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Rural Education

幼小衔接家校共育策略

作者

唐艳

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马林小学 024070

摘要:幼小衔接是幼儿教育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它的首要使命是让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平稳地完成学业,这个过程需要从心理上和能力上做好充足的准备。父母们已经完全理解了幼儿园和小学的生活,意识到了它们的区别,可以更好地为孩子们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关键词:幼小;衔接;家校;共育;策略

学前教育是一项需要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努力的课题。但是,现实中的家校合作还面临着一些问题,还有待于父母与幼儿园的合作。所以,在幼小衔接过程中,要重视每一个家庭的需要,注意将个体和一般的教育方法有机地融合起来,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够在幼小衔接中得到良好的发展。

1.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增强亲子间的情感交流

父母的行为对儿童的心理状态有很大的影响。在家庭教育中,要相互尊重,以平等的态度来看待子女,并注意创造一个温暖、融洽的家庭气氛。幼儿的幼小衔接是幼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所以,要给儿童创造一个好的家庭气氛,让他们感觉到家长对他们的关心,让他们在爱心中健康地长大。在幼小衔接时期,应充分关注儿童的情绪需求,加强父母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父母可以与孩子交谈,让他们知道他们在校园里的日常经历,他们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想法,多和他们进行交流。家长要鼓励、帮助孩子多交朋友,多表达自己的想法,等等。在幼儿园里,父母和孩子们也应该进行一些活动。通过举办亲子游戏,参观科技馆,参观博物馆等,使父母了解到孩子们在幼儿园的生活是多么的精彩。这样,父母就可以更好地掌握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状况。儿童的心理卫生状况与其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主要是要注意对孩子的独立能力、动手能力和自我照顾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可见,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

2.重视父母的主观能动性,指导父母建立正确的教育观

父母是儿童最佳的教师,家庭教育在儿童健康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所以,要让父母在幼小衔接过程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帮助父母建立起良好的德育观念,让父母和老师共同育人形成一种常态,从而提升幼儿的素质。首先,在幼小衔接阶段,老师要积极地与父母进行沟通,使父母了解到儿童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程,不要由于一两次表现差就轻易地放弃,要以鼓励的态度,给孩子们一些自信。并将正确的育儿观念传达给父母,让父母们尊重和相信自己的孩子。其次,在课堂上开展家庭与孩子之间的交互。通过开展家庭亲子游戏,使父母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同时,要对学校和家庭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归纳和反馈。比如,老师们在家庭交往中,就会看到一些父母对家庭成员的“过度保护”与“过度忽视”。一些父母将孩子上了幼儿园就让他们自己去玩;有的父母对子女要求太高,要求太严,却缺少耐性,不懂得体谅;还有一些父母太过宠着自己的孩子,让他们没有自己的能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因此,有必要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通过开展活动、谈话等多种形式,为父母提供切实的帮助,达到“家校共建”的目的。

3.对幼儿进行足够的尊重和了解,提高自信

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衔接,既包括教学内容,也包括幼儿的心理内容。学前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关键期。教师与父母要重视对幼儿的尊重与理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方式。第一,要关注儿童的心灵,充分理解他们的思想与需求,对儿童的思想与情感给予充分的重视,不要给孩子太多的期望,以免使孩子感到挫折。第二,要有足够的耐性,要有足够的宽容,要充分地考虑到幼儿的意见和愿望;第三,要指导幼儿在家庭里建立起一定的规矩,使幼儿明白并遵守这些规矩;第四,营造家庭环境,降低外部环境对儿童的负面作用。例如:家长可以在家里设置“图书角”,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挑选书籍。要充分运用游戏、表演等活动,使幼儿自觉守法。幼儿园与小学的区别在于,在学习方法上,儿童的学习以游戏活动为主体,因此,要培养儿童的心理品质,需要家庭协作。在教学中,要注意幼儿在各个时期出现的一些心理特点,例如:一些幼儿害怕做数学作业,害怕受到老师的指责,害怕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有些小孩喜欢玩游戏,看卡通,玩玩具,但是一到写功课就会无精打采或者无话可说,我们可以从养成做功课时专心听讲的好习惯开始。在老师与父母的合力下,培养孩子的自信,自立,自强的心理,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健康发展的环境。

4.改变父母对家庭驾驭的态度,增强家校合作的观念

父母是幼儿的启蒙教师,父母的教养方法对儿童的成长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为此,在幼小衔接时期,要改变父母的教育观念,让父母认识到家庭合作的重要意义,主动地参加幼儿的发展。首先,老师要告诉父母,幼小衔接教学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和培养目的,要让父母们明白儿童在幼儿园和小学的不同之处,从而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衔接。其次,对幼儿进行幼小衔接教学,引导幼儿在入学之前进行必要的心理建设。比如: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等。还要给父母们讲解一下,怎么才能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衔接阶段,比如:怎么养成好行为习惯?当你碰到人生的难题时,你会怎样做呢?能为儿童提供怎样的学习氛围?如何让儿童获得某些知识等等。作为一名老师,要让每位父母认识到家庭合作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最后,通过家校双方的良性互动和沟通,使父母能够在幼小的衔接过程中,更好地完成儿童的心理和技能的转化,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的生活。

结语:

作为从幼儿园到小学的一个衔接阶段,幼儿、老师和父母都要参与其中,这不但关系到幼儿园的教学水平,而且还关系到儿童未来的学业,帮助儿童尽快地融入小学生活当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等。因此,幼小衔接工作离不开父母的支持,帮助和配合。因此,加强幼儿早期教育,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园开展幼儿早期教育的关键。家校合作是学校和家长一起合作的成果,也是一种能让孩子们在身体和心理上得到健康成长的一种方式,对于孩子们的终生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蔡芳婷.幼小衔接过程中家园校合作共育的困境与路径[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2(03).

[2]曹楠;吴荔红.澄清与化解:基于家长视角对幼小衔接现实困惑的思考[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1(10).

[3]史江萍.幼小衔接中的家校合作共育策略[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8(02).

[4]陈兴华.以社区为中介的幼小衔接模式探索——基于锚点理论视域的分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12).

[5]巩莉.幼小衔接视域下小学新生入学适应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2.

[6]常梦珂.父母参与幼小衔接教育与儿童学习适应性的相关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