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Rural Education

试析初中历史自主化教学研究

作者

王宝令

河北省衡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学 053000

摘要:在传统历史教学中,不少教师习惯于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给历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模式造成了课堂气氛的沉闷,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与素质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自主性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学好历史,而且能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从“自主学习”这一概念出发,分析了“自主学习”这一概念,并提出了“自主学习”这一概念的具体要求。

关键词:初中历史;自主学习;教学引导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化,打破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如果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历史知识点,不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可能会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产生不利影响,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应该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是时代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历史课程具有博古通今的特征,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变学生对历史教学的刻板印象,构建一个生动有趣的历史课堂,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快乐学习的同时,还能培养他们对历史探究的热爱,持续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核心素养,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1.教师引导学生预习

课前预习是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好课堂知识的重要保障。为了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实效性,教师要引导学生使用科学的自学方法,灵活选择自学内容。预习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在正式上课前找到重、难点知识,如此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分析思考能力,还能够提前了解并标记自学时不理解的知识点,在上课时带着问题去学习。教师要充分关注和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学生预习时会发现部分知识点不能全面理解和掌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本中进行标记,在课堂学习中提出疑问,从而更加认真地学习预习时标记的知识。学生预习时应当做到主动思考。如果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并未积极主动思考,走马观花地看课本,那么预习的作用就难以实现。学生只有在预习过程中把更多精力放在思考上,才能够对历史知识有深入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教学《义务教育教科书·历史》七年级上册(以下统称“教材”)“原始的农耕生活”这节课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预习时了解河姆渡人的生产、生活情况,了解半坡居民的农作物、房屋以及所使用的生产工具等。另外,教师还应当让学生探究原始居民的房屋特点,思考为何要如此修建,他们的房屋有哪些优势,最后对比分析河姆渡人与半坡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异同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自己不能理解的内容要及时标记,或者和其他同学讨论沟通,在正式上课时重视听讲预习所标记的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发挥预习的作用,促进其思维发展。

2.教师加强自身建设

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着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教师存在非常紧密的关系。因此,教师在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之前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小组合作是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重要方式。

第一,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应当明确自身角色定位,发挥出引导和组织作用。因为初中生自身知识经验不够丰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遇到难以处理的问题时,教师应当及时予以点拨,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合理阐释。

第二,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把班内学生合理分组。教师应当充分掌握班内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分组过程中要让各小组成员实现优势互补,让各个小组之间的学习水平较为平均,如此一来才有助于班级整体更好地学习探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思维能力。

第三,备课环节属于教师正式上课前必须要做好的重要工作。通过集体备课,不同教龄、教学水平、教学经验的历史教师集中起来,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学习他人的优点,提高备课质量。通过集体备课,教师可以充分沟通交流,取长补短。个人备课属于教师在集体备课后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及课堂教学内容、班内学生的学习情况等有针对性地备课。教师在备课时要合理分析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难点,制订有效的解决方案,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例如,教材中的“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这节课属于史前历史知识,学生学习时可能感到枯燥,教师要结合具体学情,通过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进行教案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神话传说故事,利用有趣的故事导入新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其积极投身于本节课的学习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各种图片、视频资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引导他们更高效地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

3.教师在课堂上及时引导

在过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采取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如此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也并未凸显其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应当认识到自己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但引导并非完全放任不管,让学生整节课都进行自主学习。在组织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依旧有部分教师对新的教学方法并未完全理解,盲目压缩教师讲课时间,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环节并未发挥充分的教学作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和困惑时要依靠教师的及时引导和解答。

“自主学习+教师引导”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采取问题引导的方法,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充分结合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以及学生自学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疑问,要确保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深入思考。

结语

自主学习是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为了实现高质量的历史教学课堂,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遵循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引导和督促作用,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借助有效的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周德云.以新课改为基础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分析[J].华夏教师,2022(08):79-81.DOI:10.16704/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