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豫皖苏区廉洁自律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径与时代启示
叶玲
黄冈师范学院
摘要:鄂豫皖苏区党组织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教育工作,注重形成廉荣贪耻的社会风尚、正确处理情与法的关系、制定廉政法律法规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发展阶段,传承好鄂豫皖苏区廉洁自律教育工作的宝贵经验,建设廉洁文化必须坚持五个结合。
关键词:鄂豫皖苏区 廉洁自律 路径 启示
鄂豫皖苏区党组织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教育工作,这主要是基于革命斗争实践的客观需要,一是维护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的本色需要,二是鄂豫皖苏区走出困境、度过难关的现实需要。
一、鄂豫皖苏区廉洁自律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径
(一)崇尚廉荣贪耻的社会风尚
为了形成廉荣贪耻的社会风尚,鄂豫皖苏区党组织把腐化现象、官僚作风作为加强廉洁自律工作的主要问题来抓,构建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的工作机制。把反对腐化现象、克服官僚作风作为加强各级各类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反对腐化现象、克服官僚作风作为制定廉洁自律制度的主要条款,把反对腐化现象、克服官僚作风作为开展党内监督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监督的重要方面。《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通知第五号——关于建立工农监察委员会》的通知规定:“如果是个人腐化、官僚,则告诉同级苏维埃淘汰;如果是整个苏维埃官僚、腐化,则报告上级监委会和上级苏维埃来整个改造。”鄂豫皖苏区党组织与政权机关要求党员干部带头过艰苦朴素的生活,执行最低生活标准,1931年5月16日发布《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通知第二号》,做出为节约粮食各机关日吃稀饭一顿的决定,1931年5月17日发布《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通知第三号》,进一步强化党和苏维埃机关每日两顿稀饭的政治意义;同时,鄂豫皖苏区党组织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参加秋收秋耕运动,武装保护秋收成果,带头收集废物废纸以供自造纸张,带头收集粮食与柴草,以扩大红军,党员、团员间应当实行革命竞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斗争精神。李先念把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人生座右铭,经常说“要与别人比革命工作的多少和艰苦性,不与别人计较享受的优劣,更不允许贪污腐化”。
(二)正确处理情与法的关系
鄂豫皖苏区有许多大义灭亲的故事广为传颂。在湖北黄麻地区,早在大革命时期,共产党员王秀松对其父亲王建禄的反动活动深恶痛绝,出于父子关系,他曾多次对父亲晓以大义,劝其改邪归正。但其父亲不但没有悔改,反而变本加厉,当了敌军“清乡团”的团总,为敌军通风送信,到处残害人民群众和党员同志,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利益,王秀松带领几名游击队员,在家中亲自处决了自己的父亲。他这一大义灭亲的行为,大大鼓舞了当地群众的斗争情绪。群众编了一首歌谣称颂他:“共产党员王秀松,一颗红心似火红;率队革除恶霸父,为的人民不受穷。”①王树声在领导农会搞土地改革时曾讲,“要革命,就不能讲亲戚情面”。丁枕鱼是王树声的嫡亲舅爹,是当时麻城县乘马岗区大河铺罗家河村的大土豪,有良田七八百亩,房屋几十套,雇用的长工短工众多,全乡大部分农民都是他的佃户,他仗着有钱有势,为非作歹,恶贯满盈,反对农会。王树声为了广大农民的利益,按照农会的要求,亲自处置了嫡亲舅爹丁枕鱼。农会的要求就是广大农民利益的体现,一经确定下来,就是人人要遵守的制度。王树声处死嫡亲舅爹丁枕鱼的故事,坚决维护了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是对我们进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教育的极好素材。
在河南商城地区(今安徽省金寨县),周维炯大义灭亲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颂。周维炯是河南商城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红军第十一军第32师师长,是豫东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他的亲舅漆自州是河南省一个厅的处长,当时有人检举他与当地土豪劣绅狼狈为奸,谋害红军家属。周维炯得知后,极为气愤,将漆自州扣押起来,漆自州夫人拿出一些银元,鼓动30多个亲邻向周维炯求情保释漆自州,周维炯说:“你们都是我的父老兄弟,但舅舅漆自州是革命的敌人,他写信叫国民党派兵来打我们,杀我们父老兄弟,这样的人不能保”,当即将漆自州镇压。有人编歌赞道:“外甥作官,舅舅问斩。大义灭亲,只有共产。”据《历史的回顾》一书中徐向前元帅的回忆,他亲自写证明为被错杀的周维炯平反,后经组织决定周维炯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王秀松、王树声、周维炯大义灭亲的行为与现实中有些领导干部为亲戚谋取不当利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从我做起,以身作则,率先示范,管住自己的亲人,给我们留下了优秀的红色家教家风,是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优秀的红色基因。因此,传承好鄂豫皖苏区廉洁自律工作的重要经验,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管好自己和家人,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的必然要求。
(三)制定廉政法律法规
鄂豫皖苏区创造性地把法制建设引入反腐倡廉领域,制定廉政法律法规。根据《鄂豫皖区苏维埃政府工农委员会监察条例》,在财经纪律要求上,各县须有精确的预算,鄂豫皖机关各办事处每月账簿必须交财政委员会审查,再交工农监察委员会审定,各工作人员每人每月用品的开支为一元五角,不得随便在公项下开支,如有此种弊病发生,呈请监察委员会查办。同时还颁布出台了《鄂豫皖区革命法庭暂行条例》,初步将反腐斗争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关于鄂豫皖苏区的后勤工作,特别注重党的领导,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当时管钱的不管账,无法作弊贪污”“当时在部队中听不到贪污这个名词”。1931年8月鄂豫皖区人民委员会布告第十二号《实行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财经政策运动周》规定:“苏维埃政府特郑重的向广大工农群众宣告,政府、革命团体的东西你们应该清查,你们看见哪个有腐化舞弊、肥私为己的情形,应随时报告监查委员会或革命法庭,......各政府机关、各革命团体特别要举行节省运动,.....绝对反对浪费金钱。”②这些廉政建设法规的推行,为鄂豫皖苏区廉洁自律建设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纪法保证。
二、鄂豫皖苏区廉洁自律教育工作的时代启示
传承好鄂豫皖苏区廉洁自律教育工作的宝贵经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抓好廉洁文化建设工作,必须坚持五个结合。
一是坚持反腐败与防腐败相结合。好比治病与防病,反腐败似治病,防腐败似防病。从广义上看,防腐败是反腐败的应有之义,如同夏天防暑、冬天防寒一样,腐败要反也要防。从狭义上看,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一是在发生的时间顺序上不同,反腐败主要发生在腐败现象或行为出现之后,防腐败主要发生在腐败现象行为出现之前;二是在使用的手段上不同,反腐败主要通过举报、破案、纠风、惩治多手段进行,防腐败是多管齐下,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手段,多层次、多渠道地进行。同时二者又具有互补性,在防腐败的基础上进行反腐败,在反腐败的同时立足于防腐败,结合起来相得益彰。腐败与反腐败存在着“时间差”,从腐败现象来说,某种腐败现象从萌芽滋生到形成不正之风再到对其进行坚决打击,一般都存在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就腐败分子来说,从涉足腐败到造成损失再到丑行暴露、受到惩处,一般也有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这就必然决定了反腐败与防腐败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防线出现漏洞或被突破的情况下,必须对既成事实严反严打,与此同时,又要通过严加防范,尽可能地减少腐败的既成事实。总之,坚决惩治与有效预防腐败,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
二是坚持预防思想源头和预防体制源头相结合。预防腐败关键是要解决好腐败的源头问题,就是清除腐败的病原体问题。新时代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一个重大突破与创新就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腐败的源头就是指导致腐败滋生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既有不同社会、各个时代的普遍性,又有我国社会、改革开放时期的特殊性;既有腐败现象之外的因素,又有腐败现象自身的因素。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形成“综合症”,产生连锁互动反映,往往一种腐败诱发滋生另一种腐败。腐败的源头从根本上讲有两大源头,一是思想源头,一是体制源头。解决思想源头,使人不想腐败,解决体制源头,使人不能腐败、不敢腐败。大量事实表明,要防止腐败发生,仅仅停留在思想层面是不够的,如果体制存在漏洞、打击不力,想腐败的人就能实现腐败与逃避打击,那么腐败现象就难以遏制,为此,就要在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在强化震慑上下功夫,使其腐败动机不能转化为腐败行为。
三是坚持实体性制度、程序性制度和保障性制度相结合。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部署坚决惩治腐败时强调指出,要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三个更加注重”充分彰显了制度的地位与功能。为此,深入推进开展反腐败斗争,必须把实体性制度、程序性制度和保障性制度结合起来。实体性制度解决的是做什么的问题,即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程序性制度解决的是怎么做的问题,即做的方法和步骤;保障性制度解决的是制度及其运行条件的问题,即如果违规怎么处置。新时代以来党在反腐败的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从制度的供给与需求平衡角度看,实体性制度不少,而程序性制度与保障性制度不够;概念化的制度多,操作性的制度少;单一的制度多,相互配套的制度少。因此,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在制度建设上要着重解决制度的系统性、操作性与协同性。
四是坚持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相结合。从主体对客体实行监督的整个过程或时间上看,无论是什么监督,可以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三个阶段,把三个阶段的监督结合起来,可以降低反腐败的成本。搞好事前监督,可以预防可能将要发生的错误行为或失误,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以减轻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的工作压力;搞好事中监督,可以通过对存在偏差的纠正有效地抑制事态的恶化,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为事后监督奠定良好的基础;搞好事后监督,可以有效地监督和处置监督客体在工作中的违法乱纪行为,总结经验教训,警示教育后人,维护制度权威,使以后开展的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不重蹈覆辙。在监督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好这三种监督形式各自的功能,做到尽其所能,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建立健全事前监督的预防机制、事中监督的制约机制、事后监督的惩戒机制,从而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带来的腐败问题。
五是坚持权力制约与权力监督相结合。为防止公共权力异化,一方面要加强权力制约,另一方面要加强权力监督。在权力系统内部应加强权力制约,以权力制约权力,实现权力基本均衡。为此,要对于过于集中的权力,从决策、执行、监督三个方面实施相对平等的分解,构建能够相互制约的权力平衡构架体系,被分解的权力应由相对独立的不同权力主体掌控;缺乏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异化乃至腐败。在权力系统之间应加强权力监督。领导干部是人民公仆,他们手中掌握的权力是人民授予的,其一言一行必须受到党和人民监督。为此,要建立健全包括党内监督、国家专门机关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的全方位的权力监督网络,公开领导干部财产收入与增加情况;同时要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逐步探索办事权限、办事依据、办事过程、办事结果公开的制度和办法,努力实现权力运行的“阳光作业”,让权力在阳光下真正为人民群众服务,没有权力运行的公开,就没有权力运行的监督。
注释:
①郭家齐主编:《红安县革命史》,第131页,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②《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编委会编:《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二册),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470页
课题名称:鄂豫皖苏区党的自我革命路径与经验研究(202318204);“卾豫皖苏区党建经验及当代传承研究”(22D120)
作者简介:叶玲,女,湖北黄冈人,1967年12月生,黄冈师范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情报、红色文化史料整理研究,电话:1897273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