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过程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
姜书涛
烟台市水文中心(单位), 山东 烟台 邮编264000
摘要:本文首先对蒸发的概念机理及影响因子进行了阐述,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其次,通过对蒸发的研究,提出了蒸发引起的水分损失,从而减少了可利用的水量,尤其在干旱区,这种情况更为严重。另外,由于蒸发过程中溶解性物质的富集,造成了水体中盐分和重金属的超标。最后,从加强水资源管理.强化水士保持,采取遮萌、覆盖和喷灌等技本,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等方面,提出了降低蒸发效应的对策。因此,本项目提出了一种新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可持续发展的、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的水资源管理方法。
关键词:蒸发过程,水资源,影响,解决方案,水循环
一、引言
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它对于维护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水循环是水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蒸发则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蒸发是由液体到气体的转化,受到温度风速、湿度和太阳辐射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同时,蒸发对水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与水源的可利用性及水质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本项目拟通过对该地区的蒸发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对该地区的水资源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蒸发过程的机理
蒸发指的是水从液体向气体的转变。在液态水的表面,水分子与外界的空气分子碰撞,如果有足够高的能量,就会突破表面张力,产生蒸汽。汽化速度是由水分子在水面.上的平均动能所决定的,它是由空气分子的平均动能所决定的。同时,气温、湿度、风速、太阳辐射等环境因子也会对其产生影响。
空气温度:气温度对蒸发率有很大的影响。一般而言,温度愈高,水分子之平均动能愈大,则蒸发速度愈快。温度越高,蒸发速度越快。风速:风速也会影响蒸发量。风力可以将水分子周围饱和的水蒸气吸走,降低其表面的水蒸气密度,使得水分子更易于从表面逃逸,加速蒸发。湿度:湿度是空气中水蒸气的数量,随着湿度的增加,空气中水蒸气的饱和度也随之降低。以上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水体的蒸发速率和蒸发量。蒸发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
三、蒸发过程对水资源的影响
(一)降低水资源的可利用性
在干旱区,特别是降水不足的条件下,水分的蒸发是影响水资源可利用性的主要因素。在干旱胁迫下,土壤中可利用水量不断下降,给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由于蒸发作用,地表水源及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变得越来越匮乏。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生产,也影响着人们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重视。为此,应加强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采取行之有效的节约用水方法,降低蒸发损耗,增加可供水量。同时,为解决干区缺水问题科学工作者应积极研究解决干旱区缺水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影响水质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蒸发作用,水中可溶性物质的含量升高,从而造成了对水环境的污染。盐渍农田因盐分的富集而导致的土壤肥力下降,对作物的生长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大量的水分蒸发过程中,残留在水中的盐分、重金属含量超过了环境容量,导致了水质的污染。受污染的水体由于盐分累积、土壤结构和肥力下降等原因,限制了其在农田中的应用。盐碱地农户依靠有限的水源从事农业生产,但由于水分的过度蒸发造成的缺水与污染,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计与粮食安全。为此,需强化水资源保护,制定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方案,开发耐盐耐旱作物栽培新技术,以防止因过度蒸发而导致的盐分富集极水体污染。
(三)破坏生态平衡
该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水循环的理解,同时也可为水资源的科学开发与保护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本文还就如何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新观点。希望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为其它学科提供借鉴,促进交叉学科的研究与应用,为构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平衡与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四、减少蒸发对水资源影响的解决方案
提出了降低蒸发对水源地影响的措施。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强化水士保持:采取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工程等措施,减小水土流失、增强土壤持水能力,减小蒸发。采取技术措施降低蒸发:采用遮阴、覆盖和喷灌等方法降低水分蒸发。例如,在水库和湖泊的水面上铺一不透水的薄膜,以降低蒸发损耗。加强市民节约用水的意识:通过加强节约用水的宣传和教育,增强人们节约用水的意识,在生产、生活中减少浪费,实现节约用水的目的。在此基础上,通过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合作,实现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结论
采用了减少蒸发的工艺措施:遮阴、覆盖、喷灌等减少蒸发。如在水库、湖水面铺设防渗膜,减少蒸发损失。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加大对节水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减少生产生活中的废弃物,达到节水的目标。以此为依据,通过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社会等多方协作,共同努力,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许文豪,王晓勇,孙芳强.鄂尔多斯高原湖泊蒸发原位试验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9(05):1-4.
[2]姚永熙.国内外应用水文仪器简析[J].水文,2018(04):5-9.
[3]陈伯龙,杨彦龙.蒸发皿蒸发及能量变化过程的微气象观测研究[J].高原气象,2017(01):3-9.
[4]张学知.衡水湖水面蒸发量计算[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4(02):9-11.
[5]赵玲玲,夏军,许崇育,王中根.水文循环模拟中蒸散发估算方法综述[J].地理学报,2013(01):4-6.
[6]王永亮,张学知,乔光.建河北省平原区20m~2水面蒸发池与不同型号蒸发器折算系数分析[J].水文,2012(04):11-15
[7]张家团,环渤海地区水资源科学开发利用及管理探讨[J].中国水利,2011(1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