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策略浅探
谢娜辉
东莞市谢岗中学 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初三化学人教版教材中约有56个基本概念,概念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拦路虎之一。简化概念教学,将死记硬背法变为对概念全面理解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清楚的、准确的掌握基本概念,提高概念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
概念是人类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出来的词或词组。初中化学教材中,据笔者初步统计约有56个化学基本概念。化学概念是化学知识的“骨架”,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整个初中化学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因此使学生正确认识和掌握化学基本概念,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化学学科知识的继续学习与深化。很长时间以来,教师对概念教学咬文嚼字、剖析词语、强调关键字词的教学方法,实在费时费力;而学生对概念死记硬背、机械记忆,效果总是欠佳。笔者结合自身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初中化学不同类别概念的教学策略进行了简化和总结,供各位参考。
一、顾名思义法
顾名思义是指当人们看到一个事物的名称就能想到它所包含的意义,这点对于很多化学概念也有一定的可行性。比如混合物和纯净物这两个概念,就可以用“顾名思义法”知道它们初步的含义:纯净物是纯净的,只含一种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比如化合反应就是由几种物质合为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有就是说由一种物质分为多种物质的反应。又比如含氧酸和无氧酸,完全可以从字面上的意思去理解为:含有氧元素的酸叫含氧酸、不含氧元素的酸叫无氧酸。又比如判断氮肥磷肥和钾肥,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到氮肥中必须含氮元素(N)、磷肥中必须含磷元素(P)、钾肥中必须含钾元素(K).采用顾名思义法进行概念教学,克服了学生对化学概念束手无策的恐惧心理,大大减少了化学概念教学的难度,让学生发挥语文科文字理解的优势,把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对提高概念教学的效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认知同化法
认知同化理论认为,教师要在教学前千方百计找到学生最熟悉的日常现象,应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把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挂起钩来,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同化新知识。教学中常常听到学生抱怨掌握了的知识老师还在不断讲个不停,没掌握的知识老师又没讲清楚,很苦闷。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化学教师应该千方百计挖掘出课本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物质的联系点,向生活应用认知同化论开展教学,引导学生而迅速进入学习情境,从而大大提高概念教学的效率。
比如在学习酸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播放一个“萌娃吃柠檬”搞笑视频,问问同学们喜不喜欢吃柠檬、爱不爱吃酸菜、什么东西最酸,来展开盐酸、稀硫酸和硝酸的学习;学习碱的时候,就问问同学们广东话里是不是把肥皂叫番碱、把洗衣粉叫碱粉来展开碱的学习,使学生立马认识到酸和碱就在自己身边。在学习酸碱之前,学生虽然和酸碱天天在打交道,但他们并不知道生活中有些物质同属于酸性类物质,有些物质同属于碱性类物质,酸性类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很多相似之处,碱性类物质的化学性质也有很多相似之处,而酸性类物质和碱性类物质放在一起反应会互相中和,经过书本酸和碱知识系统学习,他们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学习知识的动力得到大大加强。又比如在学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时,就问学生吃饱了没有,吃饱了还能不能再吃等问题,指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中的“饱”与吃饱的“饱”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教师要尽量把书本知识与学生的耳熟能详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把原本模糊的、司空见惯的生活经验认知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加以系统学习总结,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迅速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三、反义词法
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化学中有很多组反义词。比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就是一组反义词,比如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酸和碱分别互为反义词,把“反义词法”引入概念教学,可以节省一半的时间,如学生学完物理变化就知道什么是化学变化了,学完化合反应就知道什么是分解反应了,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对碱的化学性质就略知一二了,对中和反应心中也有底了。还比如学习到金属原子和非金属原子时,指出它们的化学性质恰好相反: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容易失去电子,而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容易得到电子,它们反应时容易各取所需、结合生成一种稳定的物质。而金属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化学性质也相反,金属氧化物一般容易和酸发生反应,非金属氧化物一般容易和碱发生反应等等。可见运用反义词法进行概念教学,省时省力,可谓是事半功倍。
四、几个条件同时具备法
有的概念比较复杂,概念成立的条件比较多,学生犯错较多的原因是顾此失彼,没有几个条件要同时兼备的意识。比如在进行氧化物的概念教学时,根据氧化物定义为“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可知要判断物质是否属于氧化物,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只含两种元素、二是含有氧元素、三是本身是化合物(纯净物),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这样交代学生后,可以先来一组文字判断题:①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属于氧化物②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物质属于氧化物③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纯净物属于氧化物,他们就容易判断出①只具备了一个条件是错误的,②只具备了二个条件是错误的③具备了三个条件是正确的,思路就十分清晰了。
再来一组物质判断题,如判断下列物质是否属于氧化物:氧气、氯酸钾、空气、氧化铝、五氧化二磷、。让学生判断出氧气中只含一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而氯酸钾化学式为KClO3,其中含3种元素,所以不属于氧化物。而空气因为它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物,所以不属于氧化物。氧化铝、五氧化二磷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属于氧化物;而且可以趁机指出,氧化铝、五氧化二磷的名称里本身出含有“氧化”二字,属于氧化物。
还比如判断物质是否属于催化剂,必须三个条件(改变反应速率、自身质量不变、自身化学性质不变)要同时具备,缺一不可;而物质的溶解度,必须四个条件(指明温度、100克溶剂、饱和、质量)要同时具备,缺一不可。物质燃烧的条件是三个条件(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密切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要同时具备,缺一不可。灭火的条件则为三个条件(移走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有一不可。使用“几个条件同时具备法”进行概念教学,使学生头脑中第一时间形成了一种整体印象,以免顾此失彼。新授课时还可以辅以一些相应的科学的练习,所谓科学的练习是指:练习中既有正例,也有反例,反例中只要有一个条件不吻合,概念就不成立,这样学生就建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日后就不会错了。研究表明,在教学中第一时间弄清楚概念成立的必要条件,然后辅以一些相应的科学的练习,突出概念的关键特征,降低学生概念学习的难度,可可大大提高概念学习的效果。
五、对比法
在化学概念中,有一些概念之间既具有相同点,又具有不同点,很容易混淆。教师教学中可以将这些概念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使学生弄清概念的异同。例如,以学生在学习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纯净物4个概念为例,教师首先应该强调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有个共同点:它们都是纯净物,对应的可以先来一组文字判断题: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属于单质②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属于单质③澄清石灰水属于化合物,由于“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有可能是混合物则不一定是单质,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不是纯净物不属于单质,澄清石灰水是混合物不属于化合物。强调好它们的共同点后,再找出它们的不同点:单质中只含一同种元素,化合物含有不同种元素,而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有一种元素必须是氧元素,这样对比出4个概念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从而使学生把模糊不清的概念区分开来。
综上所述,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疏通学生在化学概念学习中的卡顿点,针对不同类别的概念,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提高化学概念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怎样进行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核心要点构架 牛瑞珍;《速读(下旬)》;2019-10-30
2.初中化学概念原理课堂教学现状与对策 赵艳;《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03-02
3.认知同化论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侍立新;《新课程导学》;2016-08-20
4.初中化学概念分类及其教学中学习动机的研究 杨君(导师:夏志清);河南师范大学,硕士(专业:课程与教学论);2006
5.如何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郝艳芝;《陕西教育(教学)》;2018-09-01
6.初中化学概念学习障碍及其教学策略 刘亚男;《中学教学参考》;2018-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