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edia science

关于中职数媒专业教学模式转变的探讨

作者

罗奕媛

厦门工商旅游学校,福建 厦门 361000

摘要: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在中职学校开设近十年以来,行业发展迅速,就中职数媒专业所面临的教学模式的转型的问题进行探究,针对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分析,从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等方面入手进行探究,结合实际教学,提出相关策略,为中职学校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职;数字媒体;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0 引言

互联网加时代,数字媒体行业发展迅速,尤其在近十年中,随着短视频等媒体与电商的兴起,过程中需要大量数字型综合型人才,因此,中职学校的数字媒体专业如何紧贴行业发展,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培养合格的技术型人才,是目前面对的主要问题。同时,福建省中职学校从2018年以来实施了中职学业水平考试方案,也对中职数媒专业教学模式的开展提出了挑战,传统的人培方案和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阶段的社会和升学需求。笔者通过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的教学,根据自己所在中职学校的现状,整理出针对教学模式转变的解决方案,从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几个方面培养适应学校和社会的人才。

1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职业面向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高校开设大约十二年,而在中职学校的开设基本都不超过十年的时间,笔者学校从2014年开始开设本专业,迄今为止已有六届毕业生。本专业主要面向多媒体制作、影视广告、网页设计、动画设计、造型设计等行业企业,包括广告、游戏、视频的拍摄、剪辑、后期等,培养从事多媒体技术应用、影视视作、动画制作等工作的具有终身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在中职学校,本专业面向高职院校,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立德树人,培养具有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道德,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的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的多媒体领域的技能型人才。

2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现有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学校和学生重视升学,理论课程较多

笔者就本校过去六届学生的毕业去向统计研究后发现,超过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从中职学校毕业后都进入了高职或是本科院校继续学习深造,也就是升学的学生已接近百分之百,且学生和家长的升学意愿都较为强烈,顺应社会的期待和要求,学校和学生都会花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应对考试提高学业水平考试的分数上。随着福建省2018年开始的中职学考政策的实施,理论课占比逐渐提高,技能课逐渐减少课时,相关专业软件的学习和技能实践被削弱,学生在中职阶段在校短短两年半时间,并不能很系统地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很多软件仅仅处于初入门阶段,学生甚至从高校阶段才开始从零接触,面对之后的实践学习较为吃力。

2.2 实践时间、经验缺失,落后于行业

对于本专业的学生来说,最终走向社会,都需要独立地完成工作,目前为了学生的升学和学校的招生,学校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培养,因此导致实操课程安排时间减少,完整的实训性任务训练缺乏。尤其在短视频和电商行业,在行业中的所谓“打法”更新迭代快,用传统的教学和思维模式,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行业现状。只有多一些具体的实践经验,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能融会贯通,不会让知识流于表面停留在考试层面,最终能够更好的面对工作适应社会才是学校培养人才的目的。

2.3 职业素养的提升

00后的学生比起之前的学生,容易更多地关注自身,以自己为中心,比如在班级活动参加不积极,对班集体漠不关心,只在乎自己的考试分数;住宿生集体生活中只在乎自己的情绪,忽略他人的心理需求,比如宿舍卫生只做自己的部分甚至自己的部分也完成不好,不能够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中职数媒专业学生除了公共基础课外,专业课的实践部分基本与机房电脑打交道,不像其它一些专业是直接面向人的服务,因此,语言上的沟通和协作都有所欠缺,且中职学生尚未成年,中职学生的家长普遍对孩子的教育没有足够多的重视,一周七天其中五天都在学校,家长不能够完全了解到孩子每天的身心状况进行教育,因此,如何更好地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信念:爱岗敬业、忠诚奉献、正面乐观、开放合作的精神,职业院校职业在前,这是职业院校跟普通高中很大的区别,职业素养的培养也是人才培养中的重点。

3 针对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做出的教学模式的改变

3.1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能够终生学习的人

中职并不是学生学习生涯的终点,因此,基于升学意愿,学生都会花较多的时间在学业水平考试上,而数媒专业又是一个较为综合的专业,其中技能考试的内容是素描和色彩,与计算机软件并无直接关联。提高的学生的学习能力才是中职阶段的重中之重,培养他们软件技术的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美术基础,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并行,才能提升专业技能,达到学校教学目的的同时,培养学习能力强的综合型人才。尤其在计算机相关行业中,比起数理化公式的亘古不变,古文的经典永流传,计算机相关专业不论是软件还是理论,每年都在不停地更新迭代,更加需要教师和学生跟上社会节奏。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只是传授基础的知识,一板一眼地应付考试提高分数,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只有拥有继续学习的能力,才能让学生不停地进步,根据自身需求贴合行业和社会的发展不断提升自己,跟上时代进程,以免停滞不前,没有持续前进动力和能力的人终将被社会淘汰。

3.2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能适应行业发展的人

福建省的学业水平考试分别在二年级下学期和三年级上学期进行,二年级公共基础理论课考试结束后,安排更多的综合类的实训课程给到学生进行系统性的训练,不只是停留在某一个软件的入门操作认识阶段。例如影视制作技术作为数媒专业的核心课程,如果只是学习软件操作,学生只是能够模仿案例,对给定素材进行剪辑拼凑,距离真正和岗位还十分遥远。开展综合实训后,学生从视频拍摄开始,在企业导师和学校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前期脚本撰写,中期视频拍摄,到后期的视频配音、剪辑、特效添加。通过一整个完整的企业流程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构,以客户委托驱动,以行动过程导向,以能力目标检验,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具体的岗位实施,从而理解行业和岗位内容。

适当的校企合作可以让学生将在校的理论和技能在岗位中进行实践,学校和企业互相做好支撑,学校才可以进而培养更多更好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活力,例如老师进到企业进行岗位实习,企业导师入校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开展项目实训教学,通过两到三周甚至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一个完整企业项目,不仅我们的老师是“双师型”教师,更让学校和企业同时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地区企业很多地依靠当地区的中高职院校来输送人才,企业入校带来更多的咨询和分享,并提供岗位给学生实践,等学生毕业后反哺企业。

3.3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能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人才培养不只是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有素质的培养,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和产业文化素养。核心价值观中爱岗、敬业、诚信、友善,作为个人层面的要求,培养具有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道德,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的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的多媒体领域的技能型人才才是职业院校的目标。例如更多地在课程中加入思政、劳动教育等相关内容,立德树人,在中职2.5年的在校学习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较强的服务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的互联网多媒体一线岗位高素质技能人才,服务社会、贡献社会。

4 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作为近年新兴的热门专业,招生分数逐年攀升,学生兴趣大,家长意愿高,市场需求广,在中职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学校和老师都要努力弥补和解决,针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及时做出教学模式的改变,争取让培养的学生有收获,成为家长放心交,企业安心用的人才,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实力和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斯.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1(5):34-35.

[2]沈元.融入混合式学习的项目实景在中职数字媒体专业模块课教学中的应用——以摄影摄像技术课程为例[J]. 现代职业教育,2019(10):272-273.

[3]曲行健.论"互联网+教育"新形态下SPOC的应用模式研究——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例[J].数码世界,2021(1):197-198.

[4]陈伟杰.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在中职学校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应用[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0,4(03):141-142+152.

[5]王旭华.专业课程数字化资源开发及共享机制应用探讨[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1,5(02):246-247.

作者简介:罗奕媛(1992.1-),女,福建厦门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数字媒体。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中职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精品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ZB202108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