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策略
龙容金
广西省贵港市港北区贵城街道西江小学 537110
【摘要】:“双减”政策的出台与实施,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相比于素质教育“升能”的指导,“双减”政策更加重视课堂教学的“减负”“提质”“增效”,这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墨守成规,不能只关注传统语文课堂中的教、学、研,应该积极探索课堂教学“减负”与“增效”的有机结合,聚焦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实现课程内容、教学形式和信息技术的有效连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重视作业的设计与布置,着力培养学生的文学思想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引言
如今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新时代“双减”政策的提出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双减”要求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能够愉快地学习,高质量地学习,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综合能力更加优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让教育回归本心,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
“双减”政策的核心是减负增效,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要想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需要教师采取能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让学生真正获得学习的能力。但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师还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会忽视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采取逐字逐句引导学生分析文本、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等手段,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下,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难以获得提升,给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带来了消极的影响。除此之外,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程度也较低,比如在对学生进行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大多会鼓励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却不鼓励发表自己真实的见解,导致学生对回答问题缺乏成就感,给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双减”政策下,教师需要寻找真正能够挖掘学生学习潜能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可以带着充足的兴趣去学习,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真正地获得自主发展、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真正发挥出语文学科的教育价值。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一)用生活引领学生思考,提升学习效率
小学语文课程内容和内涵与新时代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生活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在生活中进行积累和学习是小学生最佳的语文自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运用生活素材,抓住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生活化教育融合的关键点,引领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例如,在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教师可以将课文内容与新时代、新发展、新征程下的社会生活、政治、发展、实践联系起来,将立德树人融入语文课堂中。这样不但能将课文内容“娓娓道来”,还能更好地将德育融入语文课程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将教学内容延伸到生活场景中,让学生通过自我讲述、相互交流,深入理解课文内涵,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结合文学常识,提升学生语文理解能力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方向,语文教学是发展学生理解能力的重要一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使学生能够应用语言文字去辅助其他学科的学习。对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特长、爱好及兴趣点,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通过差异化的教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寓教于乐,让学生从学习中收获快乐和知识。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形成有效的学习能力增长点,强化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学习材料是文学作品改编的,其基础的文学核心要义都还存在,只是为了适应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对其内容进行了部分删节和改编。对此,在学生掌握了语文基础知识后,为了更好地拓展学习空间,提升语文学习效果,教师就可以将课文中的材料进行分类、分层梳理,结合文学常识与生活常识,将学生的语文学习拓展到生活中。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但可以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还能通过正向的、生活化的文学指导,给学生提供正确的语文学习方向,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对文章的分析、对比和概括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进行课外活动,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不是补课,不是提升作业的量,而是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为了提升语文课的质量,教师应多注重学生的阅读,尽量减少书面作业量。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通过阅读,学生的视野将会更开阔,长此以往,语文知识能力就会提升。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室内放一个小书柜,让学生放入各种各样的书,每天为学生预留一些阅读时间,或让学生在课下自由阅读,并让学生坚持摘抄书中的一些优美好句,让他们在课堂上分享。小学生阅读的书籍有很多,低年级的学生可以看一些寓言故事书,高年级的学生阅读面越来越广,可以让他们看一些中外历史名著,如《老人与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这些名著具有较强的文学价值,学生阅读完后,文学素养和认知能力就会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要从提质增效的目标出发,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对策,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使用科学的手段去学习知识,从而发挥出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教师要对学生当前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的语文学习规律,采取更具有互动性、趣味性、直观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切实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科学地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马盼盼.“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J].天津教育,2022(36):112—114.
[2]邹玲.“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提质的实施策略[J].天津教育,2022(35):111—113.
[3]张文晓.浅议“双减”背景下如何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减负增效[J].现代农村科技,2022(1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