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
苏嘉 耿子骏 张吉坤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泰安,271000
【摘 要】人际关系处理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关系着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谐健康人际关系的培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采用对照实验的方式,结合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探索素质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素质拓展训练;大学生;人际关系
作为高校教师,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同处一个班级的同学,彼此之间互不相识。分析其中的原因,从学校层面,缺乏大范围、深层次的交流和互动。从班级层面,班级的纽带作用弱化。从个人层面,学生交流沟通呈现出“被动化”、“等待式”的特点,缺少打破瓶颈的钥匙。
人际关系处理作为大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幸福感,决定着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获得感。[1]有多项研究表明,大学生人际关系还会影响到自身的心理健康。[2] [3]而素质拓展训练可以激发学生潜能,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沟通,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增强团队意识、集体意识。[4]现阶段,多名学者围绕该课题也开展了多层次研究:赵敏等人分析了团队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5]殷颢文等人讨论了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改善作用。[6]
基于以上认识和研究,本文采用对照实验和数据分析的方法,探究素质拓展训练对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选取某高校大一年级、共8个班级合计331名学生,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拓展。
(二)研究方法
学期初,对所有参与人员进行测试,记录其人际关系初始水平。在活动后,借助量表测试,进行对比分析。
(三)研究工具
1.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是由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编制,共有28道题目。该测验是用个体在近段时间内与人交往时的表现来测量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高低。[7]
2.统计分析软件SPSS
相应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实现。
(四)研究假设
素质拓展训练能有效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水平。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正态性检验
根据正态性检验所示,尤其是S-W检验中,P值=0.000,小于0.05,则认为人际关系得分不符合正态分布。因此,后续所有数据分析将采用非参数检验,本文中采用的是两样本秩和检验。
(二)前测结果分析
1.被试在性别上的统计分析
对试验前所有数据进行两样本秩和检验,得到结果为Z值=-0.071,P值=0.943,大于0.05,因此认为,在试验前,被试的人际关系水平在男女性别上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2.被试在专业上的统计分析
对三个专业的初试人际关系水平两两进行两样本秩和检验,根据检验P值情况发现,医学影像学专业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初始人际关系水平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但医学影像学专业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存在统计学差异。
3.被试前测统计分析
对全部前测数据进行两样本秩和检验,得到表1所示结果,其中Z值=-0.768,P值=0.442,大于0.05,因此认为全部前测数据的人际关系水平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即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前,实验组和对照组人际关系水平没有显著不同。
(三)后测结果分析
对实验组前测数据和后测数据进行两样本秩和检验,得到表2所示结果,其中Z值=-7.008,P值=0.000,小于0.05,因此认为实验组在素质拓展训练前后的人际关系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说明素质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水平改善有显著的效果。
三、讨论
(一)素质拓展训练对被试人际关系水平的作用
根据被试前测和后测的结果分析,经过素质拓展训练,大学新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改善。分析其原因,拓展训练更侧重于体验、交流与分享,完成任务的同时加大了彼此之间的了解。
(二)素质拓展训练的总结与反思
1、两个注意
(1)加强活动组织的专业性。针对大学生的素质拓展训练,要注意选取易操作且风险小的运动项目;同时,在活动前要告知注意事项。
(2)提升活动内容的内涵。活动应侧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总结和分享,在认识自我和了解他人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协作、总结、提升达成目标。
2、两个完善
(1)融入课程教育。素质拓展训练重视内在积极健康心理的建设和外在和谐关系的构建,因此可以将其融入到大学生课程中。
(2)探索专业特色。各高校可以创新和开发具有学校特色或者专业特色的新式拓展项目,促进大学生在拓展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四、结论
参照本次试验和结果,素质拓展训练对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水平有积极的作用。结合几个维度的讨论不难发现,大学生缺乏的可能是一次深层次的“破冰”活动。
作者简介:
苏嘉(1988.04-),男,山东省济南市,汉族,助教,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赵松立,杨雪花.大学生人际关系对幸福感的影响:性别的调节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6,(4):566-569.
[2]王月琴,李海燕.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效果[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9):1401-1404
[3]邓明星, 王芳, 李业平.团体认知治疗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4):523-525.
[4]鄢占财,沈成昊,孟青青.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的构建[J].就业与保障.2021,(5):105-106.
[5]赵 敏,罗正里.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实验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3):155-156.
[6]殷颢文,顾友梅.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在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应用[J]昭通学院学报.2018,40(6):104-107.
[7]郑日昌.大学生心理诊断[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339-341.
[8]许梦珂.音乐疗法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促进作用[J].黄山学院学报.2021,23(1):12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