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分析与探讨
杨昕蒙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竹园污水处理分公司,上海 200120
摘要:对上海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从规模、生物反应池、污泥处置、除臭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先进技术的应用。通过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工艺由原A/O工艺改为A/A/O+深度处理工艺,经过多年的实际运行,出水能够稳定满足《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9-2002)一级A标准要求,主要污染物削减量为CODcr9125t/a、BOD5 3650t/a、SS 3650t/a、NH3-N3650t/a、总N1825t/a、总P456.25t/a,可有效减少排水对长江口海域的水质影响,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
关键词:提标改造工程 先进技术 环境效益
1、前言
上海某污水处理厂为世界银行贷款环境治理项目,是上海市污水治理三期工程的一个子项目。工程于2005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2007年7月正式通水。工程位于浦东新区北端的高东镇地区、外高桥保税区东北处,北邻长江,占地面积20.66万m2,处理规模50万m3/d,旱季高峰流量7.52m3/s,雨季高峰流量20.85m3 /s,主要接纳由虹口港、杨浦港地区的旱流截流污水,服务面积为37.33km2,服务人口93.56万人。原工程采用改良型A/O处理工艺,出水满足《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9-2002)二级标准,通过深海排放管排放长江口。2015年随着“水十条”的颁布,进行了升级提标改造,工艺改为A/A/O+深度处理工艺,至2017年底前,出水全面达到一级A标准。通过改造后工程的多年实际运行,目前某污水处理厂的出水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大大减少了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等污染物的排放量。
2、工程主要改造情况
2.1 工程进出水水质调整
根据改造前工程实际运行情况,污水处理厂现状及提标改造主要水质设计情况见表1。
根据某污水处理厂提标前运行水质分析,有机物按85%、营养物按90%的保值率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提高了污水厂安全稳定运行系数,设计进水水质较原设计进水水质修正提高,处理负荷有所增加。某污水处理厂提标前出水水质均能满足二级出水标准,但以一级A指标来考核的话,出水中SS、TN、NH3-N、TP等指标不能满足一级A标准,本次提标改造针对这几个指标做重点改造。根据某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规模,优先选择AAO活性污泥法做为核心工艺,强化脱氮除磷效果,同时末端设置滤池并投加药剂,进一步去除SS及TP,保证出水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
2.2 处理规模调整
某污水处理厂提标前处理能力为50万m3/d,生物池总容积约为14万m3,按照本次提标改造确定的进出水水质要求进行核算,现有生物池总容积无法满足要求,需新增生物池池容满足提标要求,但由于该厂范围内用地较为紧张,同时根据片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总体方案,确定该污水处理厂采用减量升级的方案,即根据某污水处理厂现有生物池池容确定提标改造后的处理能力,其余污水由片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升级补量)工程解决。
对该厂在一级A出水水质条件下进行不同水量的生物池容积静态计算得出,某污水处理厂现有生物池池容能够满足30万m3/d污水提标改造要求,据此确定提标改造后的某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30万m3/d,剩余20万m3/d污水由片区提标改造(升级补量)工程处理。
2.3 生物反应池改造
现状生物反应池处理工艺:该厂生物反应池现状处理工艺为闭式双泥龄A/O处理工艺,共有四组八座反应池。按照现状处理工艺,每一座池又分为好氧段(O段)和缺氧-好氧段(A-O段)并联运行,如图2-1。首进水与外回流污泥混合后,经过分配,进水1进入O段,进水2进入A-O段。在O段,主要进行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在A-O段,主要进行有机物去除和通过硝化反硝化过程强化脱氮。在A-O段的好氧段末端设置了内回流泵,将经过硝化作用的混合液回流至缺氧段前端,与进水2混合后进行反硝化脱氮。最终,O段出水1与A-O段出水2混合后排入二沉池配水井。
生物反应池改造方案:改造工艺要求所有生物脱氮除磷工艺都包含厌氧、缺氧、好氧三个不同过程的交替循环。在满足处理要求的同时,宜削弱原结构整体性、稳定性及结构本体刚度,通过凿洞口、封堵部分孔洞、增加回流渠道、增加部分封堵墙等措施,在原生物处理池中划分出厌氧、缺氧和好氧段,并将O段与A-O段由并联运行形式改造为AAO串联形式。具体改造方案如图2-2。
2.4 深度处理方案
由于污水二级生物处理后BOD5、TN及 NH3-N可以达到一级A标准,因此后续的深度处理工艺主要去除溶解性难降解COD、SS、TP,而过滤及混凝沉淀是去除SS、TP的主要技术手段。污水经二级处理沉淀后,其出水(即深度构筑物的进水)悬浮物总体来说不高。根据污水厂运行经验及类似试验,低SS浓度进水用沉淀法,各种影响因素较多,过滤可以保证其出水悬浮物稳定在10mg/L以下。考虑本工程减量后二沉池负荷较低及抗冲击能力较强,结合占地情况,该厂提标改造工程深度处理工艺采用微絮凝+过滤的组合工艺,即通过二沉池末端加药微絮凝反应,采用深床纤维滤池过滤,以进一步去除二沉池出水中的SS、CODCr、BOD5和TP。
2.5化学混凝(除磷)方案
大型污水厂药剂的投加量和污泥量都是运行成本的主要因素,污泥的沉降性能的提高可通过改善水力条件实现。采用PAC、FeSO4混凝剂对SS、TP、CODCr的去除率都较高,考虑到投加铝盐产生的污泥比重轻,泥量也少,投加量小以及运营方便等,提标工程采用PAC。加药点在二沉池配水井处、二沉池出水渠及絮凝反应池前投加,混凝剂的投加量、投加时间根据进水水质等条件随时进行调整,既可保证生化处理的效果不随进水水质波动的影响,又可保证在不影响出水水质的基础上,减少加药量和污泥量的产生。
2.6 消毒工艺
该厂原有污水处理工艺采用紫外线消毒方式,为了进一步保证出水稳定达标,本次提标改造采用紫外线消毒工艺作为主体消毒工艺,NaClO消毒作为辅助消毒工艺,形成紫外线-NaClO 联合消毒工艺。
2.7 污泥处置
改造前某污水处理厂污泥的主要出路是外运至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为满足填埋的需求,污泥设计出泥含水率为60%,采用的是污泥调蓄-浓缩脱水工艺。根据《上海市城镇排水污泥处理处置规划》,该厂污泥最终的出路是进行干化焚烧处理,污泥含水率为80%。提标工程采用离心浓缩+离心脱水工艺:即保留利用现有离心浓缩系统,新增离心脱水系统,现有板框深度脱水系统保留备用,新建浓缩离心脱水一体机。
2.8 除臭系统
改造前该厂的除臭方式为:污水预处理区采用加盖收集,集中离子除臭工艺;脱水机房通过厂房植物液喷淋除臭;污泥料仓、污泥深度脱水机房采用生物除臭工艺除臭。由于该厂进水是长距离输送的合流制污水,在管道内长时间的厌氧条件下,恶臭气体浓度较高。臭气主要来自于污泥脱水机房、预处理构筑物和生物反应池等,考虑本工程除臭标准高于二级标准,单靠生物滤池无法确保难分解臭气成分得到有效去除,因此在恶臭产生部位进行密封、加盖收集后,采用高级氧化工艺作为生物滤池后的深度处理工艺,确保将生物滤池处理后的剩余难分解臭气成份有效氧化分解,并在最末端采用除臭液活性吸附,确保尾气达标排放。为了在脱水机房内形成良好的生产操作环境,在污泥脱水机房采用离子氧送风作为生物除臭排风后补风。
2.9 污水处理工艺
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艺流程见图2-3。
3、改造效果分析
3.1 污染物稳定达标
提标改造工程经过多年的运行,根据日常数据分析,具体见表2:
由表中可知,提标改造工程处理出水能够满足《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9-2002)一级A标准要求。
3.2 环境效益
工程的实施将减少水体排放污染物,为区域节能减排贡献的同时,对改善区域水质、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该厂提标后与提标前相比(以30万m3/d规模计算、二级标准提标到一级A计),能够削减污染物CODcr 9125t/a、BOD5 3650t/a、SS3650t/a、NH3-N3650t/a、总N 1825t/a、总P 456.25 t/a,可减少排水对长江口海域的水质影响,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
4、分析与探讨
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处理出水能够稳定达标,主要体现在新技术的应用及规范化的生产管理等方面。
4.1 先进技术的应用
4.1.1采用先进的仪表与自控技术
(1)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系统由一个中央控制站和多个现场控制站和所属分控站、高速数据通道组成,保证了污水厂的运行控制灵活、可靠。(2)采用PLC控制技术,提高污水处理厂自动化控制水平。(3)监控设置一套闭路彩色电视监视系统,方便运行管理。(4)设置了污水处理厂进、出水仪表,方便运行在线监测数据的采集,又方便监测数据的分析、反馈和调控。(5)采用曝气池精确曝气控制系统控制鼓风机风量,可节省曝气量。
4.1.2采用先进的曝气设备
好氧曝气采用微孔曝气器,具有氧利用率高、气泡直径小、遇水混合充分。 布气均匀。抗水击能力强、抗堵性能好。所用材料的化学稳定性好、机械强度高、使用寿命长。
4.1.3采用新的处理工艺
深度处理采用纤维滤池:具有过滤效率高、容积负荷高、水力负荷大;采用水气洗方式,清洗彻底;占地面积小:处理相同水量,占地仅为传统砂滤池的1/3~1/2;束状滤料固定安装不流失,使用寿命长,可达15年以上。
4.1.4采用新的除臭技术
除臭技术是污水工程设计中的新兴技术,易散发臭味的构筑物均采用密封结构,污泥浓缩脱水机采用全封闭设备,并将臭气收集处理后排放,采用了多级除臭技术。
4.2 探索规范化管理模式
实行从接纳污水原水到处理达标出水的全过程管理。建立管理层、生产层、生产辅助层三级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各项生产管理制度,制定了规范化管理手册,各司其职,重要技术岗位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为污水处理稳定达标提供了最基本的人力保障和制度保障。
5、结论
通过分析,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处理工艺采用A/A/O+深度处理工艺,工艺运行稳定,出水能够稳定达到《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9-2002)一级A标准要求,大大减少了CODcr、氨氮、总氮、总磷等污染物的排放,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城建(集团)公司、上海城建竹园污水处理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等主编.上海竹园第二污水处理厂工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北京水环境技术与设备研究中心等主编.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废水卷.2000.