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信息化数据管理及应用
李春阳
滨海县人民医院 224500
摘要:医院信息化建设不仅能够适应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趋势,同时也能够增强医院内部管理质量和水平。在医院内部各个科室每天都会产生海量的数据信息,包括患者病历、财务信息、绩效考核信息等,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能够极大提升医院服务的整体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本文对医院信息化数据管理进行深入探究,明确其具体应用策略,以此提升医院的整体发展水平。
关键词:医院;信息化;数据管理;应用
在医院信息化进程中存在许多业务系统,包括PACS、LIS、EMR、HIS,这些系统由于彼此独立,系统配置较为复杂,没有统一的数据处理标准,导致医院信息化建设难度大、安全性差、沟通效率低等问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医院信息化建设与数据管理工作,加强对患者个人隐私的保护,实现资源的共享。推动医院各部门之间通力合作,消除数据管理鸿沟,为医院转型升级做出重要保障。
一、医院信息化现状分析
医院信息化建设以数据索引技术为主,患者利用EMPI索引,再通过数据库核心数据进行对比,医院则是对患者的搜索记录进行识别,将多个相关的医学信息进行关联,实现多系统互联[1]。EMPI的跨系统存储主要是以对照的形式进行关联,但是存储、维护和创建核心实体数据的路径不同,不能很好地解决目前的问题。从信息资源的角度来看,索引数据无法永久、独立的存储核心数据,而且不能支持数据再利用,致使信息系统的建设速度见面,造成信息系统的价值难以充分发挥。主数据管理技术(MasterDateManagement,MMM)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定义一个核心数据,然后在MDB中进行数据的存储,从而实现整个系统的数据同步。通过与EMPI的比较,主数据管理技术是将各系统的核心实体数据进行集中记录,所记录的项目数目必须相同,而核心实体的主键可能会有差别,从而保证各系统的核心实体的数据级别是一样的。
二、医院信息化数据管理系统设计
许多医院在主数据结构的设计上,都是从单纯的筛选,到复杂的,再考虑到各大商业体系的合作与成熟,并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初步的设计。在进行设计时,可以采用SOA架构来实现主数据的管理,该架构主要针对医院机构的业务架构,通过定义接口来实现不同的功能,这个接口不受编程语言、操作系统、硬件平台影响,但是需要通用、统一的方法来实现交互,还需要将ESB技术引入到数据服务总线中,采用文件和事件驱动的方式来实现业务之间的集成。
主数据维护主要负责数据质量管理,包括发布、修改、定义SOA服务,通过手动审核重要的主数据;数据输入输出是根据相关的要求进行成批的传送;标准体系管理主要完成检索、维护、定义资料规范等工作,为信息系统和主要资料管理系统提供相应的价值领域服务;日志和同步监视则是辅助管理员,让他们可以在不同的系统中进行同步,并将失败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同步,然后进行集中的筛选和处理[2]。
三、医院信息化数据管理应用对策
目前,我国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因此,各大医院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制定科学的政策,调整管理方式,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效果,提升医院服务质量。
(一)改革管理理念
合理运用医院的信息化数据,要求医院领导和医护人员形成正确的数据管理观念,营造信息化氛围和环境,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使医护人员能够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有效发挥信息化数据管理作用。
(二)合理使用软硬件设备
在医院的数据管理中,要强化软硬件的协同工作,有效地提升医护人员计算机操作能力。对硬件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与保养,减少发生故障的几率。对软件应当及时更新,消除漏洞,保障信息安全。同时要做好数据备份工作,指定专人进行定期整理数据信息,确保医院数据信息更加真实、可靠,避免数据泄露而造成的风险问题。
(三)加大投资力度
医院信息化是管理工程学和信息技术相融合的结果,相对于人工操作,可以更好地发挥时空效率。医院信息化并不是单纯的经济效益,而是对医院财务和业务的处理,减少医护人员劳动强度,帮助管理层做出科学决定,从而提升医院的整体收益[3]。根据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医院信息化资金投入都集中于硬件方面,投入超过85%,在软件方面的投入约为10%,而在维修与培训方面的投入不足4%。这就导致在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中既不能发挥数据处理系统的功能,也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硬件设备。医院信息系统整合以覆盖整个医院机构的信息网络为依托,仅限于较低级的软硬件整合,无法满足需求,这就需要整合医院的各类信息化建设。只有优质的信息资料没有约束,才能顺利地流入所需环节,才能使数据信息利用效率最大化。把数据管理工作与信息资源、应用系统、医护人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业务和数据之间的紧密结合,形成以“业财融合”为核心的数据管理体系,构建信息流、物资流、资金流相统一的数据管理模型。
(四)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在实施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医院需要通过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来支持和集体培训。一方面,培训医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包括医疗专业知识、计算机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要提升医护人员专业能力,比如应变能力、拓展能力等等。高素质的医院职工队伍对提高医院工作的效能、保证医院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五)制订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
任何工作都要有科学系统的规划来引导,因此在引入信息管理系统之前,需要经过多个科室的讨论,制定出一个科学而又完善的发展计划。科学、清晰的发展计划是引进信息化管理体系的重要依据,对医院的整体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结束语:
医院信息化管理在各大医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和数据管理水平。但是在实际运用中,仍然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专业人才缺乏、规划不完善、管理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各大医院必须在管理观念上进行创新,制订科学、系统的发展计划,合理使用软硬件设备,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加大经费的投入,为实施信息化数据管理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只有提高数据管理技术的精确性和高效性,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居民的医院卫生服务,提升医院服务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有良,胡明双,李波,刘毅,宋纬地,秦晓宏.三级医院的主数据管理系统应用与实践[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2022(06):130-135.
[2]郭亮.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辅助诊疗管理系统设计[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22(02):84-85+143.
[3]徐宁,张磊,李新艳,周培莹.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医院信息化系统建设[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1(23):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