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创新途径
贾秀珍
辽宁省北票市台吉镇综合事务服务中心 辽宁 北票122100
摘要: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助力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的科学性,并为我国乡村战略的实施提供强大动力支持。尽管如此,农村地区受限于人才、经济、政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其产业结构的调整面临着许多严峻困难,不仅无法顺利将农村生态资源转化为先进生产要素,还对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为此,需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以便于能够立足农业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农村产业结构;优化问题;农业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农业经济的蓬勃发展是一个系统性的大工程,也是影响全局发展的大问题。要提升农业经济的发展质量与发展速度,除了坚定信心,坚持党的领导之外,还需要通过有效的措施来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显而易见,农业经济的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要不断结合社会发展趋势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持续挖掘农村资源潜力,以此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加快推动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1农村产业结构优化面临的问题
1.1缺乏对地方特色的深入挖掘
首先,从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农业产业的活力不足,产品形式单一化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大问题。而农业结构的调整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仅仅需要理念指导,更需要正确的方法与路径的支持。尤其要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入挖掘地方资源,并不断提高地方资源特色的影响力,从而起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作用。其次,从当前乡村发展的现状来看,影响产业结构调整,乡村振兴目标实现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中,由于对地方特色的挖掘力度、意识不足,在农业产业设置与发展上一味模仿,自身的定位不够清晰与明确,同时缺少前瞻性与可操作性,最终导致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与升级停留在表面,未能发挥出实质性作用。
1.2缺乏对产业发展的精准定位
显而易见,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需要有一个正确的方向指引,而这个方向就是农业发展的定位。发展定位意味着今后区域内农业发展的大方向,并始终围绕着这个方向不断拓展,形成优势产业,并围绕优势产业来建立产业链。这也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与升级的必由之路。尤其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资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产业发展越来越透明化,这种背景下,乡村产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是前所未有的。当前乡村产业同质化现象还十分突出,这就使得产业发展竞争力不足,无法开拓更广阔的市场,也就意味着乡村产业不具备可持续发展性。究其背后的原因就在于,没能深入地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发展定位不明确所导致的。
2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策略
2.1明确制约因素
很显然,要通过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首先就需要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来深入分析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比如,是由于产业同质化现象明显,因此导致的产业竞争力不突出,还是由于地方特色的发挥不充分,以及服务水平管理能力上的不足。比如,当前多数乡村都面临着劳动力流失、人才流失、人口流失的“三流”问题,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经济建设,最终都离不开“人”的支持,这里所说的“人”可能是基层劳动力,可能是高科技人才,可能是技术型人才。人才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乡村的教育资源、医疗水平以及经济活跃程度不无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要打造优势产业链,但也会由于人才不足、活力不够而导致发展速度缓慢,难以解决根本性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能够正确看待问题,理清集体与个体、规划与发展问题以及与脱贫致富、乡村振兴之间的联系,从而找出解决办法,突破瓶颈。只有在充分分析并明确影响因素、制约因素的前提下,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才能够发挥出针对性作用。
2.2发扬地方特色
虽然我国地域广袤,农村生产面积广泛,人口众多,但是农业产业的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这也是农业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的主要原因之一。要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除了分析发展瓶颈之外,找准地方特色,并因地制宜地发扬地方特色显得尤为关键。通过优化落后的生产项目与生产方式,突出地方特色,打造地方品牌,以发展产业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围绕区域范围内的特色资源进行深度的开发,包括但不限于文化科技资源、地理环境资源、工农业生产资源、乡风民俗、建筑资源等,通过围绕某项特色为发展的中心和重心,打造上下游,构建良好的产业链。比如,地方特色手工业、乡风旅游业、地方特产种植业等。从全局以及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周边地区的发展情况与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定位与开发规划,为乡村文化经济的振兴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2.3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
一直以来,人才都是推动经济发展,产业进步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制约乡村振兴目标实现的根本原因所在。从当前农村产业结构得不到有效调整的重要原因来看,高素质人才的不足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导致农村高素质人才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农村自然条件落后、福利待遇低以及发展机遇少等原因不无关系。所以,要结合这些具体的问题来针对性地解决。比如,针对人才流失的情况,一方面,可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高福利待遇,给予更多发展舞台。当前比较可行的办法有吸引大学生回村就业、创业等,在政策层面、资金层面、技术层面,给予大学生更多支持。对有技术、有管理经验的优秀人才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比如无息贷款等,以及给予相应的技术支持,从而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回流乡村,为乡村文化经济的发展献计献策,以年轻的活力来带动乡村发展。另一方面,除了积极进行人才的引进之外,还要加强人才培养。需要在教育资源上加大投入,包括改扩建中小学,完善中小学教育设施设备,引进优秀的教师人才,积极发挥互联网优势,来丰富教育资源,以教育质量的提升,来打造好人才培养基础。除此之外,还要对广大村民进行再教育,教育的内容可以包括方方面面。例如,广泛开展农业生产讲座,进行文化教育,加强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等,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育教育活动,切实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强化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为产业调整与升级创造条件。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围绕乡村地区的农业经济与产业结构进行了详细讨论。本文认为,优化产业结构是促进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相关部门要结合当地现有的产业布局,全方位完善农业产品的产业链条,通过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升农村社会经济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隋芳芳,魏亦山.加强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途径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15):22.
[2]庄淑贞,胡月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J].农家参谋,2021(18):107-108
[3]郝莉娟.乡村振兴视域下的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策略[J].农业工程技术,2022,42(36):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