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之浩气可歌 民众之伟力见存”
辛延英
河北正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习近平同志任正定县委书记期间,主持树立了“岸下惨案死难同胞纪念碑”等“四碑一像”。
在京广铁路西侧,正定县城北5.5公里的正定镇岸下村中心路与石桥街交口西南角广场,有六角亭坐落在五级台阶的正方形台上,亭内汉白玉碑宽0.81米,高1.91米,碑座长1.2米,宽0.7米,高0.5米。面东的碑身居中竖排镌刻傅金铃书丹“岸下惨案死难同胞纪念碑”11个隶书馏金大字,落款中共正定县委员会 正定县人民政府,一九八四年五月三十日立。背面竖排阴刻285字碑文(标点为引者所加):
公元一千九百三十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事变,抗日战起,日寇大举南侵。十月六日,窜入我县境内。十月八日,围掠岸下,奸淫妇女,屠戮村民。全村二百余户,千二百人,死于寇之兽行刀弹者,计三百六十五口,绝五十五户,尸横血淌,惨不忍睹。乡众恨怒充膺,不甘其侮,纷起而抗击。有黄姓名骡驹者,拼生死以卫乡土,持厨刀搏入寇群,劈毙一寇,重伤一寇,挫敌凶焰,张我正气。骡驹力战血拼,终以身殉国。壮哉此举,中华之浩气可歌,民众之伟力见存!国难家劫,尔来四十有七年矣。前事不忘!我中华民族之能屹立于世界,不再任人欺凌者,端赖中国共产党之图划领导,全国人民之艰苦奋斗耳。喜看今日之域中,人民十亿,尽砺中兴之志,神州万里,已呈崛起之势,四化伟业必实现于祖国大地,中华富强必瞩目于世界民族之林。
碑文记述了86年前日寇在保卫正定的前沿阵地岸下村奸淫妇女,屠戮村民的罪行。讴歌以黄骡驹为代表的村民纷起抗击,拼生死以卫乡土的壮举。盛赞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驱逐日寇,获得民族独立解放的伟大功勋。展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以“中兴”“四化”引领十亿人民,神州万里崛起之势不可阻挡,中华富强必为世界民族瞩目的壮丽画卷。
违公约践正义,日军袭我医院弑伤兵
“七七事变”后,平津相继陷落。日军将平汉线作为主要进攻方向,企图在保定、石家庄地区歼灭中国野战军,进而夺取察、绥、晋、冀、鲁等华北五省,控制黄河以北地区。9月24日,沿平汉铁路南犯日寇攻陷保定,直逼石家庄。当时晋北鲁北均告吃紧,淞沪大战也在进行中。刘峙命令停留在彰德(今安阳)的独立第四十六旅鲍刚部开往正定及其以北地区,占领据点,滞敌前进,掩护撤退的部队,配合二十六军八十三师刘勘部固守正定城,确保石家庄的安全。25日,鲍旅到达正定。30日,鲍刚命令第七三八团在东长寿沿磁河之线占领第一线前进阵地,把正定北关附近与城东、北高地作为第二线阵地;第七三六团及旅部驻守在城东关附近。10月1日,击退敌人一个大队百余人的进攻。3日,击退敌人四五百人的进攻。4日,击退突破第七三八团前进阵地向车站迂回的日寇坦克。当晚,一股敌人偷偷窜到正定车站西北面一个村子里,把驻在那里等待转移的独立旅野战医院的一百多名伤病员和医务人员,活活用刺刀给戳死了!1929年7月27日日本政府签署的《关于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的日内瓦公约》规定“流动医疗队,即与战地军队随行的医疗队和医务部门的固定医疗所应受各交战国的尊重和保护。”日军在战地医院屠杀伤病员和医务人员的暴行严重违反日本政府通过签署公约做出的承诺。
寇岸下屠村民,日军杀我父兄如猪狗
10月6日,与三十二集团军布防石家庄的二十六路军奉调入晋增援,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命令三十二军一四一师宋肯堂部辖鲍刚第四十六旅固守正定。当晚,或许是受平型关大捷的鼓舞,也或许是要为在医院罹难兄弟复仇,国民革命军便衣队夜袭驻在岸下、永安的日军,毁钢炮两门,打死多人,日军仓皇夜遁。次日清晨,日军包围岸下村,闯入村中搜人抢人,将村民捆绑成串拉到村外,用枪击、刀砍、火烧、刺刀挑人等残忍手段进行屠杀。在村北张春亭家的坟地里用机枪打死15人,在于黑人家白菜地里杀死26人,在村北口一个院子里杀死33人,在村南口张洛台家房后用刺刀挑死28人,在张花子家的地窖杀死3人又用木棒将头颅砸碎,在张轱轮家中用火烧死2人。日军到处强奸妇女,有20多名妇女不甘受辱,抱着6名幼儿跳入徐二改家院内的水井殉节,后经打捞救活10人。两日内,岸下这个仅有200余户1200人的村庄,惨死在日军屠刀下365人,55户被杀绝。村边尸体横陈,街巷血流成河,惨不忍睹。
举刀叉杀寇仇,乡亲拼死驱贼卫家门
日军的血腥暴行,激起了强烈的反抗,村民打死日军8人,重伤2人。碑文记载村民黄骡驹,手持菜刀,在家门口与日军搏斗,劈死1人、重伤1人,被日军枪杀。《正定县志》记载村民张秋被日军追赶,奋力跑回家中,拿出砍刀在院内与敌人搏斗,先劈死1人;后退至二门,又砍死1人;转身上房,用标枪刺死1人;日军追到房上,张秋攀到树上,再无退路,被日军开枪打死。村民时洛全,用铡刀劈死尾随入宅日军1人,被几名日军追到屋内惨杀。村民张丙辰,手持起粪叉,与进院的两名日军拼刺,叉死1敌,叉伤1敌,试图越墙逃脱时中弹身亡。窜到杨金姐家的两名日军,看到婆婆杨金姐和儿媳刘九妮后,兽性发作,把枪和东洋刀扔到外屋,推刘九妮进里屋企图强奸。杨金姐听到儿媳刘九妮惨叫,挥起东洋刀闯入里屋,猛地将一日军砍死。另一名日军想逃走被刘九妮死死拖住,杨金姐手起刀落,又劈毙之。婆媳二人将日军尸体、钢盔、大枪、东洋刀扔进猪圈盖上柴草逃走,以聪明智慧活过了8年沦陷区的抗战岁月迎来了新中国。
铭历史颂党恩,县委立碑悼民扬正气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为使后代牢记民族深仇,激励革命斗志,1984年3月15日,时任正定县委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县委常委会, 提议树立正定县党组织诞生地纪念碑、正定县第一个工人党支部玉华鞋庄纪念碑、赵生明烈士纪念碑、岸下惨案死难同胞纪念碑,树立赵子龙像。碑文初稿由县委办公室朱博华和王志敏共同完成,在正定下乡体验生活挂职县委常委的中国作协河北分会主席李满天修订。3月26日,习近平亲自审定的“四碑一像”碑文经县委、县政府联席会议研究通过。5月30日上午,正定县委、县政府于岸下村中心立“岸下惨案死难同胞纪念碑”,在纪念碑立成仪式上,习近平亲自揭幕并带领在场县委、县政府人员及岸下村全体干部、群众向纪念碑三鞠躬,深切纪念47年前正定沦陷之际惨遭日军屠杀的岸下、永安、北关等13村街1506名同胞。
砺民志兴中华,党聚民心华夏奔复兴
1995年5月10日,正定县人民政府公布“岸下惨案死难同胞纪念碑”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在复兴路上,重读“岸下惨案死难同胞纪念碑”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一是牢记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抗战时期始终是敌强我弱,部队可以流动作战,人民不能长期背井离乡。面对杀入村中杀进家门的野兽日军,退无可退英勇不屈的村民黄骡驹、张秋、张丙辰、时洛全及杨金姐婆媳自发勇敢地拿起刀叉杀敌自卫,英雄群像彰显中华之浩气,民众之伟力。二是深刻理解“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卢沟桥事变次日,中国共产党砥柱中流,高举起抗日的大旗,通电全国,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党领导开辟敌后根据地,以游击战、运动战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以持久战埋葬日寇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历史印证了碑文“我中华民族之能屹立于世界,不再任人欺凌者,端赖中国共产党之图划领导,全国人民之艰苦奋斗耳”。三是弘扬伟大斗争精神以奋斗者姿态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碑文“喜看今日之域中,人民十亿,尽砺中兴之志,神州万里,已呈崛起之势,四化伟业必实现于祖国大地,中华富强必瞩目于世界民族之林”彰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根基。新时代党重新定义“四化”,用“复兴”替换“中兴”,以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的初心为维护世界和平遏制悲剧重演提供重要力量,给世界上“瞩目”中国的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者简介:
辛延英,教授,河北正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书记兼院长,中共河北省委党的二十大精神走基层宣讲团成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党史党建。
基金项目:
本文是2021-2022年度石家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定探源研究”(编号:1-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