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Rural Education

回流焊工艺中常见缺陷及其防止措施

作者

张力文

中国船舶七五零试验场云南省昆明市 650200

摘要:零件的微型化,以及产品的多功能,促使了高密度、立体的装配设计。其特征是焊接点密度增加,焊接点尺寸减小,焊接点间距减小。在电子产品中,焊接缺陷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文章对回流焊工艺中的一些常见缺陷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IC元件芯吸;回流焊;锡珠;桥连

引言:

在电子元器件朝着无铅化、小型化、高密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回流焊工艺已成为制约器件直接加工效率的重要因素。回流焊时,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有脱焊、焊点、不润湿和润湿不良、IC元件芯吸、残渣等。对回流焊工艺中常见的一些焊接缺陷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缺陷提出了改进措施。

一、回流焊工艺中常见缺陷及其防止措施

回流焊是用焊膏把许多表面贴装的电子元器件与接触面连在一起,再经过一定的温度控制,使其熔融,从而达到永久性的粘接。在SMT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回流焊接装置是回流焊接,而回流焊接是SMT生产过程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

(一)锡珠

锡珠与焊接球相似,但是较大,其直径为0.2mm~0.4mm,他们通常是在两个边,或者是在长方形的晶片上,或者是在狭小的间隔管脚。在焊接时会产生锡珠,经回流焊后,如果由于SMD设备的原因,焊膏从焊盘上脱落,或者是压印得太多,就很容易在零件的边缘或底面上形成锡珠。锡珠不但会影响PCBA的外观,而且会给PCBA的生产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一旦脱落极易引起管脚短路,从而降低了电子器件的质量。锡珠还会引起电路的不正常运转,其发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锡珠的位置与尺寸,靠近电阻的锡球对线路的影响较小,靠近电容或电感的锡球则对线路的影响较大。一般情况下,焊剂的残余并不会引起线路的不正常运转,但焊珠的生成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较大,假定焊盘两端之间的距离为0.8mm,焊珠直径为0.3mm,两个焊盘之间的等效距离为0.5mm,从而降低了PCB表面的绝缘值。

1.阻焊膜

不同的阻焊膜形式会对焊接微粒的形成产生不同的影响。非平滑的锡阻焊膜倾向于形成较少的熔滴,这是由于它能使锡片有一个固定的支撑点,因此降低了它的浸润和扩散。由于在液体状态下,焊接材料更易分散,因此平滑的焊接阻焊膜倾向于形成较多的焊接微粒。

2.焊膏金属含量

焊膏中的金属含量在88%~92%之间,体积其含量在50%左右。当合金粉末与助熔剂的配比不合适时,助熔剂过多时,易形成锡珠。在合金粉体融化过程中,由于“毛细现象”,助焊剂先从基体两侧的槽口向中部扩散,直到两个端部的助焊剂在中部会聚为止。在此过程中,过多的助熔剂会随著少量的微细合金微粒而移动,并会在元件与印刷电路板的缝隙间沉淀,最后熔成一条锡线。在冷却时,合金会因表面张力而产生收缩,并在组件的侧面形成锡球[1]。

3.防治措施

焊膏过多是导致焊珠形成的重要因素,所以,在焊接端部两端之间,模板的大小应该保持一致,或者减小大约10%左右,以降低端部两边的焊膏过多;另外,模版也不能太厚,不然会导致焊膏沉淀太多,极易形成熔点;印版压力太高或印版变形太大都会引起焊膏漏印或印错,同时还会产生焊珠,因此,最好的办法是改变模板孔的形状。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可使锡珠含量降低90%。

(二)不润湿和润湿不良

1.产生原因:

(1)焊盘或引脚表面镀层被氧化,且有一层氧化物阻止了焊接材料与镀层的接触

(2)镀膜不够厚或处理不好,在装配时极易损坏;

(3)没有达到适当的焊点温度。相对于Pb型无铅焊锡,一般无铅焊锡合金熔点高,润湿性差,需在更高的温度下才能保证焊接质量。

(4)加热温度太低,或者熔剂的活性太差,导致熔剂无法有效地清除焊盘和弓脚表面的氧化膜;

(5)另外,在电镀过程中,焊料和镀层的不匹配也会造成浸润不良的现象;

(6)由于0201、01005两种元件的大量应用,使得印刷锡膏的用量越来越少,锡膏中的助焊剂很快就会在原有的温度曲线上挥发,从而影响到锡膏的润湿性能。

(7)沾染了焊锡或焊剂。

2.防止措施:

(1)按照所需存放的板件和元件,不得使用劣质的焊料;

(2)选择符合镀膜质量要求的片材;通常,要求最少5μm的涂层,以确保该材料在12个月内不失效;

(3)在焊接之前,必须在黄铜表面涂上1~|3μm厚的涂层,不然黄铜中所含的锌会对其焊接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

(4)对工艺参数进行合理设定,适当升高预热或焊接温度,并确保有充足的焊接时间;

(5)在氮保护的条件下,可以显著地提高多种钎料的浸润性能;

(6)在对0201、01005进行焊接时,对原来的工艺参数进行调整,使预热变慢:对曲线的爬伸倾斜度进行调整,对焊膏的印制进行调整[2]。

(三)回流焊接后黑焊盘

黑焊盘是指焊点表面镀有较好的镍镀层,但其下面的镍层已经变质,形成了一种脆性黑质,主要是由Ni的氧化物组成,严重影响了其可靠性。

1.产生原因:黑盘主要是由镍的氧化物构成,并且黑盘表面的P含量比普通Ni表面要高得多,表明黑盘主要是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出现的。

(1)由于在进行金的浸出时,Ni的氧化速率高于金的沉积速率,因此所生成的镍的氧化物被金层所覆盖,因此,形成了表面金层具有良好的形貌,但实际的镍层已经变质的现象;

(2)镀金的原子间存在较大的空隙,使镀金之下的镍层有可能继续被氧化。在GalvanicEffect的影响下,镍层将持续退化。

2.尚未有任何实际的有效预防措施的报告,但是可以改进如下:

(1)缩短镍的槽龄,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检查,将磷含量控制在7%以内,随着镍槽的使用寿命的延长,其磷含量将会增大,进而加速镍的氧化;

(2)所述镍的层厚至少4μm,从而能够使所述镍的层板较平;镀金的厚度不宜大于0.1μm,因为太厚的镀金会造成焊点脆化;

(3)焊前的烤盘并不能很好地提高焊接质量。在焊接前已形成了黑色的焊点,过热则会对镀层造成破坏;

在浸出液中添加还原剂,可获得一种半替代性、半还原性的复合型金镀层,但其成本将增加2.5倍。

(四)不共面脱焊

1.产生原因:

(1)所述部件插脚平坦部的大小与所述预定大小不一致;

(2)组件的弓脚共面性能不好,平整度误差大于+0.002英寸,以及平板式封装装置的弓线飘浮;

(3)在SMD夹紧过程中,由于与其他设备的碰撞,使得弓形支座扭曲变形;

(4)焊膏印数不够,贴片机在贴合时的压力过低,焊膏的厚度与其大小不相配。

2.防止措施:

(1)选择符合要求的组件;

(2)在运行时避免损坏;

(3)焊膏的平版印制。

(五)回流焊接后焊点连锡桥连

1.在相邻的不同金属丝或组件之间,焊接时产生的一种不正常的连接,称为连锡“桥连”。

产生原因:

(1)导线的排列过于紧密,管脚过于密集或不规则;

(2)残留在板面或针头上;

(3)没有足够的预热温度或没有足够的熔化活性;

(4)焊膏印制桥接、移位等。

2.在特定的情况下,焊盘和引脚焊点所能携带的钎料(焊膏)数量是固定的,如果不加以适当的处理,就有可能出现“桥接”现象。

防止措施:

(1)对焊盘进行合理的设计,以避免大量地使用大量的线缆;

(2)适当地升高焊接预热温度,但为了改善焊料合金的流动性,可考虑将焊接温度升高到某一限度;

(3)在氮环境下,降低了桥联作用。

修复:出现桥接的焊点,可用电烙铁对其进行修复。

(六)回流焊接后线路板有助焊剂残留

如果板面上残留的助焊剂太多,不仅会影响板面的光洁度,而且还会影响PCB板本身的电气性。

1.产生原因:

(1)选择了一种不正确的助熔剂(焊膏)。例如,需要使用免洗性助焊剂的场合,但使用的是松香树脂型,造成产品残留量大;

(2)熔剂中的松香胶含量太高,或者质量太差,都会导致熔剂中的松香胶过量;

(3)清洁不充分或清洁方式不适当,无法有效去除表面残留物;

(4)熔炼过程中的各参数不能配合,导致熔炼过程中的助熔剂不能被有效地挥发。

2.防止措施:

(1)选择合适的熔剂;

(2)适当地对要求清洁的平板实施清洁过程。

(七)回流焊接后IC元件芯吸

现象:焊锡从焊接点处向上引脚,但在焊锡和焊盘之间没有得到很好的粘合。

1.产生原因:

(1)元件管脚的比热容较小,管脚的增加率高于PCB垫的增加率;

(2)PCB垫的焊接性能较差;

(3)通孔的设计不当,对焊点热容的损耗有较大的影响;

(4)焊盘涂层的焊接性能过低或已失效;

2.解决方法:

(1)采用较低的升温速度,以减小PCB垫与管脚的温度差;

(2)选择适当的电镀垫;

PCB板上的通孔不应对焊点的比热损耗产生影响[3]。

二、结束语

使用回流焊工艺时,由于各种缺陷的存在,其产生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材料性能及加工参数设定不正确,都会产生潜在的缺陷。所以,在实际的加工过程中,一方面要对加工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另一方面还要对各种问题进行分析,以便对加工过程进行优化,从而减少加工过程中的缺陷。

参考文献

[1]丁亚平,一种回流焊手动摇出装置.安徽省,安徽广晟德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2016-03-16.

[2]杨容.无铅回流焊接中工艺技术的研究[J].硅谷,2014,7(15):183+156.

[3]史建卫,宋耀宗.回流焊工艺中常见缺陷及其防止措施[J].电子工艺技术,2011,32(01):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