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中小学课后服务质量现状调查研究

作者

解瑜 刘璇 黄岩

沈阳大学

说明:本文系 2023 年度辽宁省世界语协会项目“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中小学课后服务质量现状调查研究”(项目编号:SJY202328)的研究成果。

摘要:本研究以沈阳某小学和某中学的两个班级共 66 名学生及 30 位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中小学课后服务质量现状展开调查。研究围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个领域及六项指标,通过查阅中外文献、设计问卷、归纳总结数据等方法,分析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并探索解决办法。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课后服务多持积极态度,但期望提升内容多样性和教师资源充足性;教师普遍认识到课后服务目的且愿意参与,但也面临参与意愿、资源配置及管理方式等挑战。基于此,建议未来课后服务规划更多考虑学生反馈和需求,以提升服务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小学;课后服务

在我国积极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当下,提高中小学课后服务质量迫在眉睫。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旨在改善传统教育弊端,使教育目标细化、具体化、系统化,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并提升教育质量。本论文从沈阳市中小学课后服务开展现状出发,重点分析中小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在课后服务中的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对当前中小学课后服务模式进行深入研究。这不仅有助于丰富课后服务的理论内涵,为相关研究与教学提供参考,还能在实践中为中小学课后服务的优化提供依据,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实施过程

本问卷调查旨在深入了解学生对学校课后服务的参与情况、满意度及其对学习和个人发展的影响。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希望能够识别出当前课后服务的优势与不足,为进一步优化和提升服务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以沈阳市某中学及某小学的66名学生及3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学生参与度

学科辅导和艺术类活动是学生最青睐的课后服务内容,表明学生在学业和艺术方面的需求较强。然而,科技类和体育类社团的参与度较低,可能反映出学生对这些领域的兴趣不足或相关活动的宣传和组织不够。

改进建议:

1.增强科技类和体育类活动的吸引力:可以通过举办主题活动、比赛或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来提升学生对这些领域的兴趣。

2. 多样化活动内容:在现有的艺术和学科辅导活动中,增加创新元素和实践机会,以维持高参与度。

3. 加强宣传:对各类活动进行更广泛的宣传,确保学生了解所有可选的课后服务内容。

4. 收集反馈:定期收集学生对各类活动的反馈,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家长认可度

在课后服务教师的选择中,学校教职工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达到98.48%,显示出学校内部教师在课后服务中的重要性和信任度。校外培训老师的比例为59.09%,表明家长对校外资源的认可,但仍低于学校教职工。高校志愿者和家长志愿者各占21.21%,显示出家长和社区的参与程度较低。社区志愿者和退休老师的参与度极低,分别为3.03%和1.52%。

改进建议:

1.增强社区参与:考虑增加社区志愿者的招募和培训,以提升其参与感和服务能力。

2. 家长志愿者活动:可以通过组织更多的家长志愿者活动,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提升家长的参与比例。

3. 校外培训老师的整合:可以探索与校外培训机构的合作,形成更系统的课后服务模式,利用其专业资源来增强课后服务的多样性和质量。

4. 退休老师的利用:可以考虑建立退休老师的志愿者网络,发挥他们的经验和知识,提升课后服务的质量。

(三)改进方向

增加课后服务的种类(86.36%)是参与者最为关注的改进方向,显示出家长或学生对多样化服务的强烈需求。减少作业辅导,增加课后服务种类(81.82%)的比例同样较高,表明许多人希望课后服务不仅限于作业辅导,期待更多丰富的活动和选择。能够灵活调整课后服务的时间(46.97%)也受到了一定关注,说明时间安排的灵活性对家长和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因素。增加课后服务的场地(56.06%)的需求表明,现有的场地可能不足以满足参与者的需求,改善场地条件将有助于提升服务质量。可以有更多有责任心、有能力的老师(27.27%)的比例相对较低,虽然仍然是一个关注点,但相较于其他选项,其紧迫性似乎不如前述选项。

改进建议:

1. 针对学生对多样化课后服务的强烈需求,建议增加丰富的课后活动,如艺术、体育、科技等课程,以吸引更多参与者。

2. 评估现有的作业辅导内容,适当减少,转而增加其他类型的服务,以满足参与者的期望。

3. 提供灵活的时间安排,考虑不同家庭的需求,设定多样的服务时间。

4. 评估并改善课后服务的场地,确保空间足够并适合多种活动的开展。

5. 关注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感,以保证服务质量。

二、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课后服务持积极态度,认为其在提高学习成绩、培养特长以及增强学习热情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调查也揭示了一些潜在的改进空间,例如对课后服务内容的多样性和教师资源的充足性等方面的期望。基于这些发现,我们建议在未来的课后服务规划中,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反馈和需求,以提升整体服务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晓玲.当前学校课后服务提质增效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24,(3):33-37

[2] 王静,刘月霞,李晶. 新时代中小学课后服务的现实困境与突围路径[J]. 石家庄学院学报,2024,(26):153-160

[3] 张晓琴. 关于推动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和建议[J].发展论坛,2024.

[4] 谢静, 陈梦娇, 钱佳. 课后服务如何影响中小学生发展 [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3

[5] 詹菁祎. 优化课后服务,赋能“双减”提质增效[J]. 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