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edia science

以职业为导向的校企协同育人路径研究

作者

郭佳

河北金融学院 071000

基金或课题项目(说明课题来源):

1.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数字身份应用支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ZC2023162)

2.河北金融学院体美劳教育教改专项立项课题——新工科背景下以职业为导向的“五位一体”协同育人路径探索(2023TML08)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认识到。职业导向的校企协同育人路径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以数字身份应用支撑系统研发为例,深入探讨了职业导向的校企协同育人路径的理论基础,实践应用和效果。研究发现,职业导向的校企协同育人路径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提升,增强其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和管理能力。同时,校企协同也有利于企业得到更符合其需求的人才,从而提高其竞争力。通过数字身份应用支撑系统研发的实证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职业导向的校企协同育人路径的巨大潜力和应用价值。希望本研究能为相关领域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职业导向;校企协同;育人路径;数字身份;应用支撑系统

引言

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源质量和技能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应就业形势严峻和技术快速更迭的挑战,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增强未来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能力变得至关重要。职业导向的校企协同育人路径应运而生,其目的在于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协同合作,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强化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然而,如何有效实施这种教育模式,使其真正达到预期效果,仍需深入研究。本文将以数字身份应用支撑系统研发为例,深入探索职业导向的校企协同育人路径的理论与实践。本研究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旨在为相关领域的教育改革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

一、职业导向的教育背景与理论依据

1、职业教育的背景介绍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源远流长,始于工业革命时期。起初,其主要目标是为工业生产提供熟练的劳动力。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的角色和使命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已不再仅仅是提供特定技能的培训,而是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元化。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由于技术的迅速更新和就业市场的变化,职业教育开始接受更多的挑战和压力。它不再仅仅关注技能的传授,而是开始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等。同时,职业教育也开始重视与实际产业界的紧密连接,力求使教育与社会需求、市场需求更好地对接。今天的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了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模式,它不仅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同时也重视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升。这是对职业教育的新的期待,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的方向[1]。

2、职业导向教育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职业导向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其核心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和理解,以满足他们在迅速变化的职业世界中的需求。职业导向教育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关注知识如何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如何帮助学生在现实世界中解决问题。职业导向教育提供了一个实用主义的学习环境,强调实践和应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学术概念,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工作环境中。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他们所学的知识,同时也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提供了实践的机会。通过职业导向教育,学生可以掌握特定的职业技能和知识,进而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这种教育模式还有助于学生建立自己的职业规划,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做好准备[2]。

3、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理论依据

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人力资本理论、知识经济理论和系统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强调个人的知识和技能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投资可以提高个体的生产力,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知识经济理论则强调知识和信息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认为教育和培训是提高知识和技能,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关键途径。系统理论则为我们理解和分析复杂的校企协同系统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在这个模式下,学校可以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设计出符合行业标准的课程,进行目标明确、与实践紧密相连的教学。同时,企业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和提升技能,从而形成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良性互动[3]。

4、数字身份应用支撑系统在职业导向教育中的角色

该系统以数字身份标准与数字身份基础平台为建设内容,形成一个有指引有支撑有层级有管理的完整体系,以支持数字城市可信身份识别与认证、域内数据共享与流通。 数字身份应用支撑平台是在数字身份基础上,在应用所属机构的合法性,应用渠道的安全可控,应用请求接口的授权,服务能力的可靠性、可用性等多方面进行管理和服务,是针对应用场景,对应用进行服务的管理支撑平台。通过参与这个系统的研发,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系统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流程,还可以掌握前沿的研发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也有助于提高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4]。

二、校企协同育人路径的意义与实践

1、校企协同育人路径的意义

首先,校企协同育人路径弥补了传统教育模式中的一些短板,如过于理论化、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以及缺乏实践经验等。通过企业的参与,学生能够了解并接触到实际的职业环境和任务,从而获得更丰富、更深入的实践经验。其次,校企协同育人路径也有助于改善教育和就业市场之间的错位。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了解并掌握行业的最新需求和动态,从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育的实用性和前瞻性。最后,校企协同育人路径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提供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教育和培训,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实际能力和技能的人才,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5]。

2、校企协同育人路径的实践原则

实施校企协同育人路径必须遵循互利共赢的原则。这种合作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满足学校教育的需要,也为了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这种双向的合作可以使学校获得最新的行业信息和实践经验,而企业也可以通过参与教育过程找到并培养所需的人才。同时,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而不仅仅是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此外,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还应坚持创新求实的原则。在教育实践中,应鼓励创新,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同时,也要注重实效性,确保教育活动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最后,校企协同育人模式需要注重长期合作和持续发展。学校和企业应建立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成长贡献力量。同时,也应注重自我反思和持续改进,以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3、校企协同育人路径的实践案例——数字身份应用支撑系统研发

数字身份应用支撑系统研发的实践案例是校企协同育人路径的一个典型代表。在这个过程中,教育机构与企业通力合作,旨在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帮助他们掌握相关的职业技能,同时也为企业输送了一批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在这个项目中,学校首先根据企业的需求和行业标准,设定了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包括基础的编程知识、数据分析技能,以及数字身份相关的理论知识等。然后,学校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项目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与此同时,企业也提供了实习和实训的机会,让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的问题。这种实践经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也提升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数字身份应用支撑系统的研发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学生们在企业的指导下,参与到了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这不仅提高了系统的质量和性能,也为企业带来了一些新的创新点。

三、以数字身份应用支撑系统研发为例——实证研究

1、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在这项实证研究中,我们采用了混合研究法,结合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首先,我们通过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深入了解了学校与企业在数字身份应用支撑系统研发过程中的合作模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果。访谈对象包括参与项目的学生、教师以及企业代表。在参与观察中,我们进入了教学现场和企业工作场所,亲自观察了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实习过程。其次,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文档资料,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生的学习报告、企业的项目需求文档、项目进度报告等。这些文档资料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一手资料,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校企协同育人的过程和结果。此外,我们还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收集了学生和企业对校企协同育人路径的满意度、感受和建议等信息。

2、研究对象——数字身份应用支撑系统研发的介绍

本研究的对象是数字身份应用支撑系统的研发过程。数字身份在今天的数字化社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它是指在网络环境中,用户的个人信息、行为习惯、交易记录等数据的数字化表现,这些信息在被处理和分析后,形成用户的数字身份。数字身份应用支撑系统是一种基于数字身份的应用平台,其目标是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安全、便捷的数字身份管理和应用服务。这种系统的研发涉及到多种技术,如大数据分析、区块链、密码学、人工智能等。因此,它需要一种跨学科的研发团队,包括计算机科学家、软件工程师、数据分析师等不同专业的人才。在这个项目中,学校和企业联手,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研发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一批具有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本研究将通过详细分析这个项目的实施过程和结果,探讨校企协同育人路径的有效性和影响因素。

研究过程与结果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密切关注了学校与企业在数字身份应用支撑系统研发项目中的合作方式、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项目的进展情况。学校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设定了与项目相关的课程和实训项目,例如数字身份原理、区块链技术、大数据分析等。同时,企业也为学生提供了实习机会,让他们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增强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的访谈和观察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感到满意。他们认为这种方式使他们有机会在实际环境中学习和工作,提高了他们的技术能力,也增加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企业代表也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学生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且具有实际的操作能力,能够很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在项目的进展方面,数字身份应用支撑系统在学生和企业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完成了初步的设计和开发。在过程中,学生们提出了一些创新的解决方案,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和用户体验。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和企业对校企协同育人路径表示满意,并认为这种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企业的研发能力。具体来说,83%的学生认为他们通过项目学习到了实用的技能,78%的企业代表认为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企业的人才培养和研发工作。

3、结果分析与讨论

结果表明,校企协同育人路径对于数字身份应用支撑系统的研发具有积极的影响。学生们在实践中得到了技能提升,而企业则通过参与教育过程获取了有实战经验的人才。这种模式也为学生的就业和企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然而,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优化这种模式,如何解决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等问题仍需深入研究。同时,本研究结果仅针对特定案例,其他领域和环境下校企协同育人路径的效果还需进一步验证。

4、研究发现与讨论

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职业导向的校企协同育人路径在数字身份应用支撑系统研发项目中得到了有效实施。学生通过参与实际的项目,不仅学习和掌握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了解了企业的工作环境和要求,提高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企业通过参与教育过程,既提高了研发效率,又培养了一批具有实战经验的人才。这种职业导向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它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要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项目中。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其次,这种模式强调了校企之间的紧密合作。学校与企业共同设计课程,共同指导学生,这样既可以保证教学的质量,也可以满足企业的需求。最后,这种模式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通过参与教育过程,企业可以培养一批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从而提高其研发能力和竞争力。然而,校企协同育人路径也存在一些挑战。例如,学校和企业在利益、管理和文化上可能存在冲突;学生的学习需要与企业的项目进度相适应,这可能对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学习造成压力;企业可能对教育过程缺乏了解,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参与。因此,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解决这些问题,如何进一步优化这种模式,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此外,本研究的结果也提示我们,校企协同育人路径可能并非适用于所有的专业和企业。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专业的特点、企业的需求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适应性的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此外,我们的研究结果是基于特定的案例和环境,未来还需要在其他的专业和环境中进行更多的研究,以验证和深化我们的发现。

结语

本研究通过以数字身份应用支撑系统研发为例,探讨了职业导向的校企协同育人路径的实施和效果。结果显示,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和企业的发展,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需要解决。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和优化这种模式,使其更好地适应不同的专业和环境,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教育和企业的发展。同时,学校、企业和政策制定者也应高度重视校企协同育人,把握其机遇,解决其挑战,推动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冯虹.校企合作模式下文化互融建设浅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24).

[2]刘思怡;龙燕.基于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新模式研究[J].家庭生活指南, 2020,(05).

[3]张明星.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探索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 2021,(09).

[4]武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探析[J].江苏教育,2020,(52).

[5]牛文丽;于洪丽.深化校企合作 提升就业竞争力[J].当代教研论丛,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