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三精制导:中职物流单证课有效学习的实施研究

作者

沈炜娜

杭州市萧山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311251

【内容提要】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即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也是事实课堂精准教学的重要保障。本课题探究在新课程背景下,采用课前、课中、课后三环精准制定物流单证导学的育人机制,学生在预知、感知、体验和实践中不断学习成长的过程。有效学习注重学生的主动认知,强调学习的过程高效,关注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知识成长与升华。对接物流单证职业标准,构建基于职场考核的多维评价体系;对接技能需求,培育适应大数据智慧物流的人才。

【关键词】 物流单证  有效学习

一、问题背景及意义

(一)现状描述与分析

执教中职高一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出口货物报关单》一课前,布置让同学们在UMU互动学习平台自学出口货物报关单缮制的相关内容。同学们大都能上交学习后的作业,但是39位同学中上交的35位同学绝大部分只粗略审题变上交课前练习,作业质量并不高,错误率很高。只有个别同学通过互动平台提问和交流,深度学习。固在课堂教学中,课前的自学过程并没有达到有效的铺垫过程,以至于教师期待值过高,课堂中原本知识点渗透过浅,同时加大课后作业的难度性,拉大本课学习的时间线。

(二)研究意义

1.倡导“自主探究”,提升课前自学效率。在课前自学阶段精心设计了三个关键环节:理解知识、检测知识、评价任务。这三个环节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有效地推动了学生的学习进度。在理解知识环节,学生初步掌握核心概念;检测知识环节则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自我检测学习效果;评价任务则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全面评估。这一系列环节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使他们能够明确自我认定结果。同时,教师也能够通过学生的完成情况,精准地认识学生课前的学习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有力依据。

2.增强“知识连接”,定位课中问题导向。在课前会深入分析学生的自学情况,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课堂知识传递过程的设计。通过对学生自学成果的细致研究,教师能够科学客观地确定课堂上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环节设置来确保知识的有效传递。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能精准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并设计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来突破这些难点。同时,对于学生在自学中暴露出的典型问题,教师也会在课堂上给予充分的关注和解答,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学习进度。

3.实现“前后融合”,设置课后精准拓展。会根据课前与课中学生的学习进阶情况,精心设计课后作业。这些作业不仅注重科学性,确保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相关,还强调巩固性,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教师还会充分考虑作业的拓展性,通过引入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鼓励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二、对核心概念的操作定义

三精制导  是指确立“以学定教、以教促学”为教学的原则,逐步建立并完善“课前—课中—课后”的“三段式”精准有效的全程导学教学模式,即课前阶段的预习检测精准定位学生的基本学情,从而精准预设课中阶段的环节和知识链接,最后精准巩固与拓展课后任务。

三、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透析教材内容,设计预习资料,提高学习自律性: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需要充分定位知识的重难点,确保教学有的放矢。在此基础上,设计科学合理的资料库至关重要,这些资料应既全面又精炼,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学生能够更加自主地开展预习和复习,从而增强自律学习的有效性,为深入掌握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2.设计简复案例,丰富教学环节,内化探究能力性:教师在备课时,会根据学生的课前预习统计情况,精心设计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梯度式题型。这些题型旨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逐步探索知识,既巩固了基础,又挑战了思维。通过精练固学的过程,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提升他们的内化吸收能力,确保学习效果稳步提升。

3.固拓变式作业,提升分层质量,增强内容延伸性:教师需正确把握每位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这是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他们会精心定好延伸作业的合理化安排,确保作业既具有挑战性又不至于让学生感到挫败。这样的作业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灵动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二)研究内容

1.课前:精问定标

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充分利用资源库的学习材料,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旨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同时,通过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数据反馈进行细致分析,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从而科学合理地设定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的设定不仅提高了课堂自学的质量和科学性,也为课堂教学组织的精确性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自学资源库中不仅包含了文字材料,还设计了丰富的图片和文案结合的内容,这使得资源库的内容更加生动、直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观看图片、阅读文案等多种方式获取信息,感受到学习信息数据的灵动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乐趣。

2.课中:精学定层

课中阶段的教学子目标聚焦于矫正知识偏颇,确保学生全面掌握并内化知识点,这一过程中,教学互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引入了物流单证软件平台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以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课堂上,教师紧密结合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同时参考课前学生在UMU互动学习平台上的反馈结果,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活动环节。例如,针对综合案例大题,教师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通过梳理案例结构、锁定信息分布等策略,有效解决了操作性强、但非教材直接重难点的实际问题,促进了学生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应用。

3.课后:精练定位

教师依据课堂学情进行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课后练习。将巩固式微课、测试任务发布在UMU互动学习平台,学生领取任务,通过巩固式微课复习巩固知识点,教师实时跟踪点评;测试任务可重复进行,帮助学生巩固内化知识。增加评价任务模块,注重过程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多维学习评价。

通过巩固式微课,呈现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视觉感,体验知识的直观性。借助微课可反复观看的优势,引领学生更有效的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的兴趣。通过推送分层任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愿望,学习拓展性资源,更科学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通过评价任务模块,摸牌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程度、学习感受等信息。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三维评价数据分析,对个别薄弱同学进行单独辅导,解答学生的知识盲点和疑惑点。通过线上评价的便利性,实时解疑答惑,借助线上交流的便利性,可及时掌握学习动态,制定下一阶段的课题内容。

四、“三精制导”有效学习的实践

(一)新旧更替,激发动机

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了一系列学习素材,并通过特定的渠道发布给学生。学生只需扫描教师提供的二维码,便能轻松获取这些丰富的学习资源,进而开始自主探究,努力完成本次课程的课前预习作业。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利用学习平台完成初阶检测,这一步骤不仅帮助他们初步了解了课程内容及缮制要求,还促使他们自我评估学习成效。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点及时呈现在学习平台上,为教师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学情反馈,同时也为同学间的互助学习创造了条件。

(二)任务引领,进阶提升

1.导案例,明思路

案例呈现,明“三定”,即定岗位、定职责、定内容。学生端接收任务,对案例中的细节、关键词做重点标记,明确企业任务要求。绘制思维导图,确定人物关系网(收货人、承运人),按货物流向构图。

2. 审规则,试操作

缮制内容和要求,根据课前初阶检测题以及疑难点的反馈,将出口货物报关单缮制要求测试中的错题进行记录、提问、纠正。根据所给任务情景规范掌握相关单证的缮制。

3. 复优化,固提升

系统评分、查看单证的填制内容。学生根据掌握知识与技能,对单证填制的内容进行记录总结,仔细聆听教师解析,对疑惑点提出问题并努力掌握正确答案。填制内容的竞速比武,限时完成单证的知识竞赛,评价、记录知识点。

4. 评内容,拓知识

课堂内容评价与总结,课后仿真制单作业布置。通过课后练习的巩固练习,进一步掌握单证的相关知识;完成课后任务评价表,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程度,为下一课的开展做好铺垫。

五、实施成效

在“三精制导”教学模式的引领下,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综合技能均实现了显著的提升。这一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使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在团队合作中,学生深刻体验到了合作的力量,这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促使他们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实现了由静态接受到动态参与的转变。在课前,学生能够自主预习,明确学习方向;课中,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深化理解;课后,他们则通过复习巩固,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这一高效衔接的学习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锻炼了他们的思维思辨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琼,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综述 [J].职业技术教育2009(22)

[2] 钟晓燕,欧伟强  数字经济背景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物流研究,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