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行政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与防范
蔡天乐
会东县审计局 四川省凉山州 615000
摘要:行政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与防范是对行政单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和防范的过程。本文通过对行政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浅析,总结了行政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主要表现和可能导致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行政单位、经济责任、风险、防范
一、引言
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行政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行政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与防范是行政单位审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对于确保行政单位财务权益安全、增强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行政单位规模的扩大以及业务复杂度的增加,行政单位面临的审计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深入研究行政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与防范是一个迫切的课题。
本文旨在浅析行政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与防范,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二、行政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原因
2.1. 内部控制不完善
行政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原因之一是内部控制不完善。内部控制是指行政单位为实现经济责任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组织、政策、流程和程序等,旨在保障资产安全、规范经济活动、促进经济责任的履行。如果内部控制不完善,将会导致审计风险的增加。首先,内部控制不完善可能导致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受到威胁。如果行政单位的财务记录不准确,审计人员很难对财务状况和经济责任的执行情况进行准确评估,可能会导致审计报告的错误和误导。其次,内部控制不完善可能导致资产安全受到威胁。如果行政单位的资产管理不规范,存在资产丢失、滥用以及内外部欺诈等风险,将会对经济责任的履行产生不利影响,也会加大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发现资产风险的难度。此外,内部控制不完善也会增加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概率。
2.2. 职责划分不清
在行政单位中,由于职责划分不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职责边界模糊,可能会导致一些任务被多个部门同时执行,造成资源浪费或重复劳动。相反,某些任务可能因为没有被明确分配给特定部门而被遗漏或忽略。在职责划分不清的情况下,往往无法明确各个岗位或部门的责任范围,难以追究责任。这对于经济责任审计来说是一种风险,可能导致责任不清晰、问题无法解决。
职责划分不清是导致行政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原因之一。为了减少这种风险,行政单位应该优化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设立明确的工作流程和流程,确保任务的顺利进行;加强沟通与协调,建立跨部门的沟通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共享。这样可以减少职责划分不清带来的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2.3. 资金管理不规范
行政单位在资金支出时,如果没有严格的审批程序和财务管理制度,可能导致支出超出预算或滥用资金。这种情况下,财务审计人员可能无法查清具体使用情况,也无法判断费用是否合理。与此同时,行政单位内部的资金流转如果没有明确的制度和监管机制,容易造成资金的混乱和流失。例如,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流转路径不清楚,可能被滥用或流入个人账户,导致财务审计人员难以追踪和审计。会计记录是财务审计人员判断资金使用是否规范的重要依据,如果行政单位的会计记录不准确或存在造假行为,会严重影响财务审计的结果,增加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三、行政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影响
3.1. 经济损失
行政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损失方面。当行政单位的资金管理不规范导致审计发现违规行为或财务问题时,可能会造成以下经济损失:一方面是非法支出或滥用资金的情况下,行政单位可能超出预算,导致资金不足,进而影响日常运行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是资金流转不透明和违规行为可能会导致资金的流失。
3.2. 影响政府形象
行政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影响之一是可能损害政府的形象。当审计发现行政单位存在财务违规行为或财务问题时,这些问题可能被公众关注和媒体曝光,从而对政府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财务违规行为或财务问题的曝光可能引发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和质疑,损害政府的公信力。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是建立在政府财政运作透明、合法、可靠的基础上的,一旦发现财务违规行为,公众可能认为政府对公共财产的管理不力,无法保障公众的利益,从而质疑政府的能力和诚信。其次,财务违规行为的曝光可能引发社会舆论的负面评价,影响政府形象。舆论对政府的评价和声誉对政府的运行和发展至关重要。一旦行政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发现问题,并由媒体广泛报道和讨论,可能引发社会对政府的批评和指责,进而影响政府形象。最后,财务违规行为或财务问题的发生可能引起政府内部和外部的机构间的不信任和矛盾。政府机构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对于政府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而财务违规行为的发现可能导致机构间的矛盾加深,相互间的信任减少,进而影响政府的整体形象和工作效能。
四、行政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4.1.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为了防范行政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至关重要。以下是几个关键的防范措施:
4.1.1. 设立独立审计机构:行政单位应设立独立的审计机构,负责对财务活动进行监督和审计,确保审计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4.1.2. 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明确经费使用和管理责任,规范各项财务活动的操作流程,以确保资金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4.1.3. 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风险评估与控制、内部审计、内部监督等环节,减少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发生。
4.2. 加强职责划分和责任追究
为了加强对行政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可以通过加强职责划分和责任追究来提高行政单位的经济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一方面应该划定职责和权限,明确各级行政单位的职能、权限和责任划分,确保各部门和人员在财务管理中承担明确的职责并且能够报告并解释其职责范围内的资金使用情况。另一方面应该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明确行政单位内部责任追究的程序和标准,对于财务违规或者经济责任发生问题的情况,依法进行责任追究,并对相关人员进行相应处罚。
最后应该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对各级行政单位的财务运作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各项财务活动的合规性和完整性。
五、结束语
行政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指由于行政单位在财务管理和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各种不合规、违规行为和经济责任问题而可能产生的风险。为了防范这些风险,可以通过加强职责划分、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加强培训和教育以及提高信息透明度等措施来提升行政单位的经济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这样将有助于进一步加强行政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工作。
六.参考文献
1. 张晓光, 严晓宇. 行政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与防范研究[J]. 审计研究, 2012(1): 100-104.
2. 张伟, 孙艳艳. 行政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与防范对策研究[J]. 创新科技与时代, 2019, 11(3): 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