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edia science

超声检查出皮下包块,会是什么?

作者

莫群英 覃雄领

1柳州市人民医院超声科 广西柳州 545006 2柳州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广西柳州 545006

超声检查是一种常见的无创影像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身体内部的病变和异常。当超声检查显示出皮下包块时,患者可能会担心这是什么问题。本文将科普一些可能导致皮下包块的常见原因。

一、脂肪瘤

脂肪瘤是一种常见的皮下实性肿块,它们主要由体内的脂肪细胞过度生长形成,脂肪瘤通常是良性的,这意味着它们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具有恶性倾向,它们可以出现在身体任何有脂肪的部位,主要由成熟的脂肪细胞构成。触摸脂肪瘤时,通常感觉柔软而有弹性,类似于一个可移动的小肿块,其质地通常是软的。脂肪瘤的大小可以不同,从小如豌豆到大如橙子。脂肪瘤的颜色一般是正常皮肤的颜色,通常不会出现红肿或疼痛的症状,它们的生长速度通常是缓慢的,往往多年内只有轻微的增长。

从超声检查的情况进行分析,脂肪瘤形态比较规则,通常呈现为椭圆形,长轴与皮肤平行,多位于皮下脂肪层,内部有着均匀的回声,而且多为稍高回声,有着较为清楚的边界,大部分有完整包膜,通常内部没有血流或者只有少许血流信号。对于脂肪瘤,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治疗,特别是当它们没有症状或引起任何不适时。如果脂肪瘤造成了身体形象的困扰、压迫周围结构或引起其他症状,医生可能会建议手术切除。

二、皮脂腺囊肿

皮脂腺囊肿又称为粉瘤,通常由于皮肤的皮脂腺导管阻塞后,皮脂腺分泌物潴留而形成的囊肿样病灶。常表现为头面部、臀部及背部出现无痛性且质软的球形突起包块,隆起部位上有黑点开口,可以挤出油脂样内容物。

皮脂腺囊肿在超声检查中呈圆形或椭圆形,与周边皮肤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囊壁厚度较大,其内部结构可呈现细小光点或粗颗粒状回声,回声不均匀。在某些情况下,皮脂腺囊肿可能包含一定的液体或半固体物质,这是因为囊肿内积聚了一些皮脂和角质碎片。尽管皮脂腺囊肿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良性的,但如果囊肿感染或增大,可能会引起不适或疼痛。如果症状较轻,医生可能建议观察,但是,如果囊肿变得严重、疼痛或感染,医生可能会建议手术切除囊肿,以确保症状的缓解和避免复发。

三、神经纤维瘤

神经纤维瘤是一种良性的周围神经疾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组织学上起源于周围神经鞘神经内膜的结缔组织。几乎所有病例出生时可见皮肤咖啡斑,形状大小不一,边缘不整,不凸出皮肤,好发于躯干非暴露部位。神经纤维瘤通常是多发性的,且常对称。大多无症状,但也可有疼痛。这种肿瘤常见于年轻人,常见于四肢、躯干和头颈部的较大神经干及皮下分支。

在超声检查中,神经纤维瘤的特征是软组织层内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回声,内部呈均匀低回声或等回声区,边界清,包膜完整,后方回声可有增强。超声检查还可以帮助确定肿块的深度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神经纤维瘤通常是良性的,生长缓慢,它们通常不引起疼痛或不适,除非肿瘤位于敏感区域或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一般情况下,神经纤维瘤的治疗取决于症状的严重程度和肿瘤的位置。对于较大或症状明显的神经纤维瘤,可能需要考虑手术切除。

四、神经鞘瘤

神经鞘瘤好发年龄 20-30 岁,无性别差异。可发生于任何周围神经,一般肌间>皮下>肌内。多见于四肢、 颈部,上肢更为多见。神经鞘瘤来自神经髓鞘 Schwan 细胞,发生于较大神经上的肿瘤往往偏心生长,神经移位到肿瘤的周边。肿瘤内部常常出现粘液样变性,出血和钙化。

超声可见明确的低回声肿块,与神经相连,并与血管伴随。低回声团块内回声较均匀,有时会出现不规则液性暗区,或以无回声暗区为主,周边可见实质性回声,囊性变是神经鞘瘤的病理特征之一,可能由于黏液样积聚、 出血或坏死引起。肿块边界清晰,均有包膜包绕。彩色多普勒显示肿块内可见数个点状或短线状呈呈稀疏分布的血流。肿块来源于神经,两头与神经相连肿块沿神经长轴多呈梭形、 椭圆形或分叶状,可能在中心对称性或沿神经偏心生长,大多数(90%)肿块两侧可见于神经相连。多数肿块周围可见伴行的动静脉超声诊断神经鞘瘤基于综合特征而非单一表现,无需组织活检,即可明确诊断。 若肿瘤内部有簇状或云团状中至高的回声, 同时伴有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 一端连以尾状神经者,则可诊断为神经鞘瘤。本病多为良性,但瘤体增大可产生压迫症状,一旦确诊应及时手术,肿瘤完整切除者一般不易复发。

总而言之,本文列举了一些常见的皮下包块的原因,而且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在超声检查显示出皮下包块后,医生通常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来做出诊断。如果发现皮下包块,建议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医生会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评估,并可能要求进一步的检查,如影像学检查或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只有通过专业医生的诊断和评估,才能得到最佳的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