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院校大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思考
陈浩 袁昊 王忠礼
齐鲁理工学院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所谓养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教育的基础上,侧重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但当今社会下,各民办院校更加重视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指导,从而忽视了道德建设。这便导致了众多学生知识层次与道德认知水平以及实际行为严重不符的问题,不道德、不文明现象屡见不鲜。这对高度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今时代而言是一项极其艰巨的挑战。
关键词:民办院校;大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所谓行为是指受到思想支配而表现出的外表活动,是积极性与消极性的结合。因此,人类需要正确思想的指导,方可确保不对社会造成危害。而高等院校是孕育当代知识分子的摇篮,在追求素质教育的当下,高等院校除传授大量知识外,还需培养学生良好素质,贯彻培养高素质人才计划。本文我们将对民办院校大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进行探究。
一、民办院校大学生不良行为表现
(一)就日常生活习性而言,大学不良行为表现为
1.自理能力差。自理能力虽只是大学生活中一个小插曲,但其所表现的是一种生活观念,也是步入社会后一种基本的生存能力的体现。但就目前民办院校大学生而言,缺乏自理能力已成为一种现状。因长期处于依赖父母的生活状态下,许多学生丧失了动手能力以及生活常识。脏乱衣物堆积、个人卫生邋遢等情况屡见不鲜。除个人外,寝室内部情况也不容乐观。据统计,高校学生每天在寝室内所花时间长达十至十五小时,可以说是基本活动场所,所以寝室环境对学生健康发展而言至关重要。但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物品随意摆放、宿舍卫生打扫不彻底或数日不清理现象时有发生[1]。
2.抽烟、酗酒情况恶劣。随着年龄增长,高校内部分男生养成了抽烟、酗酒的恶劣习惯。吸烟以及过度饮酒对于健康的危害已经得到公认,除此之外,据调查显示,吸烟与饮酒的青少年更具有反抗性,更倾向于寻求刺激和冒险以及更加冲动、道德感较差[2]。
3.夜不归宿现象。许多学生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养成了夜不归宿的恶习。成群结队整夜泡网吧、唱k都已习以为常,这不仅是纪律问题,也对自身安全带来了恶劣影响[3]。
(二)就学习习惯而言,大学生不良习惯表现为
1.迟到早退现象严重。许多学生在结束了高中时期高强度的训练模式后,为寻求放松,在大学阶段基本处于松懈状态。因大学期间,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弃了高中时期教师管理家长监督的学习模式,许多学生从而放弃了对自身的高要求。迟到早退现象在大学内已屡见不鲜,且因为此类行为所付出的显性成本不高,许多学生便习以为常。
2.学习时间进行娱乐行为。为给予学生更多自学时间,许多民办院校通常不对晚间开设学习课程,而是相应地开设晚自习等。但许多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观念,利用这段学习时间进行娱乐性活动,成群结队打游戏、看电影、听音乐、聊天等休闲项目占据了所有学习时间。
3.破坏公共设施。许多学生为了消磨课堂时间,常常做出损坏课桌椅等公共设施的不良行为,并且借此机会发泄自身的不满,给学校造成了损失。
( 三 ) 教育并未与学生家庭建立关联
专业教育可以由高校内部教师全权负责,但情商教育与养 成教育属于心理层面上的教育科目。学生的家庭有必要进行 参与和配合教师的教育工作。然而当前多数教师都并未意识 到这一切入点,原因有二。其一,教师认为高校大学生应该脱 离家庭的束缚,应该由自身进行自我教育,直至完成对自我情 商的夯实与提升。其二,大学生学习期间基本脱离家庭,即使 教师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家长也很难以同步的形式配合教师 的教育工作。因此在上述两点观念和实际条件的双重限制作 用下,情商教育与养成教育便很难与学生的家庭取得联系。但 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忽略家庭对学生情商的干预作用。假使 而言,教师在高校环境中为学生进行了潜在引导教育,旨在令 学生对于社会中的某种现象建立正确的对应机制。而一旦当 学生回到家中,其父母选择了完全相反的处理办法,学生内心 就会产生动摇。因此为了稳定教学效果,相关教师便必然要与 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以免造成“教育无效”等后果。
( 四 ) 教育形式过于单一
多数教师在开展情商教育和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常常会使 用传统教育形式。即直接设立一个对应课程,要求学生以听讲 的形式参与养成教育。虽然教师可以通过编制教学方案,在课 堂中加入各种各样的社会元素,令学生可对于一些社会现象产 生一定的印象和思考。但存在于书本和多媒体平台中的教育 内容同样存在片面性,无法令学生真正理解到社会现象的对应 策略。尤其情商教育需要在学生的心理层面加以作用,如若学 生因情境原因无法敞开心扉去思考,那么情商教育的实际效果 便无法被保障。学生并未吸收到可用知识,养成教育也很难堆 砌砖瓦。故我们可以肯定,当教育形式过于单一时,情商教育。
二、大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措施
(一)针对大学生生活习性中不良的行为,我们应采取的措施为
1.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给予适度的重视,例如口头上向学生们讲解个人自理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在行动上定期对学生寝室进行检查,寝室卫生良好应当给予奖励,相应的寝室卫生恶劣的学生也需受到批评和惩罚,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且学生内部应该相互监督,共同创造良好寝室环境。
2.针对学生吸烟、酗酒以及夜不归宿问题,学院应做出明确规定,且安排适当学生组成管理小组,日常对寝室内男生抽烟、酗酒以及晚归、不归等情况进行检查,并且做出相应记录,若发现相关学生违反规定,应给予相对合理的惩罚,以明确的规章制度制约学生的不良行为。
(二)针对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不良行为,我们应采取措施为
1.对于学生迟到早退、学习时间进行娱乐活动等现象,民办学院内应该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强化管理。在此基础上,相关教师也应该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引起学生高度自觉,让其认识到这些行为是不恰当且违反相关规定的。除此之外,教师还需保持一定灵活性,因每个个体存在的差异性,迟到早退等现象存在的原因也不尽相同,教师需了解具体原因后,做出相应反应。
2.针对教学设备等公共设施遭到毁坏这个问题,学院应该日常加强学生行为规范的宣传,并且对于相关破坏公共设施的学生,做出惩罚。
三、结束语
因大学生正处于成型期,行为上既受到自身主观意识影响,又易被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外在因素所左右。世界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由此可见,行为习惯是影响人类命运的重要因素。而民办院校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是培养人的事业,教育的根本也在于“成人”。因此,开展大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拥有其必要性。
参考文献:
[1]邢莉莉,刘彦彦,王月.立德树人背景下地方高校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23(09):11-13.
[2]苏俊华,孙永波,张珣等.三化融通打造叙事医学和“五心”养成教育[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3,15(17):181-186.
[3]吴楠.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职前培养阶段融入个性化教育研究[J].知识文库,2023,39(16):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