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edia science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现状及策略

作者

麻小虎

温州市中等幼儿师范学校

摘要:声乐作为学前教育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专业技能课程之一。面对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较差的中职学生,如何改变声乐课教学的传统模式,如何创新教学观念,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育符合现代幼儿园需要,同时兼具艺术修养和艺术表现能力的幼儿教师,是全体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声乐教学

1 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实际意义

(1)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声乐课程可以满足幼师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的需要。幼师的音乐技能掌握程度对儿童的音乐教学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儿童的整体课程中,声乐教学可以帮助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更熟练地掌握生活技巧。例如,当幼师正式工作时,面对儿童年纪较小无法按照教师的指令完成相应内容时,如果幼师在此时利用掌握的声乐技巧,用歌声或者其他方式来吸引儿童的注意,与儿童交流时,也以更加温和的方式和孩子进行沟通,化解教师语言过于生硬的困境,因此掌握必备的声乐技巧是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技能。

(2)在进行声乐课程学习时,教师掌握了必要的声乐技巧,可以在儿童学习唱歌环节时,帮助儿童掌握唱歌技能,增强对孩子的实践教学能力。从声乐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较多来说,如果教师只掌握了简单的发声基础技巧,在进行实际教学时就会造成学习困境,因此对幼儿教师进行必要的声乐课程和乐理知识培养,可以提高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帮助教师在实践课程中轻松地掌握课堂节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对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起到关键的引导作用。

2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现状

2.1 声乐教学知识点缺乏联系

首先从学生基本特征进行阐述,中职院校学生由于受到年龄段的影响,对新事物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理,具有判断能力,但是其对自身的约束能力明显不足,一般情况下在上课时,注意力的确会有分散的时候,学生普遍无法集中精力。基于这样年龄阶段的学生,学生声带普遍较脆弱,并且部分男生是处于变声期,学生并不完全掌握自身声带的特征,这会影响声乐课程的展开。其次,从课程设置类型进行探讨,中职院校幼教课程包含公共课以及技能培养的专业课,其中声乐课无疑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但是声乐课和其他课程明显没有太大的联系,这会导致学生在进行音乐学习过程中会存在较多的问题。比如学生在进行乐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五线谱知识的掌握并不熟练,声乐课程教学过程中,又会实用谱子进行演唱,两者在进行课程教学时会遇到阻碍,专业课程选择并没有联系,知识点并没有有效结合。

2.2 教学工作不完善

调查指出,目前中职院校的专业教育手段仍旧是使用传统教学措施,中职院校目前已经配备多媒体设备,但是教师使用较少。学生间声乐基础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在进行整体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完全顾及部分学生,教师也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有效调整课堂教学内容,这也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对声乐学习的兴趣。

3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策略

3.1 有的放矢,让声乐教学更契合学生学习需求

声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顺利完成相关教学实践任务前需学习的一门兼顾知识与技能的专业课。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声乐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对近几年不少声乐教师带队入园见习、实习的情况和赴幼教机构调研的情况以及幼儿园教师岗位能力的认真分析发现,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师能充分了解当前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所需要的技能,也比较了解声乐课教学的目的。作为声乐教师,一方面,要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科研,通过学习、研究、调研、实践和培训,提高自身的素养,转变相对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为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懂得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本身要有“一大池子活水”。另一方面,要关注到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过于关注“会唱”、忽视“会教”的问题,改变相对传统的过度重视美声唱法训练而忽视童声唱法的教学方式。

3.2 开设声乐理论大班课

目前的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声乐基础理论大课是空白,一般教师只在一对一的声乐课上泛泛而谈一些碎片式的声乐理论,局限性很大,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歌唱时,在理论指导方面具有盲目性,这种情况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歌唱能力的发展。声乐理论基础知识是形成学生艺术歌唱的科学理论依据,解决声乐技能中诸多技术难题,就需要提高声乐课程的理论性、系统性和规范性。所以,开设声乐理论课对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很有必要。在声乐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最好进行分阶段与实践课交替进行。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和“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分年级进行大班课教学。内容可主要讲授声乐基础理论知识、歌唱发声训练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步骤、中职生歌唱教法、嗓音科学和卫生保健,等等。

3.3 循序渐进,先易后难逐步提升声乐教学难度

多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基础较弱。这些学生基本上都存在相似的想法,认为声乐课上无非就是“教师唱什么,我们唱什么”,只需要跟着教师的演示唱歌即可;认为只要学会唱歌曲,就算完成学习任务,但这会导致他们几乎不了解声乐演唱方法、演唱状态,也没有分析歌曲、处理歌曲的习惯和能力。面对这样的学生,如果在声乐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全面介绍教学内容,可能会导致其混淆概念,学习效率低下,最终造成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丢失学习兴趣。因此,声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开展梯度式教学,注重突出不同阶段教学的侧重点,让学生在扎实掌握声乐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稳步提升能力,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唱歌与声乐本质上的区别。

4 结束语

目前我国相继出台了不少幼儿园教育政策,也将音乐引进学前教育中,着重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我国职业院校以及普通高校逐渐加大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加设力度,但中职院校相较于普通高校存在较多的差异性,中职院校着重学生技能的培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培养社会所需的实用人才,向学前教育机构传输相应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黎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多样化教学方式探索[J].新课程(下),2016(05):119.

[2]李雪娜.新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思考[J].新西部(理论版),2016(01):34.

[3]纪丽民.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改革初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9):277+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