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学的优化路径
杨滢幔
秦皇岛市第三中学 066000
摘要: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必备的、基本的、构成个人素质的核心元素和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和可持续发展的建设者至关重要。在高中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能提升他们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造诣,还能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通过针对核心素养的培养模式,高中美术课堂可以得到优化。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美术教学、优化
前言:
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育的基石。而在美术领域,如何进行优化成为教育工作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样一个课堂中,学生们能够全面发展他们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在不同层面上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个体需求和兴趣爱好,设计符合学生能力水平的美术活动,注重文化教育价值的培养,并关注学生的综合评价和反馈机制。只有通过这样的努力,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艺术素养和创造力的新一代学生。
一、核心素养下高中美术课堂优化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通过优化和创新高中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自己的核心素养[1]。高中美术课程不仅仅是传授绘画技巧,更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思维和感知觉发展为目标。通过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其次,高中美术课堂的优化还可以促进学生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发展。在现代社会中,跨学科的综合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美术课堂正是一个可以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平台。通过引入跨学科的教学资源和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艺术与科学、文学和历史等学科进行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和分析能力。
此外,实施高中美术课堂的优化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创新精神。美术作为一种表现形式,是文化的载体之一。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和风格,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和交流能力,并加强他们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学的优化路径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图像识读素养的培养
在进行图像识读核心素养的培养时,不管是课程的更新,课堂内容的引入,课堂知识的延伸还是课后的自主学习过程,都可以通过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一些改善。引导学生利用直观的视觉进行联系和比较,感受美术图像的造型、风格、创作技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教学目的,构建高效的美术课堂[2]。
例如,在学习“自然”相关内容时,就可以通过投影春天自然世界的图片,播放春天相关的视频等信息化教学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春天的春意盎然,感受大自然的色彩和春天代表性动植物形象。众所周知,图像识读也是基于学生对事物有了基本认知之后,再根据自己对于美术图像的理解想象出来的。而在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时,就很好地让色彩和动态直击学生的视觉,展现美术的具体图像。在此基础上,现实和想象的结合实现了对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了相应的积极作用。
(二)拓展课堂范围,提升学生的美术表现核心素养
美术表现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造型意识,结合观察、想象、构思、表现等过程,表达自身的美术理解,体现美术与生活的联系。对于这种情况,美术教师应该刻不容缓地探讨出适合高中生的美术表现培养模式并将其应用于美术教学实践中。利用课堂之外的写生、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提升学生的美术表现核心素养,助力高效课堂的构建[3]。
例如,相对于刻板沉闷的“禁锢地”,学生或许会对户外的美术教学形式有很大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定期带领学生课外写生,让同学们走进大自然,自己去感受其无限魅力,画出有灵魂的画作。
(三)鉴赏优秀作品,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
美术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为基本目标,美术核心素养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而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情感又是人的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鉴赏美术作品时,教师要教会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色彩、构图、创意和美感。还要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意识的培育,要利用审美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效率。
例如,在中国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优质的中国画《富春山居图》《清明上河图》等,让学生感受意境美和神韵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既是情感培养的过程,又是学生审美意识升华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利用美术鉴赏活动,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4]。
(四)进行创意性的美术实践活动
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充分结合美术实践,能较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首先,美术教师要在美术教学和学生美术实践中寻找交汇点;其次,教师引导的生活实践活动应该与学生的兴趣相关联,丰富创意课堂的表达形式。利用创意性的美术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美术创造力,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例如,美术教师可以趁着学校运动会开展的机会,让学校在参加的同时认真观察,并且负责一些创意项目。例如运动会班牌的绘制、班级标志的设计、班级旗帜的制作等等。在图画、设计、手工的制作设计中,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此,教师需要深刻理解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再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组织多样的教学活动,创新和优化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让他们的美术学习体验更为丰富和多彩。这样一来,美术课程会更加科学、高效,学生会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卞锦芳.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微探[C]// 2020年第一期华中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2020.
[2]郑婧.高中美术核心素养培养实践探讨[J].2020.
[3]潘美辰.美术核心素养改革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3(3):134-136.
[4]丘欣.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美术核心素养的课堂构建[J].学生·家长·社会:学校教育, 2021(6):0252-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