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构建高度文化自信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

作者

练福姬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金沙小学,福建 三明 365050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新一轮改革中,要能够关注学生文化自信素养的培育。文章从这个角度入手,对于当前小学语文文化自信缺失的问题进行探讨,指出要从内容整合、教学方法改善、教学评价体系重塑等多个角度,去构建新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体系。

关键词:文化自信;小学语文;语文课堂教学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最为基本最为深沉最为持久的力量。尤其是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多元化视角不断冲击,保持和弘扬本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而言,更应该将文化自信的理念融入进去,继而让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不断提升。

一、高度文化自信理念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高度文化自信理念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很有必要的:1小学阶段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性时期,通过语文课堂教学融入高度文化自信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的认同感,自豪感,自信心和自尊心;2小学语文教材中本来就有着大量中华文化元素,可能是古诗词,可能是成语故事,可能是历史典故,这些都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教师在实际语文教学期间,可以努力去挖掘对应文化资源,让学生去理解、去欣赏,继而对于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时代特点,将传统与现代关联起来,这样学生在新的场景可以更好地看待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3高度文化自信理念的融入,还有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学生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候,可以构建良好的道德品质培育、审美情趣培育、人文素养培育的环境,由此让正确的价值观念得以形成,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就是说,这是有利于个人全面发展的,还可以让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新公民。

二、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文化自信缺失的现状分析

对于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历程进行调研,发现文化自信缺失的问题是比较突出的,尤其是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西方文化的强势输入,会让部分小学生对于本土文化产生疏离感,缺乏足够的认同和自豪感。比如在一些语文课程上,教师可能会关注的是西方经典文学作品,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学生对于《论语》《诗经》等传统经典的了解处于有限的状态,往往不能感受到其中文化价值和智慧。另外,教材内容的单一化,也会导致文化自信处于缺失的状态。一些地方使用的语文教材会将知识点的传授作为焦点,缺乏对于学生文化熏陶和价值观的引导。再者,在教学方法方面存在不当之举,这可能会影响到学生文化自信素养的发展。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教学模式,可能让学生产生厌恶的情绪,难以激发他们对于文化的兴趣。比如,教师只是机械地讲解课文内容,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学生就难以从中领悟中华文化的精髓。最后一点,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点。在家庭中,家长过分追求孩子的学业成绩,忽视对于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孩子很容易形成片面的知识结构,缺乏对于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同时,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和价值观的传播,也可能对于学生产生诸多负面影响,让他们的文化自信处于被削弱的状态。

三、构建高度文化自信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一)选择文化自信方面的素材,与语文篇章进行整合

在小学语文教学优化期间,要选择文化自信方面的素材,与语文篇章进行整合,据此保证学生可以在语文课堂上接触到更多的文化自信的内容。在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姓氏歌》学习期间,教师就会高度重视文化自信方面素材的准备:1在讲解《姓氏歌》背景知识的时候,会引导学生去了解中国姓氏的起源与发展,其中会提到很多的姓氏,这些姓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可以结合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方式,让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姓氏背后的文化意义,继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比如在介绍张姓的时候,会讲述关于弓箭手张飞的故事,介绍李姓的时候,会讲述唐朝皇帝李世民的传奇经历。2教师会抓住《姓氏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儿歌本来就有着朗朗上口的特点,可以引导学生在熟悉内容之后,去欣赏音乐性和节奏感,鼓励他们尝试去创作,将自己的姓氏融入进去。在此期间,学生不仅仅找到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锻炼的机会,还可以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1]。

(二)引入感悟性交互性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于文化的认知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期间,《登鹳雀楼》属于经典的古诗文,其描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也将深刻的哲理蕴含其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此有着深刻的感知,在教学中教师会引入感悟性交互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感悟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详细来讲述,在教学期间,教师会将关注点放在:1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到诗中的世界。描述的是诗人登高远眺的场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将图片素材、视频素材融入进去,继而展示相关的自然风光,让学生仿佛进入到对应情境中去,继而感受当时的心境。2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角色,结合角色的视角,去解读对应诗句。作为诗人,学生可以表达自己对于自然美景的感慨,作为游客学生可以描述自己在旅途中看到的东西以及产生的感悟。作为工作人员,可以从日常工作的角度谈一谈,自己的感悟,宣泄一下自己的感情。在这样的角色扮演的活动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激发,还可以让他们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体验诗歌的魅力。3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练习。在学习了《登鹳雀楼》之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经历或想象,写一首关于登高望远的小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将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融入到作品中。通过创作实践,学生不仅能够巩固对原文的理解,还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2]。

(三)在小学语文学习活动评价中,融入文化自信的指标

在小学语文学习活动开展期间,往往需要对于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此时可以尝试将文化自信的指标融入进去,由此促进学生不断去认识中华文化,去热爱中华文化。从这个角度来看,需要关注的有:1通过设计多样性的评价方式,考查学生文化自信的水平。可以利用传统笔试和口试的方式之外,还可以将项目式学习法、研究报告法、创意作品法融入进去,在实践中让学生展示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自己对于传统文化元素的使用能力。这样的评价,可以检验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激发他们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成长。2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融合起来。在评价期间,要关注学生最终的成果,还需要重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何。比如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在文化主题探讨中的积极性、在团队合作项目中的协作精神。这些方面的评价,有利于了解学生的文化自信程度,还可以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2]。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形成高度文化自信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体系,就必须能够正确理解高度文化自信理念融入语文的必要性,再者从语文教学内容整合、语文融合教学模式、语文教学评价系统优化等角度去进行改革,继而保证语文学科的育人效益可以不断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吴桂梅. 厚植传统文化根基 筑牢文化自信之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文化自信[J]. 新西部, 2024, (08): 16-20.

[2]陈丛岚. 文化自信视域下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 38 (04): 1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