谐的夫妻关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家庭文化建设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同时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和调整具体方法和策略,使习近平总书记的家风思想在新时代家庭建设中得到更好的应用,通过共同努力,才将能够建立更加和谐、幸福的家庭,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陈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家风思想的产生缘由、主要内容及其时代价值[J].汉字文化,2022,No.316(18):178-180.

[2]吴颍.习近平家风思想述论[J].西部学刊,2020,No.115(10):8-10.

[3]贾明峣,毛若.习近平家风建设思想对青少年家庭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6(05):80-85.

[4]韩宏亮.习近平领导干部家风思想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8,No.230(02):7-14.

[5]吴增礼,易飘飘.习近平家风思想探析——兼评《英烈门风》[J].民主与科学,2018,No.171(02):75-77.

作者简介:张岩,男,山东省德州市,汉族,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事务管理、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资助管理。

课题来源:德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名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研究,课题编号:2022DZZS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