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韵文化研学旅游产品开发
张鑫怡
台州学院318000
基金或课题项目:2023年度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
项目名称:诗心映华荣,宋韵润蒙童——宋代浙江诗人主题研学
项目编号:2023R47402
摘要:本论文以绍兴为例,探讨了宋韵文化研学旅游产品的开发。介绍了宋代独特的历史背景与价值,阐述了绍兴丰富的研学资源与地域优势,分析了宋韵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的必要性与项目内容,并提出相关策略,以促进宋韵的有机传承和绍兴地区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宋韵文化;研学旅游;产品开发
一、宋韵文化的研究意义
宋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黄金期,宋韵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宋韵文化体现在各个地方,日常生活领域的物质之韵,生产技术领域的匠心之韵,社会运行领域的秩序之韵,发现发明领域的智识之韵,学术思想领域的思辨之韵,文学艺术领域的审美之韵。琴、棋、书、画,焚香、点茶、挂画、插花……宋人“风雅处处是平常”的生活方式和隽永深沉的生活美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根植进当代江南生活中。浙江与宋韵文化关系紧密,有责任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
二、绍兴宋韵主题研学发展的条件
(一)绍兴的研学资源
中国旅游研究院把绍兴作为中国研学旅游方向的观察点,并发布了《中国研学旅行发展的绍兴实践》,将绍兴列为研学旅行十大热门城市。[1]绍兴作为爱国诗人陆游的故里历史文化积淀丰厚。2021年11月,绍兴举办首届陆游诗歌节、颁出“陆游诗歌奖”,发布《宋韵越城地图》与《陆游诗词地图·绍兴卷》;活动以“宋韵越城·诗绎乡村”为主题,旨在通过推荐陆游祖居弘扬宋韵文化,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实现共富先行。绍兴坝头山村作为陆游祖居所在地,村内文化氛围浓厚,有陆游书院、陆游文化中心、放翁家训馆等文化节点,为开展宋韵研学创造了一定条件。
(二)政策条件
1.国家研学政策红利
《2021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指出“我国研学旅行的发展正处于从小众走向大众的阶段”。近年来教育赋能文旅的研学行业成为各层级政策的重点推行鼓励对象,开展研学旅行,既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和发展纲要》,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2. 浙江宋韵文化工程
2020年9月,省委书记袁家军在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实施15周年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宋韵文化”。2021年8月,浙江省委文化工作会议提出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强调“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省委宣传部牵头研究编制了《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实施宋韵文化研究、遗址保护、数字展示、品牌塑造、文旅融合、文化传播等“六大行动”。
3. 文化振兴乡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宋韵文化则是我省的独特文化品牌,挖掘利用好宋韵文化,做足特色放大优势,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流动起来彰显出来传承下去,是青年的时代责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中提出要保护利用乡村传统文化、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也进一步指明以文化重塑乡村、振兴乡村的宗旨。
三、绍兴宋韵文化研学必要性
(一)研学市场同质化,打造宋代诗人主题研学课程。
研学市场上同质化严重,部分研学课程未能充分开发当地特色文化,而本项目选择浙江代表性诗人设计研学课程,结合有深厚宋韵底蕴的诗人旅居地、诗人乡村故里等进行研学课程开发。有利于推进宋韵价值理念、内容形式的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内在动力和创新创造活力、满足教育育人意义。
(二)宋韵研学项目拓宽乡村传统单一的旅游业。
研学是研究性学习和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一个新兴的市场领域。宋代诗人主题研学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结合宋韵文化、诗性文化,能进一步拓宽乡村单一的旅游业。乡村在维持好村容村貌的同时,与旅行社、学校等进行合作,挖掘文化资源,进一步激发乡村文化振兴。
(三)深化宋韵美学与诗性人格的研学,拓展中小学生精神世界。
“双减”政策落地后,未来的教育更加注重的是对人的综合培养,建构丰富的精神世界。项目通过宋韵美学课程,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在日常实践中积极体现生活美学,以浸润式的宋式美育滋养中小学生心灵世界。通过诗性人格主题课程,感受历史人物的诗性人格,积淀人文底蕴,厚植传统文化,为进一步培养中小学生健全完整的人格打下基础。
四、宋韵文化研学项目
(一)项目内容
以宋韵文化传世工程为重要背景,通过对浙江有代表性的诗人设计研学课程传播宋韵文化。课程立足陆游文化,结合陆游祖居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开发“陆游诗性人格、乡村耕读传家、宋韵生活美学”三大主题模块研学课程,15 个子课程,构建“目标——路线——内容——评价”连贯一体的育人课程结构体系。通过游、听、识、研、学、做、画、思、讲等研学环节来提升孩子们的文化素养、动手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系、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2],从而实现学思统一、知行合一。
(二)项目的思路方法
1、沉浸式文化研学
以宋韵文化背景为依托,还原宋代真实场景,沉浸式感受宋韵文化。以具身体验的方式亲历文化现象,在潜移默化的文化陶冶中感受陆游家风家训,获得价值认知,坚定文化自信,真正实现文化育人。
2、游戏式项目制研学
研发针对青少年知识结构和身心特点开展探究学习活动。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自主完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性项目,实现自主学习的培养目标。让学生在玩中做、在玩中学,在多边的互动中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及时的反馈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3、线上线下一体化
结合研学的线上资源和线下活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研学内容更丰富、手段更多样。另外,利用互联网平台将研学行程可视化,通过实时上传研学相册、研学报告等研学数据,让研学实施更专业,让研学旅行更规范。
(三)项目实施意义
从宋韵文化角度,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宋韵文化是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做宋韵文化研究是对浙江以宋代为节点上下五千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从乡村振兴角度,深度挖掘文化建设核心,擦亮宋韵乡村的“金名片”,乡村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探索宋韵文化和乡村振兴深度链接的路径,促进乡村共同富裕。从研学教育角度,沉浸式体验陆游的诗意人生,把浙江宋韵融入研学,推进“诗路”研学旅行,有利于了解乡情国情,能开拓中小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形成对社会与自然的整体认知,提升探究实践能力。[3]
参考文献:
[1] 何俊杰. 绍兴研学旅行:解码城市文旅融合的样板力量[N]. 中国文化报,2021-11-13(003).DOI:10.28144/n.cnki.ncwhb.2021.003442.
[2]李先跃,张丽萍.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原则与目标[J].辽宁教育,2020,No.629(20):53-56.
[3] 罗蕴涵.我国研学旅行研究及展望[J].西部旅游,2022,No.157(05):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