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挑战与机遇探析
陈鑫 蒋飞
西安科技大学 710054
作者简介:陈鑫(2002.09-),男,汉族,陕西省西安市人,本科在读,西安科技大学,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蒋飞(1987.10-),汉族,籍贯四川宜宾人,西安科技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方向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创业
摘要:就业问题与每个大学生的前途息息相关,就业率低下会影响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影响社会人力资源的高质量增长。就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了分析,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措施,希望能促进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精准定位,探索就业规律,为政府、企业、高校在出台人才政策、制定招聘计划、开展就业指导及规划求职路径方面提供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问题;挑战与机遇;措施
一、引言
2018年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发展模式转变,再加上国际贸易纷争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压力。同时,高新技术的创新发展带动了产业的升级或转型,许多传统岗位面临消失,涌现出大量的新兴职业和岗位,使就业市场需求产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1]。目前,我国处于战略机遇期,经济转型升级,在新业态、新产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有了多元的就业机会,但还有存在许多挑战,完善促进就业工作不能有丝毫怠慢[2]。
二、201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国家教育部在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指出,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34万人,比2018年多出13万,大学生就业形势将仍然严峻。基于智联招聘《2019应届生就业市场景气报告》的数据,企业校招岗位与应届生的数量都呈现出上升趋势,且供给增长幅度低于需求增长幅度,这样就导致应届生今年的就业率高于去年,从1.78升至2.68。从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来看,2019年比2018年增加13万人,毕业人数持续增长;在就业压力的感知方面,2019年应届毕业生比2018年毕业生就业压力更大,88.10%的应届毕业生觉得就业有困难,同比上升5.30%;从就业行为数据来看,今年截至3月底,参加过面试的毕业生超过90%,同时,超过75%的学生找到了工作。虽然就业较往年难度加大,但求职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3]。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挑战
(一)供求不匹配
招聘会上大量的求职者被频繁拒绝是很常见的情况,所学专业不符合企业的需求是主要原因。很多大学的专业设置未能根据时代形势发展需要进行更新,所以出现了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
(二)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由于教育管理体制因素,在专业设置上存在一定滞后性,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存在盲目性,培养的学生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不能依据岗位需求培养应用型的技术技能人才。重理论、轻实践,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开设较少,缺乏实际操作训练,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弱,在企业岗位工作上手较慢,短期内达不到要求,不能保证零距离就业。
(三)学生不合理的就业观念作祟
无业可就的局面是不存在的,无业只是受到大学生就业观念影响。部分毕业生盲目听从别人的就业意见,自我认识不足,盲目自信,缺乏就业规划,眼高手低,只是追求高薪水,高报酬的单位,看不起基层工作,缺乏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地域岗位需求不均衡的问题
我国不同地域经济发展不一,北上广区域经济发达,所需人才较多,西部地区相对经济落后,农村、基层岗位也还不是高校毕业生的首选,从而造成人才紧缺、但热门区域存在一岗多人竞争的情况。
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措施
(一)协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是同步的,产业发展过程与技术升级协同并进。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学生就业结构转变,第三产业就业比例显著提高,高校毕业生需求行业分布与产业转型升级保持同方向变化。只有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协同发展,才能够解决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5]。
(二)树立正确就业观,提高自身素质
高校毕业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在面对就业时,应该打破传统的就业观。毕业生应了解认识新环境、新需求,充分认识自我,准确定位,转变过时的就业观。
(三)在切合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时期,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举世震惊的10%左右。但从2012年起,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回落,经济发展速度的降低,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必然意味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需求方向、需求地域发生变化,也为大学生的就业提出了新的思路和要求。
(四)加强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就业服务体系的建立在全国的高校初具规模并取得了实效,但任何事物都会推陈出新,新问题、新矛盾会一直存在,服务体系只有适时调整,动态变化,与时俱进地创新与完善,学生就业的各类矛盾才能不断消化[6]。
(五)充分做好适应产业发展的技能培训
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扩大就业人数、提高创业人数是我国近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之一。以加强技能培训促进学生创业,以创业促进大量的人就业,开展创业培训是扩大就业的重要举措之一。
(六)加强实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习对高校学生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必要性,实习是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生产实际,获取、掌握生产现场相关知识的重要途径,能够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树立事业心、责任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七)建立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
针对目前高校毕业生服务平台存在的信息审核机制不完善、重硬件轻软件建设等问题,通过提高对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认识,创新服务理念和管理模式,完善信息审核机制,强化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的科学性,在进一步升级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的硬件设施基础上,注重软件系统的建设[7]。
五、结语
就2019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可以看出,虽然传统经济和行业仍存在艰难前行或沉沦凋敝的现象,但是新经济的发展和跃升,使就业既充满挑战,又孕育新的变革与希望[8]。作为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的基础,面向未来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大学生就业情况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产要素的提高。我们要通过各阶层各方面多渠道的努力,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更加多元化,更加有效,更加实际。
参考文献
[1]睢琳琳.大学生就业创业社会支持体系构建探讨[J].智库时代,2019,(44):5-8.
[2]吴康宁.“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9,(4):43-47.
[3]李旭.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10):25-28.
[4]孟续铎.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建议[J].中国劳动,2018,(5):4-13.
[5]孙永利.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J].中国高新区,2019,(9):56.
[6]周颖,靳伟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与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9,(15):182.
[7]丁赛尔,孟续铎,汪昕宇.产业转型升级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研究[J].中国劳动,2018,(10):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