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Rural Education

双减政策下初中物理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

李发荣

南宁市江南区富乐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教育也逐步步入新阶段。作为综合性的课程,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抽象、可操作性强,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同时,初中生第一次接触物理,往往会有较大的心理压力,由于过去的教学方法过于落后,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降低,从而影响到物理教学的质量。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已经成为各学科的首要工作。如何对物理课程进行最有效的改革,以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效果,是每个教师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物理;创新能力;培养措施

引言:“双减”是以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首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政策。在传统的物理教学观念中,很多物理老师都是采取“题海战术”,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实际应用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为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寻找科学的教学模式,正确使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以保证在教学中落实“双减”等措施,实现教学增效、学生减负的目标,才能使教学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一、双减政策下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重视物理教学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阶段,家长、学校、教师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语文、数学、英语这三大科目上,这就导致了物理教育的边缘化。再加上老师们对物理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使得学生对物理的兴趣相对较低,从而致使学生对物理的认识出现了偏差。由于社会以及学校缺乏对物理课程的关注,使教师丧失了对物理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从而导致目前的物理教学效果无法得到提高。在“双减”政策的实施下,要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就要注重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因此,作为初中教师,必须对物理课程进行深入探究,并加强对物理的关注。

(二)学生对物理问题的探索意识不足

在物理教学中,有些东西是比较陈旧的,部分老师们也没有对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有效的创新,所以教材中的一些东西,并不能很好地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既不能调动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索热情,又不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探究欲,通过传统教学方法开展物理教学很难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与新课改的目标相去甚远。

(三)实验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在物理实验中,物理教师一般将实验搬进教室,在讲台上为学生进行演示,同学们只是在讲台下观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能真正地参与到试验中去,从而制约了学生的试验能力的发展。还有的学校并没有将教学内容与教学实验相结合,使学生的实验活动不能有序地进行,从而导致了物理教学的质量下降,使得学生对物理学习丧失信心,最终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学生能够在自己所教授的科目上取得优异的成绩,物理教师也不例外,因此,很多教师为了实现这一目对,会让学生开展“题海战术”,练习大量的习题,导致学生负担较重,使学生失去了对物理的兴趣,这完全违背了“双减”的原则和要求。

二、“双减”政策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一)营造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良好教学环境

在教学中,要真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由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这样才能促进课堂教学的质量。这是一种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以防止学生对学习感到厌倦的重要途径。当然,在具体的实施中,也要注意不能有主观的情感色彩,否则会打击到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分析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1“光的直线传播”的有关内容,老师就可以在讲授完基本知识后,结合一些典型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日食”、“月食”就涉及“光的传播”的相关知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有关的教学内容画面通过视频等多种方式呈现给学生,并通过对上述两个天文现象中光的直线传播的具体过程,加深学生对光线的认识。此外,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老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画出两种不同的天文现象中光的直线传播现象,这样既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又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1]。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在实践中,老师要鼓励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比如,根据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的有关内容,物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提前对本课内容进行预习,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来对本课堂内容进行讲解,同时让学生通过该课堂内容的学习发散思维,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

(三)加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物理实验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建立,这是因为,物理实验必须要有严格的操控性。随着学生对物理的掌握越来越娴熟,对物理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同时,对物理知识的应用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教学人教版初三物理上册《串联和并联》一节内容时,在教师设计实施“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物理实验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内容进行实验,自主完成电路的连接,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2]。

结语:综上所述,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要注重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进行创新,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闫桂芹.关于创新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的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10):183-184.

[2]王海涛.初中物理教学方法选择与创新策略分析[J].家长,2021(23):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