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运用
闫重科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伊西哈拉镇中心小学842000
摘要:在现代教育中,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同时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语篇教学是重难点内容,语篇教学可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听说读写的能力。对此,教师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充分优势,将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三者有机融合,确保真正实现从过程到结果的全方位“深度融合”,以促进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高效性。对此,本文对信息化技术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运用展开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英语;信息技术:语篇教学
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强调,要推进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而且在提高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上也能起到积极作用。因此,语篇教学是帮助学生增强语言素养、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重要载体。然而,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十分有限,不利于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开展。基于此,教师应积极通过信息技术的加持还原语篇教学的魅力、发挥语篇教学的最大功效。
一、信息化技术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运用意义
(一)便于辅助理解情境
通过信息技术加持,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直观化的教学资源能以趣味性的方式呈现,图画信息、视频信息、动画资源都能以丰富的呈现方式点缀课堂,成为情境模拟和重现的重要载体,为学生传递丰富的信息,辅助学生的语言理解。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资源单一的现状,让英语教学因直观化手段的应用而变得更加简便易懂,使学生对情境的理解更加深刻。
(二)利于助力思维建构
思维是英语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技能中的重要要素。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帮助学生重构思维,能以更有逻辑性的资源引领,帮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归纳,进而实现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以此为基础,学生也能在思维能力的加持下习得更加丰富的学习技能,获得丰富的思维品质。在此过程中,知识便成为了学生认识和探索新知、应用新知表征事物和表达思想与情感的重要载体,思维能力在知识的灵活应用中被养成,且该过程能经历学生对知识的深度加工,知识教学和思维引领能实现相互促进的效果。
(三)提供实时效能检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从学生的反馈中获得信息,从而及时地调整教学节奏和引导方式,及时针对学生的学习难点选择和调整教学活动。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教师能让教学检测活动及时地在课堂教学中开展,随堂检测的应用和数据功能的展示,也能让教师对学生学习效能的检测更加精准,实时监测效果能作为学情反馈的重要导向性信息,协助教师更有目的性和精准性的施教。
二、信息化技术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运用策略
(一)提供图片辅助,模拟对话情境
小学阶段,学生思维能力发展阶段性的限制,导致学生在借助语境还原情境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图画或者动画辅助的方式,为学生还原语言情境,从而让图文并茂的方式了解语言语境,帮助学生还原语言对话发生的场景,从而为学生呈现真实的场景,为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语言应用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例如,在《My home》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本节中关于“找猫”时,小朋友 和妈妈之间的对话及其对应的场景直观的展现给学生。在教材中,静态的图画并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将这一场景还原成动画,让学生在动画观摩时,伴随着对话的开展,还原找猫的场景。在此过程中,动画的趣味还原和直观性展现,能为学生的对话感知和情境理解提供丰富的情感氛围,同时也为学生的语用环境的理解提供了重要的资源辅助。
(二)呈现思维导图,明确文章结构
英语语篇文本的阅读教学是教师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渠道。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以思维导图形式将文章的总体内容结构进行展示,并将语篇之中的重点内容以导图来进行思维串联,可以更好的启发学生思维,深化学生文本理解。对此,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托于信息技术中思维导图的直观性手段,为学生提供阅读导向性的资源,深化学生的阅读理解,为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辅助条件。
例如,在《Then and now》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story time”中,展现了古代、现代和未来的生活,并且分别是人们在饮食、建筑、动植物生长三个角度展开的描述。在本故事中,分别在三个角度中以现在为节点,展现了各个阶段的特点。对此,教师在本故事的呈现中,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现,以时间轴线分别展现三个主题的发展情况。以此方式,让学生的阅读逻辑思维变得更加清晰。
(三)提供共性范例,找寻语言规律
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才能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获得更加娴熟的技巧,才能让学生在语言的认识和理解中获得更高的成效,才能改变学生在传统语言学习中机械记忆的现状。对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即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效整合,让教学跨越时间、单元的界限,以自然拼读法等方式开展对新知的内化,让共性的学习资源辅助学生深化语言技巧,增强语言技能。
例如,在《 This is my new friend.》这一节内容教学中,关于人们职业的描述部分的语篇教学,教师可以从中渗透入语言教学的技巧,以资源拓展的形式帮助学生丰富学习和认知。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整合和回顾已有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动名词之间的变换关系,认识一些职业名词的变换。比如,司机drive和driver、act和actor、sing和singer、build和builder、teach和teacher等。在此类资源的整合呈现下,教师以图画辅助的方式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帮助学生学会借助直观图画回顾和复习已学单词。借助上述范例,认识构词法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认识一些职业单词的变换形式,为学生的构词法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对此,英语教师在贯彻落实《课标》的过程中,应将前沿性新技术应用到教学中,不断探索英语信息化教学的规律,帮助学生突破固有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能让丰富的教学资源走向英语课堂,从而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直观性的、趣味性的教学元素。对此,结合传统模式下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现状,教师可以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提供图片辅助、呈现思维导图、提供共性范例等措施,助力语篇教学,最终带动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小学英语教学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肖妍竹.信息技术在英语语篇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上旬),2023(12):40-42.
[2] 韦一. 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研究 [J]. 小学生(中旬刊), 2022, (09): 7-9.
[3] 李剑. 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运用 [J]. 中小学电教(教学), 2021, (07): 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