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徐达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大头山学区南山嘴小学 068461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逐步形成了多种思维意识,在此时期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可以推动学生的深度学习,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许多新的经验。在小学的课程中,数学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比较繁琐的东西,但在学习了数学之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索,还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的数学思维得以发展,这对学生个体的数学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考能力;培养策略
前言:在我国的教育系统中,小学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的知识非常多,而且还非常的抽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很容易就会进入一些错误的道路,对此,小学数学老师应该把培养独立思维的能力,放在教学的第一位。然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小学数学教学始终面临着许多难题,这不但影响了教学的效率,而且在教学全过程中,学生所能接受的知识也不多,从而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小学数学老师的教育指导观念比较陈旧,教学方式也不先进,这会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很难培养出良好的独立思维。特别是,小学数学老师没有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受制于过去的应试教育体制,把注意力集中在了数学试卷的分数上,没有按照学生的发展规律,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和指导,只是简单地把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他们,让他们去死记硬背,让他们难以有时间去进行自己的思考,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此外,如果小学数学老师只采取一种教学方式,就会让学生们慢慢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有些老师片面地认为,对小学生来说,只要能让他们学会,就能实现自己的教学目的,在这种思想的作用下,学生们会过分地依靠老师的教学引导,而不愿意自己去独立思考。
二、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实践策略
(一)革新教育指导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小学数学老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始终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中心位置,从学生的视角来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考虑到小学生的思维意识还处在初级阶段,他们的数学基础比较弱,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在设计课堂讲解环节时,一定要做到合理,并且要符合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如此,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独立思考。小学生对新奇有趣的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考虑到这一点,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应该把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放进去,让课堂变得更多样化,在学生有好奇心的情况下,他们会积极地去思考和探索,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目前,国家的科学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各类现代信息技术都被应用到了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在这种情况下,多媒体教学方式就出现了,它以视频、视频、幻灯片等形式展示了课程内容,可以在视听渲染的效果下,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识。
(二)调动学习热情,形成独立思考意识
在小学阶段,由于小学生的年纪较小,他们经常会对新奇的东西感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去思考和探究问题。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和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就必须要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独立地思考自己所学的东西,加强他们的独立思维,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这就要求小学数学老师们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以学生的学习基础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探究式数学问题,同时要保证这些问题能够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在《多边形的面积》一课中,老师将重点放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上,以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利用多媒体教学装置,给他们展示一些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图形面积,比如花坛面积、耕地面积等。同时,还会给学生们一些探究性的教学问题,比如“花坛面积和耕地面积有什么区别呢?”引导学生进行猜测,一些同学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能很快地做出解答:“花圃和农田面积均为平方米”。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给学生设置探究式的教学问题,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自己去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
(三)注重问题的合理创设,引发学生独立思考
相对于语文课程和英语课程而言,小学数学课程在逻辑性、抽象性和复杂性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要求学生具备完备的逻辑思维和学习思想,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要重视对问题的合理设置,只有这样,才能让问题的推动力充分地发挥出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他们的学习体验感得到加强,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理解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这就需要小学数学老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要与自己的教学内容相联系,从学生的学习状况出发,给他们创设一个合适的问题情境,让他们能够自主地思考,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一种荣誉感和自豪感,从而让他们对数学课程产生更多的好感。
比如,在上“简易方程”这一节课的时候,如果老师将公式的意思告诉学生,很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影响到他们的独立思维。因此,小学数学老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给学生创造一个问题的教学情景,通过设置适当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探索问题,老师可以问他们:“方程是什么?”“方程有什么特征?”等问题,起到了问题驱动的效果,让学生对方程有了更明确的认识,提高了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
总结:总而言之,小学时期是小学生数学思维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培养孩子的独立思维能力,可以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热情,对他们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小学数学老师要抛弃原来的教学指导思想,以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中心,优化和拓展教学模式,丰富和扩展课堂讲解的内容,同时给学生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让他们不仅能够形成独立思维的能力,还能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宪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方法[J].人文之友,2020(12):241.
[2]史纪玲.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养成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1):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