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edia science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

作者

梁慧

甘肃行政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1

摘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为不断挖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价值,应当突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其进行有效融合,进而坚定人民的文化自信、增强社会凝聚力。为实现该目标,在两者融合时,可采取以下工作对策: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立场弘扬解读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产品助力二者的融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探索二者融合的现实路径等。本文就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效融合路径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融合路径

引言: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进入我国后,逐渐与我国的实际国情进行融合,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理论,对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极大的助推作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时,应当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理论与我国传统的民族优秀文化融合路径,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开辟出新路径。

一、融合意义

(一)坚定文化自信

通过两者融合工作的开展,则可以不断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并使得民众基于辩证思维的视角,认识到民族文化的强大,不断坚定民众的文化自信,体现出两者的现实融合价值与意义。为实现该工作目标,应当契合国家提出的文化自信战略理念,不断挖掘传统民族的优秀文化,发挥出民族文化的时代影响力[1]。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目标方向、明确了方法路径。

(二)增强社会凝聚力

新时期背景下,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提出为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有效指引。笔者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时,通过不断深化二者的融合,将不断增强社会凝聚力,避免外来极端思想对国民意识认知产生侵蚀。为此,在实际工作开展时,应当积极主动地探索二者融合的新路径,挖掘出二者融合的潜在价值。

二、融合路径

(一)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立场弘扬解读中国传统文化

笔者认为,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应当不断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全面引领国民的文化意识形态,增强国民的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提升国民的文化自信心,进而有效提升国民的生活幸福感与精神愉悦感。为实现预期的工作成效,应当不断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弘扬新维度,调动人民群众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传统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实现对人民群众的教育熏陶。

为此,在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工作创新时,可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立场,探索两者工作融合的现实路径,使得两者发挥出一定的现实融合价值与优势。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重点突出对社会发展内在规律的研究,进而提出了著名的辩证主义思想、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等哲学观点,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的哲学思想进行碰撞融合,进而形成了独有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思想理论。在其哲学思想理论中包含中国哲学思想、民族传统文化等内容。为此,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弘扬时,为全面提升工作开展效能,应当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立场切入,引导人民认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社会主义理论,不断提升民众的文化自信,鼎力支持国家推动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打造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

(二)通过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产品助力二者的融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融合时,应当为两者的融合寻找合适的载体,使其进行深入融合并发挥出一定的思想教育价值。鉴于二者工作开展的特殊性,可通过打造基于时代特色的文化产品,为二者的现实融合完成赋能。因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理论研究时,重点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所需的理论支撑,挖掘出其蕴含的思想理论价值,打造制度自信、政治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的社会主义新面貌;而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挖掘时,同样是挖掘出民族文化的思想教育潜能,对国民进行思想教育、文化熏陶,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理论自信、政治自信、民族自信。由此可见,在二者融合时,可从文化产品视域入手,打造兼具两者核心思想的文化产品,如优秀的文化传媒节目、文化创意产品、优秀的文化系列丛书、优秀的公共教育文化课程等,从多个方面入手,为文化产品完成赋能,挖掘出二者融合的时代价值,助力我国社会主义强国事业的发展建设。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中探索二者融合的现实路径

经不起社会检验的理论都是浮光掠影,无法得到人民的认可与支持,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就经得住历史的检验,成为人民认可支持的经典思想理论。在我党发展过程中始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进行吸收消化,并基于我国国情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实践路径。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实践过程中,诞生出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思想,为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与思想引领。为此,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发展时,应当在社会实践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传统民族优秀文化的融合路径,保证每一条工作路径都得到社会的检验,提升其工作开展的质量。

三、结束语

文中阐述了新形势下,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融合路径,旨在说明两者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一个民族的复兴,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为强大支撑;一个时代的进步,总是以文化的繁荣为鲜明标识。未来,在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研究时,应当将两者工作进行有机结合,挖掘出两者思想契合的具体路径,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研究指出新的方向,并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开辟新路径,助力两者工作的协同开展。

参考文献:

[1]刘星.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发展[J].奋斗,2021(22):21-23.

[2]秦博,王虹,徐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度融合[J].红旗文稿,2018(06):22-24.

作者简介:梁慧(1987-),女,汉族,高台县委宣传部网信办副主任,甘肃省委党校2021级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