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Rural Education

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

鲍家萃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宁波 315200

摘要: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难度系数偏高,服务对象范围大、来源广,服务内容层次多、覆盖范围广,同时服务手段丰富,技术程度较高,十分考验高职院校的综合实力及图书馆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传统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理念备受诟病,难以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极大阻碍了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建设。图书馆需要转变固有的工作理念,实现与时俱进,践行现代化的服务理念和工作模式,立足与读者的多元需求全面转型服务模式,提供多样服务,拓展和丰富服务内容,积极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趋势和潮流,优化改革服务手段,在多措并举中提升整体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质量和水准。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现状;对策研究

引言

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建设工作被反复提起,许多高校在高瞻远瞩、顶层设计的过程中立足于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现实情况改革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服务理念,逐步加大对这一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力度,积极加强馆藏资源建设,转变服务模式,扩大服务对象,实现被动向主动的顺利过渡。在此基础上以读者服务工作为图书馆的工作重心,明确该工作的起点和落脚点,确保图书馆工作人员能够转变观念、认清形势,提升素质并更新手段,主动应对数字化和网络化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新挑战及冲击,满足读者的个性化和多层次需求,为学院教学工作的有效落实铺路。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特点

(一)服务内容广,层次多

在知识经济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逐步加快,读者的信息需求更加多样,传统文献传递服务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有限,高职院校图书馆需要提供商情调查以及数据库服务。新兴的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来源广、范围大、层次多样,需求各不相同。要想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服务价值首先需要从服务内容着手,扩大服务范围并丰富服务层次和服务内容,全面满足读者非学历培训以及学历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服务对象来源广

高职院校主要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和技术类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积极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重担并为企业培训职工提供服务,提升职工的操作技能水平和理论素养,不管是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的职业培训都离不开高职院校。因此,在开展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时,高职院校耗时耗力,所面对的服务对象来源较广、范围较大。从微观视角来看,学历教育的学生既有职高学生也有普高学生,学生的需求各有不同。非学历的职业培训对象来自于不同的企业和公司,工作岗位差异较为明显,对图书馆服务要求比较高。对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大对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为多元读者提供多样化服务,全面满足不同读者的服务需求。

(三)服务手段技术水平高

高职院校的服务手段比较多样,实现了传统手工服务和现代电子服务的有效整合。图书资源比较丰富,既包含纸质书,也有许多的电子出版物。为了为读者提供更多便利,图书馆设置了服务指南,理顺图书馆的服务流程,简化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率,整体的服务手段技术水平较高。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现状

(一)服务理念传统落后

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是高职院校内部管理工作中的一部分,直接关乎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质量。有的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大都是新成立的,受到了管理经验和管理时间的影响,缺乏必要的参照,因此,沿袭传统的服务理念。一部分工作人员缺乏服务意识,没有真正站在读者的视角为其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很少有工作人员能够立足于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和环境积极树立市场经济观念,深度剖析读者的阅读需求并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市场,实质的读者服务质量不佳。

(二)服务模式机械生硬

在对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进行分析时不难看出,有的图书馆忽略了对读者需求、现代信息技术需求以及信息技术变化的深入分析及研究,服务模式比较机械和生硬。工作人员没有充分认识读者服务的重要性,无视图书馆服务对传播科学文化、提升师生综合素质以及促进教学改革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作用和历史使命。整体的读者服务工作局限于书刊外借、馆内阅读、参考咨询和文献复制,服务方式缺乏主动性,难以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多元功能。

(三)服务内容单一僵化

在纵向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今天,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要求越来越严格,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实现了不断拓展及延伸。但是有的高职院校没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综合考量读者服务工作类型的具体变化,积极更新服务内容并充分凸显自身特色,馆藏服务占据主导。学校没有着眼于参考咨询服务、信息查询服务、培训服务以及特色服务的具体需要拓展服务内容,传统的服务理念根深蒂固,极大阻碍了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有效改革和转型。

(四)服务手段被动呆板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转型,自动化管理手段被反复提起,成为了许多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首选。但是有的高职院校没有主动更新读者服务手段并提升自身的适应力,在网络建设和网络资源开发上投入的时间比较有限,还未构建立体成熟的读者服务工作体系和集成管理系统,整体的读者服务工作滞后于时代。

三、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要求

结合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特点以及当前的服务现状不难看出,该工作的改革和转型势在必行。为了出色完成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高职院校需要在高瞻远瞩和理性分析的过程中明确具体的工作要求,实现高效工作和对症下药。首先,以抓好硬件建设为基础和前提,全面夯实读者服务工作的基础。作为学校的标志,图书馆对高职院校的发展状大有重要影响,是校园文化中不容或缺的一部分,直接支撑着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图书馆需要从加强管理和藏书建设、加速网络信息化建设着手,全面改善读者的阅读环境,为读者提供优雅、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结合高职院校的自身特色积极组织馆藏,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助力。在网络信息化建设时,高职院校则需要加强馆际之间的交流及协作,苦练内功、扬长避短,充分凸显专属特色优势,在多措并举中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其次,高职院校需要以抓好软环境建设为重点,为读者服务工作保驾护航。在改善硬件设施的同时,高职院校应从管理规章制度、管理员综合素质、读者培训以及服务方法理念等软环境着手,逐步完善配套措施,确保读者服务工作能够取得新的突破。馆员综合素质的提升是第一步,高职院校需要积极组建强有力的馆员队伍,确保工作人员能够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丰富的服务经验。然后面向社会选拔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馆员,为服务工作的创新和改革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将约束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奖惩机制、聘用机制相结合,真正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稳步推进图书馆读者服务改革和转型。

四、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对策

(一)与时俱进,转变传统服务理念

首先,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人员需要始终秉承读者至上的观念,树立服务意识,主动为读者提供多元化、层次化和个性化的服务。作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的核心,服务工作不容忽略,服务工作以读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为了出色完成读者服务工作,工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循“读者至上”的工作宗旨和理念,始终站在读者的视角,全心全意地为读者服务,稳步提升图书馆工作质量,体现这一工作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其次。工作人员需要积极树立和践行市场经济观念,实现与时俱进。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大环境下,图书馆的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如果沿袭“等、靠、要”的服务理念机械性地落实读者服务工作,就会影响服务工作质量和效率。工作人员需要深度分析读者需求,坚持市场导向,在市场经济观念的驱动下灵活调整服务内容,创新服务策略,主动总结经验教训,拓展信息市场,获得更多的经济支持并加快自身建设和发展,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最后,图书馆需要树立特色服务观念和品牌服务观念,扩大自身的影响,提升读者服务工作的覆盖面以及工作质量。在网络大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要求越来越严格,传统的“全面出击服务”模式弊端日益凸显。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来说,在为读者提供服务时必须要充分凸显自身的优势,以提供特色服务为主导,实现差异化发展,逐步塑造品牌,体现最佳的品牌效应,确保自身能够在复杂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进一步发展。

(二)立足需求,全面转型服务模式

服务模式的转型升级非常有必要,有助于加快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改革进程。在转型服务模式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深入分析宏观发展战略,将这一工作与顶层设计相结合,在宏观统筹、理性剖析和审慎判断的过程中全面升级和转型服务模式,实现对症下药。首先,高职院校需要深入分析读者的需求。作为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中心和主体,读者的重要性不容忽略,工作人员需要在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深入读者的内心世界,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为后续的读者服务做好准备。在知识大爆炸的大环境下,信息更新换代速度逐步加快,知识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高职院校所面对的读者较为复杂,包含专业教师、各专业学生以及在校的研究人员,在为多元主体提供服务时,为了保障主动性,提升服务质量,工作人员需要从多个渠道获取与不同主体相关的信息。从读者的视角来看,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读者不仅能够直接利用书目信息获取所需文献的线索并索取原文,还能够灵活驾驭多种线上平台全方位收集线上资源,满足工作需求以及知识更新和积累需求,这一点考验着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对知识信息服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始终站在读者的视角全面挖掘读者的多元需求,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其次,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深入分析现代信息技术的需求。在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以及计算机不断普及的过程中,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模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局限于纸质印刷品,而是为读者提供共享网络资源以及数字信息检索等服务,网络环境对图书馆的影响显而易见,读者的服务内容、服务环境、服务方式也有所转变。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工作人员需要依托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搜集、整理以及归类信息资源,主动为用户提供相关信息,满足读者的信息诉求,在资源共享的过程中提升网络服务质量和水准。最后,工作人员需要理性客观地看待信息资源的具体变化,调整服务模式。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信息资源系统更加完善和成熟,大部分以多媒体以及数据库的电子形式存在,图书馆馆藏资源载体有了较大的改变,不再局限于纸质印刷品,囊括了网络数据库、光盘数据库以及电子文献信息资源,呈现多样性特征。因此在落实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时,管理工作人员需要综合考量主客观影响因素,理性分析当前的工作环境、工作要求及标准,从改革服务模式着手,更好地应对信息资源快速变化所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冲击。

(三)多元服务,丰富拓展服务内容

基于网络环境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在内容、形式、策略和手段上的变化比较明显,但是实质的工作类型并没有出现质的转变,大部分的变化存在于具体的服务内容上。面对服务内容的深层次发展趋势,工作人员需要主动调整服务理念,以提供多元服务为主导,逐步丰富和拓展服务内容。首先,图书馆需要以馆藏服务为主导,出色完成主要工作。在提供文献信息时,大部分高职院校灵活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打破文献交流的时空限制,扩大服务范围。工作人员则可以以线上服务为主导,通过线上借阅和线上预约图书服务来为读者提供更多便利。网上新书专题目录传送服务受到了读者的青睐,成为了许多工作人员的主要服务内容,读者足不出户就可以收到文献信息的相关资料。在文献阅读层面,工作人员可以适当调整阅览方式,以为读者提供便利为起点,科学设置专门阅览室,全面满足读者的多样化文献信息需求,比如网络检索式、光盘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光盘阅览室以及视听阅览室。在阅览室中,读者可以利用线上平台了解相关信息,获取图像、图形以及文字等服务,自主组织复制检索和重新编制文字信息。从文献信息开发层面来看,图书馆可以将展示、报道、评价相结合,全方位剖析文献信息的知识内容,为读者的文献查找提供帮助。除此之外,图书馆还可以结合读者的特定需要,在加工和分析文献信息的基础上汇编有用信息,实现相关信息的合理利用,深层次分析和归纳各种文献信息并进行综合性述评,在简单预测的基础上实现文献的二次开发和多次开发。

其次,图书馆可以提供参考咨询服务。信息时代下的参考咨询服务质量水平较高,服务项目较多,综合性非常强,已经形成了网络化的信息服务机制,具体包含检索服务、定期服务、信息查询、调研服务以及培训服务。图书馆需要坚持多措并举的服务理念,顺利实现终极工作目标。最后,图书馆应高度重视特色服务,促进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结合自身特色提供个性化的特色服务。专门数据库服务能够体现高职院校的服务特点,促进读者服务工作内容的优化升级。工作人员则需要结合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服务模式,围绕课题服务全面满足教师的教学和科研需求,为读者提供专题检索服务和定期检索服务。服务工作人员应坚持创新导向,树立改革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和深度意识,结合课题服务这一薄弱的工作环节开展深层次的服务项目活动,提升图书馆课题服务的质量以及数量。全面满足教学科研需求,分步骤、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课题服务,充分发挥图书馆特色服务的优势。

(四)适应发展,优化改革服务手段

在整合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组织开展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时,网络化服务以及自动化管理手段备受关注,符合大势所趋。高职院校需要从改革服务手段、改进服务模式着手,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网络建设是第一步,在优化改革服务手段时,高职院校需要开发网络信息资源,打造集成化管理系统,积极建设数据库,为读者提供丰富的读书资源以及完善的阅读设施。文献信息库建设是重点,直接关乎整体的读者服务工作质量,为科研和教学提供必要的服务,高职院校需要加大气力,在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积极建设文献信息中心,将其与教学管理工作和科研工作相结合,主动应对信息优化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冲击。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读者接触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丰富,对知识的需求愈加强烈和综合,高职院校图书馆则需要坚持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整合利用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满足读者的多样需求,通过为读者用户提供全方位服务来发挥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优势,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结语

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高职院校需要理性考量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新要求、新挑战及新标准,从转变服务理念着手,正确指导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全面转型和改革服务模式,实现多措并举。立足于多元服务全面拓展服务内容,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促进服务手段的改革和优化升级,确保新时代背景下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能够更上一个台阶,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壮大以及师生的学习和教学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参考文献:

[1]潘妙辉,祝春晖.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行为分析及对策研究——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图书馆读者调查结果分析[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9(2):9.DOI:CNKI:SUN:GZJG.0.2007-02-002.

[2]李永强.浅析当前高校图书馆读者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1, 14(3):2.DOI:10.3969/j.issn.1004-1869.2001.03.029.

[3]刘建蕊,LIU,Jianrui,等.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问题及措施[J].科教导刊, 2017(2Z):2.DOI:CNKI:SUN:KJDK.0.2017-02-088.

[4]王小玲.试析高职院校图书馆现刊阅览室读者流失原因及对策[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1.

[5]周莉娜.广东省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培训的现状及服务创新对策研究[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14, 008(001):40-45.

[6]陶波.高校图书馆服务读者工作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快乐阅读, 2016(2):22-,共1页.

课题项目:2022年度,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课题项目:“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 2022-2C-008。

作者简介:鲍家萃(1979.4-)女,汉族,湖北麻城人,中共党员,馆员,研究方向: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