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方式探索
吴盼盼
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新世纪中学 065000
摘要: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构建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们可以探索一些高效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注重课堂的互动与合作,提高课堂气氛的活跃度,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吸收知识,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促进学生的有效进步。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如何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构建高效课堂,成了中学语文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要实现有效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的探究目标,首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促进他们语言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为他们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打下基础。
一、联系插图,调整预习
课前预习属于一种自我学习行为,由于学生刚刚接触课本文章,所以他们课文的内容并不是很了解,再加上他们学习知识领域相对较窄,因此对很多生活中的常识都不是非常了解,这就造成了初读时会感到有些迷茫。但是,当他们看到课文中的插画之后,他们可以很快理解文章的大意。所以,在预习时,教师应要求学生通过解读插画,提取插画的内容来完成课前预习。例如,教学《济南的冬天》时,教师首先要设定好相应的预习任务和目标,再要求同学仔细体会教材中的插图内容,包括主要色彩、包含的内容和展现事件等。透过教材中的图画,让学生们在阅读中更容易进入状态。这篇文章的插图主要是关于济南的冬天,在这些图片中,学生可以有意识地联系到主要的时间、地点和事件,充分感受到济南的景色和地域特色,唤起他们对冬天的记忆。如此,对教材插图的赏析,有助于学生在预习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同时,结合插图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观察能力。[1]
二、情景创设,优化氛围
1.故事情境
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简单的故事情景,根据教学中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故事进行导入,然后去引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事实上,以故事为引子也是教师引入环节的一种有效方法,老师要适当运用。
2.表演情景
在初中课本里,许多课文都基于真实的故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为同学们搭建表演场景,让同学们参与到其中,通过扮演人物角色,整合自己的亲身体验,不仅能深刻地认识文章,还能了解到对应人物的心理活动。比如,当老师给同学们讲解《散步》一课时,因为全篇都是围绕着亲情展开的,所以,尽管他并不是一位著名的摄影家,但他却能像一位著名的记录家那样,将一家人的温馨镜头一一展现给大家,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是“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就是本节课中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然而,如果只是简单让学生阅读,他们就很难理解其中的深意。此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在了解故事的背景的基础上,在音乐的范围中扮演妻子、儿子、“我”,模仿儿子背着妈妈的那一幕,观察人物的动作和心理变化,然后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在表演的全过程中,学生可以领悟作者要传达的意蕴,观众们也可以在演员的表演中感受到温馨的气氛,进而领悟到文章的主题。一家人和谐乃是万物昌盛之象,母之仁,子之孝是一家人和谐的基础。
3.问题情景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使用问题情景来将师生之间的关系拉近,让学生可以充分体会这一节课中所学到的东西有多么重要。此外,当老师提问时,还可以让同学们围绕着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展开更深层次的剖析与思考。比如,当老师给同学讲《背影》时,可以针对课文中所呈现的东西提出针对性的问题,要求同学在读完课文后,说说作者对爸爸的看法为何在送别之前、送别之后两个阶段会发生变化?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此,我们可以从文章中看到一位父亲对自己孩子深沉的爱以及孩子对父亲浓烈的爱意。在逐步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对应的答案,这样就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最终建立高效的语文课堂。[2]
4.改编情境
在《再别康桥》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诗歌进行改编并配以音乐;或是将诗歌改编成歌曲,让学生感受到不同语言文字所展现出的不同意境和情感。通过语言情境的创设与想象思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传统文化魅力。
三、自主探究,体现效能
课改标准提出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使他们学会主动观察、主动解决问题、主动概括文章。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们可以利用这种方式让学生们通过探索来深化自己对知识的认识,从而体会到语文科目的魅力。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中包含的知识,让同学们自己去探索,这样就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比如,老师在给学生讲解《皇帝的新装》时,想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去感受文章的意义,就要改变以前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阅读文章,找出文章的关键词,然后向老师提一些问题,看看他们有没有把整篇文章都读懂。听到这个消息,学生们都很高兴,以前都是老师们来布置任务,现在学生也可以给老师提供任务。在阅读之后,同学们会向老师提问:文章展现了怎样的情绪和情感?《皇帝的新装》为何被选为本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帝王的新衣意味着什么?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我们从中可以学到什么?各种不同角度的问题将会一一出现在课堂上,当学生们的热情被激发出来时,老师们就会意识到,通过这种方法来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和能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老师们就可以利用这种方法来给他们讲解课文中展现的愚蠢的本质,也可以教会他们如何解读大无畏精神和天真烂漫的童心。[3]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中学语文教师而言,要建立有效的课堂,就必须从语文知识开始,为学生创设情境,然后进行理性指导,让学生在了解语文知识后,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同时,老师所讲的东西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将来的全面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文.互联网背景下构建初中语文智慧课堂策略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11):119-121.
[2]谢梅青.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11):116-118.
[3]王国庆.如何建构初中语文有效课堂[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9):982-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