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初中化学项目式教学实践
孙静
河南省永城市实验中学 476600
摘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育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抛弃了以往的“应试型”的教学方法和教育观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初中化学课程改革过程中,如何提高课程质量、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然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有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特别是要有一种与初中化学课程特点相结合的研究性学习方法。基于此,基于此,笔者就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化学怎样进行项目式教学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初中化学;项目式教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前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正式走出小学踏入更高层次的阶段,学生的各项核心素质、重要能力正在迅速地形成、发展。与此同时,他们也开始与化学学科进行接触,伴随着他们人生经历、知识积累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力都很高,这些都是对学生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有效补充。在此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对传统应试教育的缺陷进行全面的了解,并意识到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其终身学习、有效应用、科学态度等关键能力和品质的培育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特别要把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才能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实现化学学科的教育价值。
一、精选项目主题,聚焦核心素养
“项目式”学习要以有教育性的项目为中心进行,项目主题,即目标确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在选题过程中,要注意:首先,选题要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中心;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所以,在运用项目式教学策略的时候,按照培养化学核心素质的需要,教师应对项目的主题进行科学的选择,保证在实施项目活动的过程中,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能力等得到很好的提高,而且可以使课程的载体功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其次,选题要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教学中,学生的生活体验会对其所学的化学知识产生一定的作用,因而,要把这些体验充分地运用起来,就需要把这些体验充分地运用起来。所以,教师选择的主题一定要与他们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这样才能提升他们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培养他们学以致用意识与能力。
二、明确项目目标,推动自主探究
项目目标指的是在项目执行之后,期望要达到的结果,它是一个衡量项目是否成功的标准,它表现出了目标性、优先性和层次性的特征。所以,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必须明确“项目”的目标。
如,在“氧气”一节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项目式”的教学方法,这样,就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本项目围绕氧气的存在性与作用展开,采用文献检索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其中的一些基本原理进行验证,从而了解氧气的实际作用。在明确了课题的目标并对其进行了分析之后,让学生按照这个目标,自己寻找相关的材料,自己做相关的实验,特别是能够在生活中感知“氧气”。在项目研究结束后,同学们会提交一个最后的项目报告。在对学生的研究报告进行考察后,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完成度很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独立研究与探索意识与能力得以充分地发展。只有明确了化学项目目标,才能进行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把握好项目的发展方向,更好地将所学到的信息进行收集,并在进行项目的独立推进和执行过程中,让学生们真正地拥有了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能。
三、划分项目小组,培养合作意识
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协作,共同完成实验,可让学生们在互相协作的过程中,体会到合作的快乐,掌握合作的技巧,从而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在对实验小组进行分组的时候,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安排到一个小组中,这样才能让他们互相促进,互相提高。一般来说,每组4-6人为宜,不能太多或太少,不然会影响试验的效果。
另外,在进行实验活动前,老师应该事先明确每一组成员的责任,确保每一个团队都各司其职,不让一个人缺席。举例来说,当你讲过“碳和碳的化合物”一章的主要内容之后,为了能够有效地进行实验活动,使学生通过实验,对二氧化碳有更多的直观认识,同时培养其协作意识和能力。可以在教案中将实验项目式教学融入其中。要想促进该实验活动的开展,这就要求学生将课本中的实验流程作为指引,将二氧化碳制取作为目标,将对二氧化碳特性的理解作为方向,进行理性的小组,并彼此之间进行协作,从而有效地将这些实验完成。在试验过程中,由团队负责人带领,学生们积极交流,共同尝试,分工合理,团结协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在现代化的课堂中,到处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将学生之间的竞争转变为组内的协作,还能够锻炼他们的交流和交际能力,使他们在相互学习和激励中,得到共同的进步。
四、融入项目评价,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既是一种求知精神,也是学生毕业后,踏入社会后,继续追求真理的理念,因此,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态度教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初中化学教师要适时地展开教学评价工作,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进而不断地追求进步。这对于提高学生未来的“以项目为导向”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培养他们的科研探索精神和科研态度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在《燃烧与灭火》相关内容中,因为其与学生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可以进行一次项目的教学。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试验,对教材内容进行验证、分析、总结、报告。在第课时的报告中,可以请别的学生作为“小导师”,并对项目报告的内容进行评估。在学生项目报告之后,老师要指导其他同学对这个同学所做的项目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在互相评价实验项目的价值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养成一种“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学习习惯,而且还可以使其在学习中培养出应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身为初中化学教师,应积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尤其要将项目式教学当作是提高初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主要途径,并在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种手段来培养初中生的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从而真正落实化学学科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许兴志.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项目式教学策略研究[J].启迪与智慧:下,2023(2):69-71.
[2]黄冬艳.素养为本的初中化学主题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以“走近‘84’消毒液”为例[J].广西教育,2023(4):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