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幼儿区域活动中合作能力的有效策略探索
李蔓欣
南部战区海军机关第三幼儿园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提升幼儿区域活动中合作能力的有效策略。首先强调培养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重要性,指出幼儿合作能力对其未来的社会融入和职场表现有着重要作用,能够提升学习效果。然后分析区域活动中幼儿合作的表现特征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如自我中心、合作意识弱、合作技巧缺少。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策略:一是强化家园合作,通过家校沟通平台和共同实践活动,转变幼儿社交心态;二是深化实践探索,通过树立合作榜样和提供合作机会,引导幼儿在实践中增强合作意识;三是教授合作技巧,通过组织课堂活动和融入竞赛模式,使幼儿掌握合作方法,体验合作乐趣;四是营造积极氛围,采用积极的情感交流和平等的态度指导幼儿,激发幼儿自主合作的积极性。这些策略旨在为幼儿提供一个有利于合作能力培养的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合作
1 培养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重要性
当幼儿具备了合作能力后,他们能更清晰地认识自我,在参与集体活动时能够准确地找到自己的定位,从而充分发挥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实现个人与团队的互补,共同达成团队目标。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幼儿未来融入社会和职场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优秀的合作能力是现代社会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项素质。幼儿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可以学会借鉴他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1]。这种合作能力的培养将为幼儿未来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幼儿教师在区域活动中传授合作学习的理念和方法,也有助于提升幼儿的学习质量和效果。合作还能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促进他们与其他幼儿的友好交往,提高他们参与区域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表现特征及其挑战
在幼儿的成长历程中,他们的身心经历了显著的转变,并日益展现出与同伴交往的渴望。然而,受幼儿个体差异和教师引导策略的影响,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实际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存在一系列待解决的问题。
2.1 自我中心倾向明显
当前,许多幼儿成长于独生子女家庭,在家庭环境中,他们的需求往往能得到即时满足。这种长期的宠溺环境导致幼儿在与人交往时,容易表现出自我中心的行为模式,这种倾向在区域活动中尤为突出,阻碍了幼儿合作能力的提升。
2.2合作意识薄弱
在区域活动的观察中,我们发现部分幼儿在特定领域,如美工区和建构区,能够独立完成任务并展现出优秀作品。然而,在小组合作或游戏环节,他们却缺乏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意愿,将自己封闭在独立的空间内,这种表现直接影响了幼儿合作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2.3合作技巧欠缺
虽然有些幼儿愿意参与课堂活动,乐于分享见解,并愿意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但在实际沟通过程中,他们往往缺乏有效的协调与沟通技巧。这些幼儿可能会因言语冲突或不会协商而与他人产生矛盾[2]。当遇到问题时,他们倾向于采取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问题,这反映出他们在合作方法上的不足。
针对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表现出的这些问题,若不及时引导,将严重阻碍幼儿合作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需结合教学实际,拓宽教学视野,充分利用区域活动这一平台,引导幼儿转变不良行为模式,提升合作能力,进而促进区域教学效率的提升。
3 优化区域活动以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策略
鉴于当前幼儿园区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式并密切关注幼儿的成长变得至关重要。为实现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核心目标,积极构建适宜的合作环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结合区域活动中幼儿的具体表现,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3.1 强化家园合作,促进社交心态转变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与家长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两大重要引导者。为改变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交心态,提升幼儿的学习积极性,确保教学效果,加强家园合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家园双方的紧密配合与协作,共同推动幼儿社交状态的转变,为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提升合作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而言,教师可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如微信群或QQ群,向家长传授育儿知识和方法。同时,结合幼儿成长需求,教师应营造积极的氛围环境,使幼儿在幼儿园中学习基础知识,并在家庭实践中学会协商、分享、学习和合作。例如,教师可组织幼儿与家长共同完成家务任务,如整理房间等,以此转变幼儿的心态。在遇到问题时,家长可及时与教师沟通,分享育儿心得。此外,家长还可带领幼儿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观察自然现象或参观工程项目,让幼儿亲身感受合作的力量。最后,教师需根据幼儿的活动表现给予具体指导,帮助幼儿克服不良心态,为参与区域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3.2深化实践探索,强化合作意识
实践是提升教学效率的关键驱动力。在区域活动的引导过程中,教师应紧密结合幼儿的实际表现,通过树立合作榜样、提供合作机会等多种途径,引导幼儿在实践中提升自我素养,进而全面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师应充分利用区域活动的实际情境,为幼儿树立合作的典范。幼儿的行为模式往往通过模仿形成,他们的模仿对象不仅限于家长和教师,还包括班级中的同伴。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敏锐捕捉那些表现出色、积极合作的幼儿,给予他们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并引导其他幼儿观察和学习这些优秀行为,从而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模仿素材。
例如,在搭建大型立交桥模型的活动中,当发现某位幼儿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和合作精神,主动帮助遇到困难的小伙伴,积极为小组成员挑选材料时,教师应立即给予正面反馈,强调合作的重要性,并鼓励其他幼儿向他学习。在这种榜样力量的引领下,该幼儿会更加积极地参与活动,同时激发班级中其他幼儿的合作意愿。
3.3教授合作技巧,体验合作愉悦
在区域活动中,仅仅营造合作的氛围是远远不够的,若幼儿缺乏合作的技巧和方法,教学引导便难以深入。因此,教师应积极组织幼儿参与课堂,传授合作探究的技巧,使幼儿能够真正体会到合作的乐趣,并在今后的学习和探究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活动。
例如,在积木搭建游戏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探索,并在小组内协商确定合作的方法。当材料不足时,教师应教导幼儿学会相互谦让,轮流使用或共同使用材料以完成任务。当小组内有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鼓励其他幼儿主动提供帮助,并对帮助他人的幼儿给予肯定和鼓励,如点头、竖起大拇指或使用奖励性的表情等,以此提高幼儿合作的积极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融入竞赛模式,引导幼儿在小组内互相补充、互相帮助。以“蜘蛛爬”游戏为例,该游戏需要四个人分工合作移动轮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探索不同的分工方式,如前面拉、中间站、后面推等,并通过轮流更换位置来确定最高效的合作方式。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还需提醒幼儿注意安全,确保游戏既快速又稳定地进行[3]。其他幼儿可以观察示范小组的操作,并争相探讨合作策略,从而在讨论、模仿和练习中获得良好的体验。
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自主选择和分析,探究在系列区域活动中融入合作引导的有效策略。这不仅能让幼儿在实践中逐渐掌握合作的方法,还能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合作的乐趣和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瑛.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策略研究[J].教师, 2023(9):81-83.DOI:10.3969/j.issn.1674-120X.2023.09.027.
[2]赖素华.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组织策略研究[J].互动软件, 2023(3):394-396.DOI:10.12277/j.issn.1672-7924.2022.03.132.
[3]冯晓丽."区"动童心 "域"见美好——区域自主游戏的探索与实践[C]//广东教育学会2023年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