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巫金华
扬州市江都区郭村中心小学 江苏扬州 225239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本文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做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运用
实验的进行离不开小组成员的分工协作。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性和积极性,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为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做出保障。教师要围绕如何提升小组合作学习质量这一关键点进行研究和反思,加强创新,促进交流,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科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在科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较多。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探究和发现,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共同探究实验现象和规律,发挥集体智慧和能力,从而达到比个人实验更好的效果。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特别是对于一些较有难度的实验,通过相互交流和讨论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合作氛围的带动下,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投入更高,从而更快地掌握和理解科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合作精神,学生在相互协作、相互支持中完成学习任务,可以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既有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也有利于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1、科学合理分组
分组是推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首先,要确保每个小组内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不同能力和优势,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同时,还要注意小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过多的人数可能会影响实验秩序。当各个小组形成之后,教师需要让各组组员选出组长,组长分析各个组员的科学学习能力,在分组实验的过程中,力求发挥各个组员的特长,从而推进科学实验的进行。比如在观察蜡烛和纸点燃后发生的变化的实验中,组长可以让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制作一只蜡烛,然后操作实验流程,而喜欢动脑的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和研究两种物质在变化过程中的差异性。数学好的组员可以负责记录实验过程,语文好的学生可以在实验之后为大家描述实验内容,促进大家的回忆和反思,通过这样的分工协作,保障科学实验教学的高效开展。
2、明确实验任务
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之前,应明确实验的目的和任务。让学生知道他们需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做。这可以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明确的指向性,减少无效的探索和讨论。比如在制作汽水实验开展之前,教师就可以把实验方案发给各个小组,各个小组需要在组长的带领下阅读实验步骤,强化记忆和理解。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每一位组员都要围绕实验的目的来做实验,避免分心分神,扰乱实验步骤,延宕实验的完成。以汽水实验为例,实验素材的加入顺序是有严格要求的,学生不能颠倒,而且这个实验的操作过程总体上说是较为简单的,重点不是为了完成实验,而是观察实验,观察实验中哪些步骤产生了新物质,哪些步骤没有产生新物质,在此基础上品尝自制汽水的味道和买来汽水的区别。因此学生必须明确汽水实验的任务,才能保障实验收获,突出实验价值。
3、指导小组讨论
在小组合作实验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头脑风暴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比如铁锈生成实验,教师可以问学生:“如何防止生锈?”借助于多媒体展示生活中人们为了防止生锈采用的各种方法。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教师还可以问学生:“生锈有哪些好处?”并围绕这一问题在各个小组之间开展辩论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深入对话。有的小组认为生锈会降低金属的强度,只有害处没有好处,有的小组却认为生锈是金属品的一种自我保护能力,它能够减缓金属物的进一步腐蚀。通过组间讨论,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科学,感受科学的魅力。
4、鼓励创新分享
在小组合作实验中,应鼓励学生创新,自主设计实验,发挥各个小组的创造能力和精神,保障科学实验教学的缤彩纷呈。教师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发现,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比如对于书本上的柠檬汽水实验,教师可以改编为葡萄汽水实验、草莓汽水等,通过加入新的实验材料,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各组可以选择一个汽水种类做实验,看看哪个小组做出来的汽水“好喝”,达到彼此分享的目的。此外,很多实验受限于课堂环境和材料的不足,往往不能有效开展。为此,教师需要拓展实验空间,构建课堂实验和课外实验之间的关系,才能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比如在生物的变异的学习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来到公园和植物园中,寻找四叶草。看看哪个小组能够找到四叶草,通过这样的实验活动,促进学生对科学求索的兴趣。
5、重视评价反馈
在小组合作实验结束后,应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实验结果,还要考虑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同时,也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和改进方向。比如铁锈生成实验中一些组员缺乏耐心和专注力,不能持续观察和跟踪量筒内的水面位置,针对学生的这一问题,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缺乏耐心会导致实验过程的错误和遗漏,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可信度。组长需要加入到对组员的测评中,每次实验完成需要对组员的实验参与度、配合度等进行评价,帮助组员提升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组内竞争力。
结束语:
综上,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加强科学分组、促进组内和组间的互动交流,不断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为科学实验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随着新课标理念的进一步落实,相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一定会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学生科学素养的改善。
参考文献:
[1]马睿.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措施研究[J].考试周刊,2021(68):4-6.
[2]虞文龙.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3):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