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策略
周用
重庆市万州区南京小学 404000
摘要:随着我国国家建设的全面展开,科技以及文化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在小学的教育观念里,不但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渗透着素质教育的教学,而且也要考虑到德育的管理。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培养,为学生提供一个温暖、舒适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德育理念,进而促进小学德育教育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小学德育;德育教育;有效策略
一、小学德育教育中的问题
(一) 德育形式单一
许多小学班老师在班级管理中也会渗透一些道德教育的因素,但道德教育的工作方式过于单一,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多个方面的素质,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各项优秀品质。德育工作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还要培养学生的个人行为、良好习惯、正确的价值观。
(二)道德观念培养滞后
老师通常认为学习好的学生都比较乖,但在班级中,学习不好的学生往往是不服从管理的学生,所以许多老师都有一种刻板印象,认为自己的学生之所以不好管理,是因为学习不好。只有学习好了,班级才能更好地运转。所以,小学老师们将工作的重心从管理班级转移到了提升学生的学业上,这一观念将影响学生的发展,阻碍德育工作进行。
二、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制定班级管理计划
教师可以按照《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有关的学校规定,来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班级规定。当然,在制订班规时,也要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就能更好地进行班级的管理。当然,在具体实施的时候,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班级的规章制度。
(二)树立学生正确的道德观
身为教育工作者,每个老师都应该注重道德教育的实践,比如“当一名小志愿者,到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和山区的孩子一起奉献爱心”、“帮助爸爸妈妈干家务活”等等,通过各种道德教育的实践,使同学们了解到陪在老人身边的意义,了解到山区的孩子上学的艰难,了解到他们父母的不容易。教师要将民主团结、热爱祖国的理念融入到德育教育之中,并与社会资源相结合,将德育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对教育体系进行扩展和规划,为学生提供各种有益于他们成长的活动和实践。
(三)重点对学生进行心理激励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求知欲相对较强,所以,在设计道德激励方案的时候,要格外重视对他们的激励,这样才能对他们的思维进行更好的引导,使道德教育的真正效果得以发挥。首先,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人格发展,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小学生的不同特点,制订出一套符合小学生特点的道德教育计划,进而为今后的道德教育工作提供规范性的指引。其次,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状况,有效地扩大道德教育的范围,要主动地与家长沟通,充分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并从心理学的角度,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激励计划。
(四)关注学生成长
在新时期,老师们更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主动地去认识班上和班上的同学们,他们在学校里和学校里的表现,以及他们的成长。为了改善班级道德教育计划,提高有关工作的实效性,老师们可以不定期地从家长那里了解到孩子在家的情况。将学生在不同阶段的个人发展变化记录下来,为了使他们的成长档案更加完整,老师们还应该和班级的任课老师一起参与到观察当中,对学生在各个科目的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进行全面的汇总,全面关注学生成长。
(五)组织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老师可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多组织一些对学生有帮助的活动。在一些活动的训练中,同学们会逐渐学习如何与他人配合,这样也可以帮助同学们形成合作共赢的观念,增强同学们的集体主义精神。教师可以举办文明讲座,也可以举办一场关于相关问题的辩论。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开阔学生的心胸,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而这样的活动,也可以让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毕竟这样的集体活动,是不可能只靠个人的配合来完成的。所以这样的活动能够促进每一个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使他们认识到沟通与团结的重要性。
(六)注重德育氛围的营造
班风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也需要一个良好的教育和指导。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班风才能体现出班级的文化特征。学生可以从自身的成长、学习、理解等方面,有效地认识到班风的文化内涵,从而形成自己与班级的联系,而小学老师也可以通过班风的创建,充分地体现出德育工作的价值和成效,在形成相应的班风特色之前,要充分地考虑到班风对学生的影响,并以德育工作为基础进行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七)利用媒体拓宽教育平台
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在小学这个时期,孩子们还处在发育的初期,他们的年龄还比较小,所以在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如果老师只是简单地向他们灌输一些理论性的东西,那么很难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的渠道,收集与德育有关的素材,并利用多媒体设备展开展示,结合生动、形象的元素来实施德育工作,让学生对基本道德素质有一个更加直观、清晰的认识。
结语:小学要明确学生的责任,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行动力,规范他们的行为方式,让他们可以对这个世界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所以,要想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教师就必须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德育学习氛围,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学习的每一个环节。
参考文献:
[1] 刘思言.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实施德育教学[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3):71-72.
[2] 沙青青.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9,(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