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洪新平
江西省吉安市新干三中 331300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被提了出来。“群文阅读”是普通阅读教学的一大改革和突破。“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经过反复的探索与实践,已逐渐为广大中学生所接受,进入初中语文课堂。最后,结合已有研究成果,提出了可供借鉴的方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一、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群文阅读是一种基于语文课本的教学,老师在选取话题的时候,必须对课本上的各种文章进行深入的研究,对每一篇文章的基本特征进行正确的把握,然后进行综合性的选取,让学生能够从这些话题中,对多篇文章的话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更好地进行群文阅读。此外,教师还要结合初中生的特点,开展多文本阅读活动,使学生通过有价值的群文阅读,逐步产生独特感悟,深化对群文主题和内容的感知[1]。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起主导作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文章提出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加深学生的阅读效果。本文结合《社戏》的教学设计,探讨了在课时运用“群文阅读”的思想进行教学的方法。
首先,在“教材分析”中,笔者将《社戏》作为八年级上册第1课的一部分。本单元的课文是一篇描写地方民俗风土人情的文章,让学生漫步在大地山川风物美景的描述中,在受到民俗美的熏陶的同时,也能领悟到深刻的人文内涵。鲁迅用他特有的写作风格写出了让人着迷的文字,用他精湛的语言描绘出了看戏剧的情景。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感受到了民族的美学心理,提高了文学鉴赏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了对大自然的热爱。着重于对自然风景的描述和对生活的思索,体会作者对自然风景的观察、欣赏和表现的视角,剖析情景交融,情理相融的技巧;也要细细品味,体味其中的优美。
学生已经学习了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所以,在学《社戏》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群文阅读的方式,让学生们把《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些内容放入到自己的书本中,这样就能温故而知新了。当然,还可以引用别的文本,如全文《社戏》和鲁迅《五猖会》。这两本书都是关于戏院的。因此,群文阅读讲究的是关联性,以关联性为切入点,实现对文本的深入总结和概括。
其次,分析《社戏》课文的教学过程。在导入环节中,老师介绍了作者鲁迅,并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导入了鲁迅的其它作品,通过温故知新的方式,激发了学生们对于新文本的好奇心,打破了他们对课文的生疏感,让他们能够更快地阅读课文。让学生带着情感去阅读文章,理清文章的脉络。将整体感知设置成两个环节,分别进行两次文本阅读,一次默读,一次朗读,通过对课文的通读,理清课文的思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悟其中的哲理。阅读第11个自然段,体会作者试图用文字传达的感情。把握对文本的解读是语文课堂的重点这一教学视角,让学生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体味这篇课文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体味并揣摩重要词句在作者的笔下所代表的含义和作用,培养学生对文本阅读的重视[2]。
二、策略总结
1、优化课文教学效果
在过去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对课文进行教学的过程和形式都是一成不变的,通常情况下,教师会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再让学生做相应的阅读习题,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对文章中的关键段落、中心含义、人物性格和情感的分析,来训练学生掌握有效信息的能力。从应试教育和能力培养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随着《初中语文统编》的改版,编者已经将“1+ X”阅读方法引入到了以一篇文章为起点,带动一系列相关文章或整体阅读的方法之中。因此,单一篇目的语文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阅读学习需要。在提高阅读速度、提高阅读广度方面,效果并不显著;群文阅读无疑是对单篇阅读教学的有力补充。比如八年级的第一单元,讲授的是新闻类文章,教师可以通过一篇文章,带动多篇文章,教师在第一节课上讲授《消息二则》的时候,让学生了解新闻的内容,特点,阅读的方法等等,然后让学生完成其他三篇文章的阅读,在实践中完成“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的任务。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做到“以学习为中心”,而且要拓宽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2]。达到了课标中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
2、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解题技巧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在运用阅读技巧完成阅读训练时,如果接触到的是熟悉的文本或者模板化的文本,他们就能比较容易地解决问题,完成阅读训练;但如果是课外的文章,学生在解决阅读题时就会比较困难,所以许多老师都认为,在课文教学时,学生都很配合,学习效果也很好,但一到考试时,学生的阅读就会出现漏洞。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掌握好阅读技巧,在运用阅读技巧时不够熟练和灵活。其次,阅读量不足,阅读理解水平得不到很好的提高。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群文阅读也应该是阅读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给予学生更多展示与表达的机会,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群文阅读的效果。根据以往的阅读教学实践发现,教师并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目标单一,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效率难以提高。举个例子,我在教鲁迅《社戏》的时候,把尹黎《槐乡五月》和汪曾祺《端午的咸鸭蛋》放在一起,同他一起教,题目是:“只要有爱心,生活就充满了浪漫。”教学过程分为“速读”“品读”“连读”三个环节,以读促学,教师只是课堂上的引导者,整堂课都由教师引导,教师引导,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每一部分,并站起来展示。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性和主体性。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们会变得更加活跃,他们会变得更加热情,也会变得更加自信。群文阅读教学只有在学生深度参与的情况下,才能使一堂课的效果更好。
结语
总之,群文阅读作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好帮手”,不仅可以优化学生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使阅读课堂更有效率。教师要不断探索开展群文阅读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前进、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树刚,张会玉.刍议优化开展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方法[J].学周刊,2023(11):106-108.
[2]蒋召召.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学周刊,2023(08):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