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鸢尾花》艺术作品分析

作者

龙倩

贵州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研究生 550000

摘 要:在西方美术史上,梵高在艺术领域的地位是无法被取代的,他短暂而传奇的一生也给印象派绘画留下了诸多神秘的色彩。其中《鸢尾花》作为梵高在圣雷米精神病院治疗期间的创作之一,展现了梵高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下面我们从梵高的创作背景、色彩技法、构图造型,价值等方面来对梵高的《鸢尾花》全面了解一下。

关键词:梵高;《鸢尾花》;色彩;风格;价值

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art, Van Gogh's position in the field of art cannot be replaced, and his short and legendary life has also left many mysterious colors on Impressionist painting. Among them, "Iris", as one of Van Gogh's creations during his treatment at the Saint-Rémy Psychiatric Hospital, shows Van Gogh's unique artistic style and profound emotional expression. Let's take a comprehensive look at Van Gogh's "Iris" from the aspects of Van Gogh's creative background, color techniques, composition and modeling, and value.

Key words:Van Gogh, Iris, color, style, value

一、《鸢尾花》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一)《鸢尾花》的作者

《鸢尾花》的作者是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出生于1853年3月30日,逝世于1890年7月29日。《鸢尾花》是他的传世作品之一,这幅作品具有崇高的艺术价值。另外,他的《星月夜》、自画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作品对后世的艺术发展均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梵高早年曾做过职员、商行经纪人和矿区传教士,后投身于绘画。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这些经历对他的画风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鸢尾花》的创作背景

《鸢尾花》创作于1889年5月,当时梵高住在法国圣雷米(Saint-Rémy)的一间精神病院。这幅作品被视为梵高在“圣雷米时期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以其丰富的色彩、细致的线条和强烈的律动感而著称,作品现如今收藏在美国加州保罗盖兹美术馆。

在这段时期他的精神处于幽闭状态,另外,他与好友保罗·高更也发生了较为激烈的冲突,并割下了自己的左耳,导致精神一度陷入癫狂。正是在这样的状态下,梵高被送进了位于普罗旺斯圣雷米的一所精神疗养院中。在治疗的这段时间里,梵高创作了一系列花卉系列的油画,其中包括“鸢尾花”。这件作品不仅展现了梵高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他当时的心理状态。画作中的鸢尾花被赋予了精彩的形象与色彩以及永恒的生命力,不仅体现了梵高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了梵高内心的孤独、不安、挣扎。

二、《鸢尾花》的艺术特色

(一)构图与色彩

《鸢尾花》整体构图:画面呈现倒品字形的构图,三个紫鸢尾花群形成有分有合的群落,似连非连。这种构图形式给观者带来一种动态和节奏感。

在三丛紫鸢尾花中,只有一朵白色的鸢尾花,这种单一与群体的对比,增加了画面的焦点和层次感。

色彩:画面色彩丰富,线条细致而多变。左边的白花与最右方的浅蓝花相呼应,形成了一种和谐的色彩搭配。

梵高用深蓝色勾勒出鸢尾花形状,给人一种插画的感觉。同时,他还运用了形状之间的对比,如花朵与叶子的s形状对比,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感。

构图细节:画面上的鸢尾花没有一个整齐的生长方向,每朵花都有着自己的姿态,呈现出一种近似于挣扎的姿态。这种构图形式传达了梵高内心的挣扎和不安。

白色的鸢尾花孤单地悄然独开,与盛开的蓝紫色鸢尾花和后面的万寿菊保持一段距离,显得孤寂而又带有避世的意味。这种构图手法明显受到高更的影响,但同时又增加了画面的醒目度和情感深度。

色彩平衡:暖色和冷色在画面中达到了令人愉快的平衡。暖色包括前景和背景中的红色、橙色和黄色,而冷色则体现在淡绿色和浓蓝色的鸢尾花下。

梵高还巧妙地运用了互补色,如橙色和蓝色、红色和绿色,在色轮上相互对立的颜色在画面中配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丰富的色彩层次。

梵高在作品中运用强烈的色彩,赋予所描绘的对象极其强烈的个性特征。在形与色的处理上,他运用夸张和简化的手法,削弱传统绘画中的光影因素,有意识地强化色彩的表现力[5]。以上是对梵高《鸢尾花》的构图形式通过整体构图、色彩、及色彩平衡等多个方面的展开分析,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情感内涵。

(二)笔触与线条

梵高《鸢尾花》的笔触感和线条感是这幅画作中极为重要的艺术表现元素。以下是对其笔触感和线条感的详细分析:

笔触感:粗犷而有力,《鸢尾花》中运用了浓烈的色彩和粗犷的笔触,将鸢尾花的形态和色彩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笔触如同他内心的激情与挣扎,直接并且强烈地传达给观者。

情感丰富:梵高的笔触不仅是技法的展示,更是情感的表达。在《鸢尾花》中,每一笔都充满了他的主观思想,使得画面更具有生命力。

变化多样:梵高的笔触变化多样,时而厚重,时而轻盈,时而粗犷,时而细腻。这种变化不仅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也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有趣。

线条感:流畅而有力:梵高在《鸢尾花》中运用的线条流畅而有力,既能够准确地勾勒出鸢尾花的形态,又能够表现出其独特的质感和生命力。

对比强烈:梵高在画面中巧妙地运用了线条的粗细、曲直和疏密对比,使得画面中的鸢尾花既具有平面感又具有立体感。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画面的视觉效果,也使得画面更加具有张力和冲击力。

情感表达:线条作为梵高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在《鸢尾花》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通注重表现所描绘的对象的内在意味,从而使作品具有更为丰富的精神内涵。他艺术创造对后来的野兽派和表现主义影响很大。粗狂的线条的运用,将内心的挣扎、痛苦和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得画面充满了情感的力量。

三、《鸢尾花》的价值

(一)艺术价值

梵高《鸢尾花》的艺术价值在于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对后世艺术的深远影响。

从艺术风格上来看,《鸢尾花》这幅作品展现了梵高其独特的后印象派风格。浓烈的色彩和粗犷的笔触将鸢尾花的形态和色彩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深刻地传达了梵高内心的情感和思考。通过欣赏这幅作品,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梵高对自然生命的热爱,以及对艺术自由的崇高追求。

从情感表达上来看,《鸢尾花》是梵高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他通过鸢尾花这一题材,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挣扎、痛苦和渴望。画面中的鸢尾花虽然美丽,但却充满了孤独和忧伤。这种情感表达不仅使得画面更加具有感染力,更能够引发观者的共鸣和思考。通过《鸢尾花》,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梵高的内心世界和创作理念。

从对后世艺术的影响上来看,它不仅影响了当时的艺术界,更是对后世的艺术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梵高的这种独特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对后面的艺术家有着强烈的艺术启发,推动了艺术的创新发展。同时,这幅作品也成为了后印象派艺术的著名代表作品之一,对现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经济价值

梵高的《鸢尾花》经济价值显著,这主要体现在其高昂的拍卖价格和作为艺术品投资的价值上。以下是对其经济价值的详细分析:

拍卖价值:1988年11月11日,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鸢尾花》以5390万美元的天价而卖出,这一价格震惊了艺术界,换算成人民币,这大约相当于3.8亿元。这也使得《鸢尾花》成为了当时最昂贵的画作之一,同时这一纪录也保持了相当长的时间。梵高的其他作品,如《向日葵》和《加歇医生的肖像》等作品,都以高价售出,进一步证明了梵高作品的经济价值。

艺术品投资价值:梵高的作品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备受投资者青睐。作为后印象派的代表人物,梵高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长期来看,梵高作品的价格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趋势。这得益于梵高作品在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其在艺术市场中的稀缺性。

对遗产和后世的影响:梵高的遗产在提奥去世后由乔安娜·邦格继承,她通过运营使得梵高兄弟的艺术品在20年间增值了10倍,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梵高作品的经济潜力,这件作品作品不仅在经济上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回报,也为后世的艺术创作和艺术品市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总之,梵高《鸢尾花》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其高昂的拍卖价格和作为艺术品投资的价值上。梵高的作品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投资者热爱青睐,并且长期保持着稳定的增长的趋势,这对于艺术品投资者来说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投资选择。

参考文献

[1]蒋跃.《绘画形式语言研究》[M].安徽:安徽美术出版社,2009.

[1]王树良,张玉花.外国美术史: 白金版[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

[2]李艳青.中西方美术史中的风格学发展研究[J].艺术科技,2019,32(01):63.

[3]熊胜利.重读后印象派[J].贺州学院学报,2009,25(02):66-68.

[4]陈栎阳.梵高绘画作品中的色彩心理[J].大众文艺,2014,(07):73-74.

[5]安丽.论梵高绘画作品中的艺术风格[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4):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